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龙乡 | 西水坡遗址一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发布时间:2025-08-12 10:25  浏览量:2

西水坡遗址一中华第一龙出土地

西水坡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濮阳县古城西南隅,考古界定面积5万余平方米。遗址南部为五代时期古城墙所压,北部是低洼的沼泽地,常年积水,俗称西水坡。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门配合引黄调节池工程,在这里发掘出土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东周、汉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清理遗迹有:古墓葬216座,东周阵亡士卒排葬坑30座,瓮棺葬69座,房址6座,窑址2座,灰坑359个。其中一处墓穴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的蚌砌龙虎图案。墓主人的右侧,有一蚌砌龙图案,龙昂首、曲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形似腾飞,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体量最大,形象最逼真的龙图案。据科学测定在距今6500余年,故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

关于墓主人身份一事,根据其年代和墓葬规格分析,此人地位相当显赫,当为王者身份,应为伏羲。

西水坡是濮阳旧八景之一,名为“西湖秋水”,旧时这里常有水流汇入,积而成湖,周数百亩。西湖为城区之佳境,秋日,天青水碧,芙蓉竞秀,芦花飞扬,沙鸥腾飞,鱼翔浅底,波光涟漪,嘉庆年间知州李符清曾做诗赞道“荒城十里半葫芦,红树参差人画图。云里一声鸿雁下,始知城内有西湖”。

据传南极仙翁转世的老寿星徐三亭曾在湖中荡舟,百姓闻知,欲晤仙翁面,怎奈无论如何追赶,终不得近前,留下了仙俗难同语的感叹。

在西水坡遗址区域内,有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古城墙1500米。在抗日战争时期,城墙受到了日寇轰炸,城墙上西南角的配文塔和东南角的文峰塔均被炸毁,现存城墙中部被炸开一个缺口,缺口处形成了自然通道。县政府于2016年对古城墙实施了保护、提升、展示工程,即部分墙段进行包砖,部分墙段进行原样修复,部分墙段进行原貌保存,既可以欣赏古城墙的宏伟高大,又可以窥探古城墙的风雨沧桑。

西水坡遗址区域内,不同时期的文化在交织辉映。

濮阳市县两级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以西水坡遗址为中心、以龙文化为主体、占地3000亩的大型考古遗址公园,根据其文化内涵,该公园命名为“中华龙源景区”,这是由西南方向进入濮阳的第一道风景线,其主要看点有雄伟幽深的龙祖殿建筑群、内容详实渊博的龙文化博物馆、亘古绵延的古城墙、碧波荡漾的濮阳西湖、遍布景区的易经八卦景观小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