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蝶变、增效!清远阳山“三招”解锁绿富同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2 16:45  浏览量:1

群山叠翠,古树参天;城乡焕颜,风貌提升;林下生金,绿富同兴......如今,行走在清远阳山大地,一幅山更青、城更美、民更富的绿美画卷正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强劲脉动徐徐铺展。

筑基:厚植生态本底,筑牢绿色屏障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阳山深谙生态治理之道,将筑牢绿色根基作为首要之责。

植绿增汇,荒山披锦绣。巍巍青山,绵延起伏,如今从空中俯瞰阳山大地,荒山坡、疏林地等极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青山碧岭,满眼翠绿。三年来,阳山以空前力度推进国土绿化,累计完成林分优化提升8.5万亩,森林抚育15.5万亩,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116.49万株。当前,阳山森林覆盖率达73.53%,全县林地面积402.55万亩,“中国绿色名县”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阳山是“中国绿色名县” 唐志光 摄

古树守护,文脉永流传。北山古寺千年唐桂、小江罗汉村的千年银杏、秤架干坑古树群......阳山古树资源丰富,数量大、种类多、形态美,不仅成为生态地标,更承载着悠悠乡愁与历史记忆。阳山对全县835株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策”精准保护,并全力加强6个古树群的巡查保护,落实科学复壮与数字化监测,累计复壮、抢救古树49株。

阳山全力守护古树名木资源,留住绿色乡愁 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制度筑基,责任扛在肩。只有“养山护山”,方能“靠山吃山”,青山生“金”。阳山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森林资源安全管护体系,全力筑牢生态屏障。全县共设立829名县镇村三级林长、866名护林员、执法员和监管员,全面构建起“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严密网格,实现火情、盗伐等隐患“空天地”一体化监控,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控制在0.3‰以下。

蝶变:精绣城乡画卷,提升绿美风貌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绿美阳山的笔触,深刻描绘着城乡人居环境的美丽蝶变。

阳山精绣城乡画卷,提升绿美风貌 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理念先行,擘画绿美蓝图。生态兴则文明兴。阳山县委、县政府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精髓,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确保生态建设蓝图接续传承、行稳致远,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将绿美生态建设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领域工作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体系,为全县上下共建共享绿美家园提供清晰指引和坚实支撑,更锚定了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阳山路径。

绿网穿城,出门即风景。近三年来,阳山凝聚合力,精雕细琢,完成公路绿化提升667公里,新建万里碧道7公里,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岭背镇“天南峡谷•康养吾乡”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古树公园、口袋公园、绿美庭院等诗意栖居的小微生态空间400多处......昔日杂乱的边角地,华丽转身为居民晨练休憩的乐园。青莲水、连江河畔,生态碧道蜿蜒舒展,已成为市民群众亲水乐水、畅享自然的活力廊道。开门有景,推窗见绿;漫步游园,凭栏观景,这清新宜居的生活图景,正成为阳山城乡的日常写照,点滴绿意汇聚成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底色。

阳山打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绿美为民 冯国志 摄

城乡焕颜,风貌各不同。岭背南岭水乡,山水秀美;秤架瑶韵长廊,瑶家风情浓郁;大崀松林森林乡村,水含山色村含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阳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绘就独具特色的乡村画卷,努力打造各美其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深入实施绿美阳山生态建设,绿美县城、绿美圩镇、绿美乡村三级体系全域推进,同频共振,成效斐然。目前,全县13个圩镇已全面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600多个,全县79.1%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从农村厕所小改造到环境大提升、从院落微治理到群众大幸福,阳山城乡建设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阳山不断强化县域生态特色,因地制宜绘就绿美乡村画卷 冯国志 摄

增效:激活绿美经济,共享绿色红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阳山深挖“绿水青山”潜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绿美经济多元绽放,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绘就了一幅绿富同兴的生动画卷。

“林海”生金,产业振兴添动能。兴县潜力在山,富民希望在林。近年来,阳山立足当地森林资源丰富优势,持续答好“林改四问”,涉林面积350多万亩。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阳山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产业。秤架瑶族乡、杨梅镇的灵芝种植效益显著,创新采用“村集体+农户+企业”联合经营模式,合力做大“绿色蛋糕”,特色种植前景广。黄坌镇、大崀镇林下茶园葱郁,林间茶园香飘远。岭背镇沙田柚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并荣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称号。当前,阳山茶、果、苗、药、菌、蜂等林特产业蓬勃发展,林下经济硕果累累,全县林业产值持续稳步增长。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阳山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产业 梁文讯 摄

“沃野”流金,现代农业产业兴。作为农业大县,阳山紧抓“百千万工程”契机,立足资源禀赋,积极走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打造清远(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清远丝苗米、阳山玉米等阳山五大优势特色产业。其中,清远(阳山)鸡、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已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1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4个、专业村29个,粤字号知名品牌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阳山“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国家级荣誉名片持续擦亮,彰显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显著的生态优势。

文旅融合,青山变“金山”。作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阳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精心打造并串点成线,推出大崀休闲舒适旅游线路、阳山岭背秤架生态休闲康养之旅、阳山贤令历史文化游径等省级品牌旅游线路。巩固提升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果,整合广东第一峰、广东峡天下的壮丽山水,融合韩愈文化、红色文化底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文体旅融合等“旅游+”新业态,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供给。近年来,全县森林旅游持续升温,累计接待游客2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8亿元。“韩愈令地 绿美阳山”的生态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惠及民生的“金山银山”。

阳山举办登山大赛,持续擦亮“韩愈令地 绿美阳山”的生态品牌名片 冯国志 摄

筑基生态本底,蝶变城乡风貌,激活绿色动能——阳山正以坚定的步伐,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笃定前行,让绿色动能更澎湃,让生态红利更丰盈,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图 | 记者 李程 通讯员 张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