“创”出新活力 “闯”出新优势——石家庄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12 08:36  浏览量:1

8月6日航拍的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 记者王伟摄

8月6日,在瑞石心禾(河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对全环单光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进行调试。 记者王伟摄

一次出海合作,石药集团与全球医药巨头阿斯利康达成53.3亿美元战略研发协议,“中国药”的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一块精密显示屏,京华电子在毫厘之间持续突破,拼出亚毫米级智慧显示的领先优势;

一支车载麦克风,初光汽车占据国内55%市场份额,成为比亚迪、理想等新能源车企供应商;

…………

近年来,石家庄市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令人振奋。如同下的种子,创新的力量蓬勃生长,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8月5日,石家庄市科技局局长常志卷介绍,该市持续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规模,提升创新平台支撑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梯度培育,激活创新主体活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石家庄着力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领军等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激活创新主体内生动力。

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多条自主知识产权CpG佐剂序列的企业之一。

2022年,处于小试阶段的华普生物准备落地石家庄,却因为环评问题卡了壳。“这项技术在国内没有先例,就连车间怎么建都只能摸索着来。”华普生物人力行政总监刘光辉心里没底。

面对这条“无人之路”,石家庄主动问计省市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部门,并召开专家会联合办公,企业讲工艺路线,部门评估可行性,现场研究对策。

此外,还邀请成都英德等国内顶尖生物医药设计团队,对辅料存储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10个月建成一座符合要求的新药厂,这在其他地方不可想象。”刘光辉说。

对成长型企业,石家庄同样倾力扶持。

位于正定县的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曾面临型壳制备工艺合格率低等难题。“起初合格率只有80%左右,损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该集团总经理包学春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河北科技大学谭建波教授团队以科技特派团身份进驻企业后。这支擅长计算机模拟、精确成型技术的团队,迅速找准问题症结,编写20多套操作程序,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5%。

在科技特派团的帮助下,石家庄盛华企业集团已申请国家专利20项,预计未来三年每年新增专利10项以上。

今年,石家庄开展科技特派员“百千万”帮扶提升行动,选派科技特派员582人。根据各县(市、区)特色产业需求,还组建了32个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一对一帮扶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对石药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石家庄则坚持“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要素保障求快,政策支持求准。”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孟庆华道出服务要诀。

聚焦石药最关心的研发创新,2023年以来,该区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5亿元。为推动石药灯塔工厂项目投产,政府斥资5800万元迁改电力,降本增效不遗余力。

“再好的种子,也需要热带雨林般的生态滋养。”石药集团党委书记张永太深有体会。

这样的举措还有很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协同攻关;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预计年内科技领军企业达6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00家以上……

良好的创新生态,滋养着创新主体的蓬勃生长。今年上半年,石家庄新认定133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2396家;近900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两项数据均居全省第一。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2024年,石家庄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完成1200亿元、1300亿元以上,一批新的增长点正加快孕育——

在高新区,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缓释微球制剂、全国首个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石家庄造”创下一个个“首个”。

在鹿泉区,以中国电科、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现代通信、集成电路等5条产业链聚势成群,创新动能澎湃。

…………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常志卷表示,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搭建平台,融通创新链和产业链

近日,在瑞石心禾(河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石心禾”),全环单光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完成原理验证,标志着其在核医学影像领域再获突破。“多亏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精准对接,这个项目才能快速落地。”该公司市场总监邵雷雷说。

半年前,瑞石心禾在关键技术上遭遇瓶颈。“我们提出需求后,研究院迅速精准拆解,仅用5天就匹配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团队。”邵雷雷说。

双方一拍即合,仅用三个月就合力攻克难关。对于瑞石心禾而言,这次合作不仅获得关键技术,更打通了与清华大学的长期合作通道,双方正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4年以来,该研究院已启动25项订单式研发项目,举办产学研对接等活动30余场,推动10个项目成果在石家庄转化,助力5家创新型企业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平台是重要桥梁。

加速汇聚高端智力资源,石家庄已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400余份,共建创新研究院6个、创新平台31个,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5个。

在通信领域,超大口径天线电性能调控与抗风扰标校是一项前瞻性技术。

得知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准备围绕这项技术开展攻关,河北工业大学与石家庄市政府共同成立的创新研究院主动对接,共同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开展相关研究。

“这个项目已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1200万元经费支持。”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创新研究院院长安海龙说,他们以校企合作研发形式立项资助了54项科技创新项目,惠及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

如今,石家庄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485个,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49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12家,正在催生更多重磅研究成果。

“我们将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驻冀高校合作,充分发挥现有研究院平台作用,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名校所长与城市所需、企业所盼深度融合。”常志卷说。

畅通转化,三力齐发打通“最后一公里”

从“0到1”的原始突破到“1到无穷”的市场价值,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一跃。石家庄聚焦堵点痛点,以机制创新、金融赋能、区域协同三力齐发,畅通转化路径。

机制创新搭桥梁——

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发布“车载液晶膜用二色性染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项目需求,被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成功揭榜。

这个项目为期3年。立项之初,石家庄市科技局就给了12万元科研经费支持,等项目结项再给28万元。该公司董事长仲锡军说:“这大大提升了供需匹配效率,借助北大科研实力,我们已开发近10种新型染料。”

“揭榜挂帅”机制,有效破解了企业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成果“找不到”“用不上”的困境。该机制自2022年开始实施,已发布榜单3批次,成功揭榜41个,撬动社会资金1.58亿元。

金融活水注动能——

专注于通信测试设备的威赛特科技,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曾面临资金周转压力。关键时刻,鹿泉向他们推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贷。

河北银行鹿泉支行迅速响应,深入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市场占有率、销售业绩后,高效审批发放贷款700多万元,仅3个工作日资金便到位。“没想到效率这么高,真是雪中送炭!”威赛特科技总经理王亮说。

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石家庄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石家庄清冀方富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基金、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子基金相继落地,为成果转化注入源头活水。

协同创新聚合力——

在河北智昆精密传动公司车间,机器人关节专用的高精密摆线针轮减速机加速生产,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京冀协同创新是关键。”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刘泽鹏介绍,通过与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教授团队深度合作,核心技术成功落地石家庄。目前,公司具备年产20万台减速机生产能力,预计2026年产值达20亿元。

通过项目扶持、科技服务、资金奖补等方式,石家庄积极构建“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协同创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京津科技成果在这里落地转化。(记者 周 洁 见习记者 侯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