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深圳CITYTALK最戳中你,听听深圳人怎么说(五)

发布时间:2025-08-12 15:40  浏览量:2

哪一句深圳slogan最能戳中深圳人的心?晶报发起“深圳CITYTALK”,在全网引起热烈讨论。每一个深圳人,都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每一个深圳人,都是一个私人版的深圳故事。每一个深圳人的心中,都有一句自定义的深圳slogan。

“深圳CITYTALK”,话语权属于每一个深圳人。让我们看看在这里打拼、在这里生活的人,TA们会怎样用“一句话证明自己很深圳”;哪些话语,会成为TA们心中秒懂的“深圳接头暗号”?我们采访了30余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深圳人,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深圳CITYTALK”,细说触动他们心弦的“深圳slogan”;也诚挚邀请每一个你,继续关注晶报官方微信、微博和晶报视频号的专题,继续你的“深圳CITYTALK”。

“‘创新,深圳的源代码’,我对这句话感受十分深刻。”李建平说,“创新、创意,是深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温暖、孵化着这座城市的精彩。”

李建平的人生经历就像在不断践行这句话。1999年,李建平任深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时率先提出打造两年一届的创意舞品牌,得到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一干就是九届,产生了一大批以《快乐的建筑工》为代表的好作品,繁荣了艺术创作,提升了文化品牌,打造了崭新的城市名片。

2024年,李建平从美国学习舞蹈治疗回深,结合中西医学及舞蹈,研创了《云锦舞助法——舞蹈治疗临床训练》,一边在大专院校、社区广泛宣传讲座,一边开办全国首届舞蹈治疗临床康复培训班。当时很多人第一次听说舞蹈治疗,却愿意尝试去了解,李建平带领一批帕金森患者历时八个月每周两次的训练,让这些患者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如今,李建平在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李建平舞蹈康复基地,想让更多患者通过舞蹈治疗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她欣喜地看到,今年5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将舞蹈治疗正式纳入本科专业。

“‘志愿服务是一种习惯。’这句话就像是我做15年义工的经历。”马信义说道。

20年前,在广州、深圳、香港三地辗转从事过多种行业的马信义,决定定居深圳,自己做点小生意。一天,他在街上遇到“红马甲”,被他们的精神打动,从此自己也像上瘾一般走上了义工路。

马信义参与过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而他最引以为傲的身份,是环保志愿者。他称,以前老家的河水很清,后来因为环境污染,水变得不再清澈。所以,深感痛心的马信义从2016年起就在各小区做资源回收宣传,2019年宝安区在物业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督导试点工作时,马信义坚持每天带领着一群志愿者在新安街道深航假日名居督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很多居民从不理解、不配合到成为了马信义的粉丝,他感染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队伍。

“我感受很深的是十年来深圳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绿化变得更好了。”如今,马信义志愿服务总时长达13000余小时,2013年荣获深圳市五星级义工,2019年获评广东省“最美志愿者”。他说,是义工经历让他的生活更有意义了。

“我喜欢‘文博是窗口,深圳即舞台’这句口号。”王安丹说,“于我而言,它最动人的地方是点出了每个文博志愿者的身份——作为博物馆的志愿者,我们正是那擦窗、点灯的人,让更多人看懂窗里的风景,也爱上窗外的舞台。”

从2018年开始,王安丹成为深圳南头古城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在讲解南头古城时她总会先问一下观众:“深圳是一个有多少年历史的边陲小镇?”然后指着南城门城砖上的斑驳痕迹说:“你看这些青砖,它们记得呢——这里曾是新安故城,600多年前就是海上贸易的重镇。”那一刻,古城的一砖一瓦成了窗口,而王安丹有幸站在这舞台上,为人们揭开城市历史的面纱。

成为博物馆志愿者后,每周去博物馆服务渐渐成了王安丹生活中的习惯。在南头古城,她带着游客走过青砖路面,讲解从东莞守御千户所到如今深圳的变化;进馆校合作的小学时,她用宗祠的牌匾、古建上的木雕斗拱告诉孩子们:“这里面藏着古人‘忠孝传家’的智慧”;在社区宣讲时,告诉居民们,为解放内伶仃岛而牺牲的16名战士,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中山公园里面的纪念碑上:“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祖国的领土,更是我们今天能在公园里散步的安宁。”

她称,文博的“窗口”不再是冰冷的玻璃展柜,我们用微小的善意,在博物馆里讲好城市的故事,让历史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让文博的魅力流淌出去,也让更多人爱上这座成长中的城市。深圳的“舞台”,是每个普通人在这片土地上,用热情与善意续写的故事,让每个平凡的付出,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深圳,我们的主场’,这句slogan让我深有感触。事实上,来深圳的这31年,一直把深圳这个城市当做自己的主场。渐渐的,深圳也成为了我的故乡。”这是深圳野生动物园副总经理黄显达的真情流露。

今年,是1968年出生的黄显达来到深圳的第31年,他在深圳野生动物园工作也满30年了。

1994年3月,黄显达怀揣梦想来到这个繁华却又陌生的城市——深圳。1995年12月,他受聘于深圳旅游集团旗下的野生动物园,担任宣传主管。黄显达从此找到了追寻梦想和事业的驿站:为特区的旅游业和环保事业摇旗呐喊。他累计发表新闻作品、图片万余篇(幅),组织策划旅游环保活动数百次。曾经,他的名字在深圳各大报章杂志频频出现;当选深圳市第三届人大代表,获评深圳首届十大环保市民。

“还有几年我就要光荣退休了”,黄显达说,他设想届时的自己,在深圳这个人生主场,一定会“退而不休”;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他,想静下心来,把自己经历的人和事写成书;想做短视频博主,想陪女儿去国外读书,一起看世界。“深圳,就是这样一个人生主场,让你不断刷新自己”,黄显达说。

“‘从这里,链世界’,我觉得这句slogan与我最贴切。我虽然2011年出生在香港,但近14年来,我一直在深圳生活和学习。我的经历就是在深圳,链接着香港与世界”,“深二代”黄朱青子说。

黄朱青子2岁开始接触画笔。2024年初,12岁的黄朱青子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办了一场跨年“黄朱青子个人艺术展”,这年暑假她又在呼伦贝尔市美术馆举办了“草原画卷”美术联展;还成为“2024福布斯中国青少年艺术家100”大赛金奖得主;2024年11月,她受邀出席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艺术大师国际交流活动”。今年6月,黄朱青子的油画作品《逍遥游》进入深圳中考试题。同月,她的个人油画展登陆日本东京船崛塔一楼美术馆。

从法国、日本的画展到深圳的中考试卷,黄朱青子的成长就是从深圳“链世界”的故事。“艺术,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从深圳‘链世界’的方式”,黄朱青子用“小大人”的语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