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版本改名!

发布时间:2025-08-12 08:51  浏览量:1

8月11日 晚,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小米YU7标准版改名的帖子,雷军在帖子中提到,尽管小米YU7标准版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入门版或丐版,但实际上其性能非常强大,续航高达835公里,搭载700 Tops算力的Thor芯片和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配置绝不输于竞品Pro版和Max版。雷军在帖子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支持改版本名吗?”并发起了一个投票,询问网友对于小米YU7标准版名称的看法。

在社交平台发布的投票中,雷军提出了两个选项,低调路线: “继续叫标准版”,保持既有命名体系,激进方案:“对齐竞品,直接叫Pro或Max版”,主动匹配市场认知框架。截至12日早间投票发起时,平台数据显示已有1.4万用户参与决策。其中近70%(9683人)倾向于维持“标准版”名称,选择向竞品看齐的支持者占30%(3958人)。

前汽车市场中常见的“Pro”“Max”“Ultra”等英文后缀,本质上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借鉴消费电子行业的命名范式,通过差异化标签快速传递产品定位和配置等级,引导消费者认知。

“Pro”(Professional):代表“专业版”,强调在基础版本上的技术强化和功能升级,通常配备更先进的硬件或软件系统。典型配置:更高算力的智驾芯片(如700 Tops Thor芯片)、激光雷达、空气悬架、专业级驾驶辅助功能等。如智界R7 Pro版搭载800V高压平台、可变CDC减振,定位高于标准版。

“Max”:源自“Maximum”(最大),突出空间、续航或舒适性维度的升级。典型配置:超大电池容量(如225km纯电续航)、扩展座舱空间、豪华座椅或娱乐系统。如理想L7 Max版纯电续航达286km,配备第二排娱乐屏;智界R7 Max续航超800km。

“Ultra”:象征“极致性能”,代表车系顶配版本,集成品牌最尖端技术。典型配置:多电机四驱、赛道级加速(如1.98秒破百)、定制高性能部件(如Brembo卡钳)。如小米SU7 Ultra搭载三电机1548匹马力,极速350km/h;智界R7 Ultra零百加速3.9秒。

传统燃油车命名侧重动力型号(如“TSI”“V6”)或经典符号(“GT”“RS”),而新能源品牌采用电子化后缀,强化“科技产品”属性,吸引年轻群体。例如:小米SU7 Ultra对标iPhone Ultra,塑造“汽车即智能终端”的形象。后缀成为价格锚点:“Pro/Max/Ultra”分别对应中、高、顶价位区间,推动用户向上消费。不过,当所有品牌均采用“Pro/Max/Ultra”时,命名失去差异化。例如小鹏P7 Ultra、小米SU7 Ultra、理想L7 Ultra并存,消费者难以区分技术特色。有业内人士批评,过度依赖电子后缀,弱化了驾驶体验(如操控感、底盘调校)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