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迎宾酒·黔酱臻品分享酱香酒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5-08-12 14:47  浏览量:2

贵州迎宾酒·黔酱臻品分享酱香酒的特点

曲为酒之骨:大曲 vs 麸曲

大曲:传统酱酒灵魂!以纯小麦为原料,粉碎后加曲母、水,人工踩曲制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自然培养而成。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是产生复杂风味的核心。出酒率相对较低(约23%),但品质卓越。

麸曲:采用纯种霉菌菌种,以麸皮为原料,人工控制温湿度培养。主要起糖化作用,效率高但风味相对单一。传统大曲酱香工艺不依赖麸曲。

粮为酒之肉:沙的秘密

原料:高粱(主粮) + 小麦(制曲),比例通常为1:1。其中,高粱被形象地称为“沙”。

“重阳下沙”之谜:

“沙”指何物? 正是本地成熟的小红高粱。

为何重阳? 一是此时赤水河清澈,满足酿酒对优质水源的苛刻要求;二是当地小红高粱恰好成熟,新鲜饱满。

回沙:点石成金的奥秘

核心工艺: 回沙工艺是酱酒香浓醇厚的关键。即将上一轮次蒸馏得到的尾酒,泼回本轮发酵的酒醅中。

作用:尾酒富含酸酯及未完全蒸馏的香味物质,泼回后能:

调节醅子酸度和水分。

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促进香味物质(尤其是己酸乙酯等)的生成与积累,强化“酱香”特征。

操作:泼酒量需精细控制(一般每窖≥15kg),随轮次增加递减,最后一轮(丢糟)不泼。

三、四、五轮次酒产量高、品质最优,称为“大回酒”。

六轮次为“小回酒”,七轮次为“追糟酒”。

各轮次酒需分开贮存,是后期勾兑的基础。

陈酿与勾兑:时光的艺术

陶坛陈酿:新酒必须装入土陶坛中陈放至少三年。陶坛的“微氧循环”和酒液的“呼吸作用”,促使酒体醇化、酯化、氧化,杂质挥发,口感变得柔顺、协调、醇厚,“越陈越香”。

勾兑之妙:

基酒:以贮存五年以上的基酒为主体。

老酒点睛:加入存期更久远的老酒进行勾调,赋予层次感和陈韵。年份酒的奥秘即在于此。

以酒勾酒:酱酒拥有1400多种香味成分(且尚未完全解析),无法添加外来物质,只能用不同轮次、不同年份、不同风味的基酒进行勾兑,是真正的“纯粮固态发酵”精华。

风味基石:三种典型体

酱酒香型的科学确立与三种典型风味的发现,归功于茅台酒厂终身名誉厂长、勾调大师李兴发:

酱香:味道醇厚,酱香突出,口感优雅细腻,是主体香。

窖底香:来源于窖底酒醅,带有突出的窖泥香气(类似菠萝、水果的复合香)。

醇甜:酱香不如酱香体明显,但味道醇甜协调,在酒体中起重要的缓冲和平衡作用。

完美的酱酒,是这三种典型体以绝妙比例融合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