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孔子,机器人遛狗,机器人叠被子…
发布时间:2025-08-12 18:29 浏览量:2
1
世界机器人大会来了。
各位人类朋友都去看了吗?
如果只看各家公司通稿和那些精心剪辑的视频,你可能会觉得AI未来已来。
200多家公司携超过1500名机器人,其中近100多位刚问世的「新人」。会搏击的,跳街舞的,从流水线高速分拣到声称能帮你包办所有家务的,一派科幻盛世。
但我们在现场转悠了几小时,感受各位机器人们的意气风发之余,也被一种古古怪怪的违和感笼罩。
比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现实中咖啡茶饮赛道已经挤爆,现在这条赛道上的机器人也应该卷得如痴如醉。
久秉煎饼果子机器人摊位前人头攒动:207度的锅温,精准得让人肃然起敬。
但煎饼果子界会不会恰好是人类最后一块追求手作的净土?
安诺机器人
主打打一杯中国AI拉花咖,唤醒夏日元气。它还有日咖夜酒版,机械臂为你调鸡尾酒,是不是可以尊称它为安诺主理人了。
智平方机器人家的爱宝也是主理人界的中流砥柱了。
官方宣传「制作一杯咖啡或冰淇淋只需1分30秒,整个过程从取杯、磨豆、萃取、拉花、到扣盖出杯一气呵成」。
做爆米花的灵生机器人
按照你口味定制小食的擎朗双臂机器人XMAN-R
此君擅长各种精细操作,会调酒,还能手铲薯片。
接下来我们来进入一下体育生机器人赛道。
首先登场的是众擎的格斗机器人。ENGINEAI T800,手缠铁链,稳坐王位。
逐际动力的LimX Oli,身高165cm,机身自由度31个。尬舞王者。
文体不分家。浙江海创这位搞起了乐队。
主打「从轻量化机械臂、高速灵巧手到乐器的高度协同」。能演绎60首乐曲,一如小学四年级暑假刚考完架子鼓6级的你。
最后我们来到最火热的宇树搏斗机器人展台。
小红打小蓝:
然后是小绿打小黑。每一场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不得不说,不管是刘老根大舞台般的秧歌机器人,还是这次展出的搏击机器人,
宇树在「秀场机器人」这一块是会拿捏的。
仿生人也是一个大赛道。
大象安泰出品的这位火星美女机器人,叫安安,职业为迎宾导览,主打「外形逼真、价位合理(不到8万)」。
该展位招徕来大量各位叔叔杯杯们的长时间驻足。
再看云幕智造。致力于让所有古迹,都涌现出人形古人陪伴你。
人形屈原
人形孔子
还有人形孙悟空脑袋(太丑了不放图了)。
再看松延动力的几位仿生人朋友。
据说赛博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Her。
你会pick上面哪一位。
这位先生,这位小姐,还是这位赛博女孩?
当然,和人类世界一样,还有很多老实机器人在干活。
开普勒K2大黄蜂。
身高175,体重135kg,续航时间8小时。能搬30公斤重物。跟你身边的牛马同事1:1定制。
(牛马同事表示:NO,我能续航起码11小时)
傅立叶GR-3。康复机器人,长得有点可爱。
还有点胶的,分拣的,物流的。遍布蓝领界所有岗位。
这部分由于太像牛马们的日常本身,不一一展开了。
2
一趟看下来,据说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焦感。
好像误入了一场机器人大型招聘会。
咖啡师,调酒师,煎饼果子主理人。分拣师,搬运工,迎宾导览员。
每个机器人都在拼命展示“我能干什么活”。
但问题是,大部分岗位的舞台,显然还没搭好。有的只是为了吸引眼球的临时工位,有的则像是简历写得很花,但真要上岗,离熟练工还有一段距离。
更不要说我们人类的天问一:
如果做煎饼果子这事都要依赖你机器人,我们人类还能干嘛?
以及天问二:
创造你们机器人到地球上来,真的不是让你们做煎饼果子的吧?
直到我去听了王兴兴的演讲。
他倒是很绝对地给出了一个「本质答案」。
首先,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产业涨幅惊人。整机厂、零部件厂平均增长50%-100%,需求端的火爆带动了整个链条的加速。
王兴兴认为,中国工程师的红利正在充分爆发,即使我们看来机器人舞跳得还是很尬,踢足球还会翻车,但硬件方面已经完全不是障碍。
真正的临界点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具身智能,它要求机器人不只是听话的工具——只是按照执行好的固定程序行动。
它得成为一个能真正思考、能灵活应变、能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智能体」。
或者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哪怕在陌生环境中跌跌撞撞,却能通过每一次尝试,自主地学习和成长。
当一个机器人走进从未见过的房间,你只告诉它一声“把这瓶水给那位观众”或“整理一下这个房间”,它就能顺畅自主完成任务。
这将是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
3
花拳绣腿之外,确实有一些机器人,好像在悄悄试探那道真正的门槛。
比如,有一家机器人公司就在干“整理一下房间”这件事。星海图
如果不是听了王兴兴的演讲,相信这个场景会挺让人迷惑。
机器人整理被子?这很难吗?
毕竟京东的叠衣服机器人早就叠得不错了。
但星海图表示,整理房间就是一个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对具身智能最核心的几大挑战的议题。它需要机器人听懂问题(“帮我整理一下房间”)、发现问题(被子乱糟糟需要拉平被角)、长程规划、全身协调、以及处理柔软织物的能力(比挑捡或抓起硬质材料难度系数爆增)。
星海图新发布的G0双系统模型,借鉴了人脑「慢思考、快执行」机制。前者负责规划, 像一个聪明的大脑来接收你的指令(比如整理房间),然后把它分解成一串具体的行动步骤;后者负责执行——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小脑,控制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确保行动的精准和稳定。
为了让大家看懂,这个整理房间机器人的每一步思考过程,在展厅上方的屏幕上逐步都有展示。
还有灵初智能这个打麻将机器人。
打麻将不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它需要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牌桌上的变化,理解规则,并根据对手的出牌做出即时决策,还要在多轮交互中保持动作稳定。
越疆的画画机器人。
虽然看起来像一针一针的刺绣,但相比于机械臂重复地临摹,这位机器人能够「续写」画作。这要求它必须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指令、再想象场景,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创意性物理动作。
这其中蕴含的语言理解、高层规划和精细执行,是迈向具身智能的重要一步。
维他动力的智能伴随机器人。
会自己下台阶。
现场人太多,没有没拍出效果好的动图,补一个官网GIF图。
这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机器狗狗,是具身智能在消费级市场的初步尝试。
公司宣传的很接地气,“可以当用户的小跟班、小跟拍、小跟护”,帮拿包,帮着拍照录像,帮着照看老人小孩。
背后是VLA 和+Agent 架构。这让它可以在你对他说“帮我拍张照片”的时候,能理解你的意图,自主规划路径,然后执行拍摄动作。
回过头来再看这场机器人大会。
那些踢足球的体育生,尾随你的机器狗,看起来百无聊赖的家务员,可能不只是秀了。
厂商们背后试探的,其实是同一道门槛:怎样让机器人从单一的执行工具,变成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感知、理解、行动的智能体。
就像20年前,AI也干着各种在当时人们看来各种傻傻的事。
李飞飞和她的团队曾耗费巨资和数年的时间,构建庞大的ImageNet数据集。1500万张照片、2.2万个类别,只为教计算机识别日常物体——从最简单的谁是猫谁是狗开始。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从煎饼果子摊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已经忘了它是机器人做的。或者走进一个整洁的房间,却没想起这是机器人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