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妻子与学生私奔害死儿子,惨遭日军折磨,人生苦不堪言

发布时间:2025-08-12 18:30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作为一名画家,他一生历经艰难困苦,因为名字里带有一个“苦”字,似乎命运总是刻意刁难他,学生抢了他的妻子、杀了他的儿子、惨遭日军折磨,他却用手中的画笔,写下了自己84年被苦难纠缠的人生。

他就是我国 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李苦禅,他这一生为何如此多的坎坷?这其中又有多少故事?

李苦禅原名李英杰,1899年他出生在山东高唐县的贫瘠土地上,当李苦禅第一次拿起烧火棍在泥地上涂鸦时,命运已悄然落笔。

二十岁那年,他怀揣借来的十块大洋闯入北平,栖身慈音寺的屋檐下,靠舍粥棚的稀粥度日,白天他在北大勤工俭学,夜里化身“洋车夫李二”,在北平胡同拉车谋生。

而当同学裹紧棉袍匆匆而过,这个山东青年伫立在齐白石的画前整整一小时,睫毛结霜仍浑然不觉。

1923年夏,他带着十幅兰草图闯进湖广会馆,穿着自缝的布鞋站到齐白石面前,画坛宗师翻看两幅后抬眼评价道:

“有心气,也有骨头。”

次日,李英杰叩首拜师,成为齐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为铭记清苦岁月,他更名“苦禅”,意为自己将像苦行僧般在艺术中修行

李苦禅和妻子凌嵋琳以及两个儿子

李苦禅却挥毫泼墨,一只孤鹰跃然纸上,凌嵋琳摔笔而去:

“榆木疙瘩!”

出身书香世家的凌嵋琳无法理解,为何丈夫宁可接济流亡学生,也不愿陪她赏花望月。

1930年收的学生张若谷趁虚而入,当李苦禅在杭州艺专执教时,张若谷对师母的“哀怨”关怀备至,两人已悄然跨越界限。

1934年春天,一封匿名信被塞进李苦禅手中。

他展开信纸,两张剪报飘落,一张是妻子凌嵋琳单方面登报与他离婚的声明,另一张赫然印着凌嵋琳与他的得意门生张若谷的结婚启事。

这位北平艺专的教授捏着纸张的手指关节发白,最终却放下刀枪,想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转身离去,但他未曾料到,这场背叛将用小儿子的生命作为代价。

当李苦禅赶赴济南夺回孩子时,一岁的小李京被张若谷打伤,导致孩子最终因感染夭折在湖南小镇。

最终大儿子李杭被他接回身边,但李杭从小在亲眼目睹母亲的所作所为后,萌生了深深的恨意,13岁时就在日记中刻下血泪控诉:

母亲是叛徒,弟弟是牺牲品”。

当北平沦陷于日军铁蹄下,李苦禅撕毁“教授聘书”,搬进西四破屋,日军搜查队两次突袭他的画室,却只见满墙鹰图:

鹰喙向东,利爪内扣,暗喻“反勾倭寇”。

150余幅“抗日鹰”被他封入夹墙,牛皮纸裹紧的不仅是画卷,更是民族气节。

1938年冬,天津画展刚结束,他转身将全部卖画所得塞给地下党员,只为“给延安的同志添件棉衣。”

在日军宪兵队的刑讯室里,竹签扎进他指甲缝,凉水灌入喉管,他仍痛骂审讯官上村喜赖:“你们偷中国字才有名字!”

二十八天酷刑后,日寇用假释放诱捕接应者,他蹒跚前行两公里,身后盯梢的汉奸终究空手而归。

1942年,中药铺阁楼里的难民学生问李苦禅:

“学画能活命吗?”

他蘸墨挥毫,便说“我教你们认命”,突然间笔锋突转,“更教你们不认命!

新中国成立后,他蛰居南池子漏雨的破屋,美协五次请他出任副主席,却被一一拒绝,回信始终八字:

“画不救名,名不救画。”

在李苦禅创作《铁骨苍鹰》的三年间,他十遍勾勒每片羽毛,最后焦墨点睛,那鹰眸中有血与火光。

1983年6月,84岁的李苦禅在病榻上完成绝笔《残荷孤鹭》,葬礼上没有棺椁,只有素白画卷包裹的遗体,这位书画界的“苦行僧”,终以笔墨为寿衣。

纵观李苦禅的人生,恰似其笔下孤鹰,折过羽翼,染过鲜血,却永远昂首立于天地,当后人站在他的《铁骨苍鹰》前,那鹰眼里的苍凉与傲岸,仍在诉说一个真理:

骨可碎,魂不可屈。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15.05.06《抗日地下工作者李苦禅:狱中扛酷刑大骂日本兵》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05.13《车夫、武生、特工、画家——“六边形战士”李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