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今晚要下“英仙座流星雨”了!这份观测指南快收藏→
发布时间:2025-08-12 18:30 浏览量:1
每年八月的夜空,总会上演一场宇宙烟花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英仙座流星雨。什么是流星?流星雨到底怎么形成?今年最佳观测时间是几号?去哪看最容易?如何拍摄?来看上海天文馆的介绍↓
01
什么是流星?
你以为天上的星星掉下来形成了流星吗?其实流星只是一种大气现象,是由太空中的物体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燃烧后发出的亮光,看起来就像是星星划过夜空。这些物质可能是微小的流星体,也可能是空间碎片,甚至是曾经发射上去的人类骨灰盒。
问:这是流星吗?
右滑见答案→
问:这是流星吗?
右滑见答案→
这些尘埃有时候只有一粒沙那么小,但因为速度非常快——常常高达每秒十几公里——所以哪怕体积小,也能制造出非常亮的闪光轨迹。一些体积较大的流星体,它与大气接触的表面积也比较大,燃烧时间长,容易形成极为明亮的“火流星”。
02
流星有颜色吗?
当我们观测夜空中的流星时,会发现大部分流星都是白色的,但也有不少有颜色的流星。当流星体进入大气层时,摩擦带来的高温足以让流星体表面汽化并电离,流星体中的金属元素被高温激发,就像实验室里的焰色反应一样,会发出特定颜色的光;同时,流星体周围的空气会被压缩加热,使大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子发生激发与电离过程,产生绿色或蓝紫色光芒。
川西高原的火流星
一般明亮的火流星更容易看出颜色,偶尔还会“嘭”一声在空中爆炸,甚至掉落陨石。
03
什么是英仙座流星雨?
当彗星或者小行星进入内太阳系时,受到太阳风的作用,这些小天体会在它们的运行轨道上留下尘埃物质。当地球穿过尘埃带时,会有大量流星体集中地进入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的现象。
每年8月中旬,地球都会穿过由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留下的尘埃带
可视化:Ian Webster
Data : NASA/CAMS/Peter Jenniskens (SETI Institute)
所以流星雨虽然叫雨,但只是说明这些流星体是来源于同一个母体,并不意味着真的和下雨一样,所以绝大部分流星雨的流量都很低。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是回归周期133年的109P/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地球在每年大约7月17日至8月24日左右穿过彗星留下的尘埃物质从而形成流星雨。因为流量较大且稳定,所以英仙座流星雨也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
废弃古庙上的英仙座流星雨
模拟辐射点位置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时刻发生在8月13日凌晨4点左右,预计天顶每时出现率ZHR为100左右。这意味着当辐射点位于头顶,在一个没有月光干扰、远离光污染并且视野开阔的野外,我们每小时最多可见100颗流星。不过,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什么是辐射点?
每场流星雨都有辐射点,辐射点就是从地球上观测,天空中仿佛射出流星的点,如果这个点落在英仙座中,则称为英仙座流星雨,但这本质上是因为大气的透视效果造成的错觉。
04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观测效果如何?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时间在8月13日凌晨,所以最佳观测时间是12日入夜后至13日凌晨,但当晚是农历二十,是满月后的第四天,月球的亮度高达-11.7等。
当晚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与月球同时升起,而且凌晨之后,月球将升到头顶的位置,所以今年的观测效果会大打折扣,保守估计可见的流星数量会减少60%以上,大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心理预期。
宁夏明长城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05
如何选择观测地点?
宁夏哈巴湖拍摄英仙座流星雨
流星雨的观测效果与观测环境有较大关系,需要平衡舒适度和观赏性,列出一些可以考虑的角度,大家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适合观测的地点:
光污染少
避开城市灯光,建议使用“天文通”小程序查询周边光污染等级。今年月亮太亮,城市郊区和野外差异不大,但避开直射灯光依然是必须的。
视野开阔
流星可能随机出现在天空中的任何一个方位,所以需要尽量挑选遮挡少的地区,如果在城市中的话,建议前往绿地或者公园,如果有机会去野外的话,可以选择山顶、农田等环境,避免选择半山腰或者树林里。
天气晴朗
只要天空中有云,哪怕是薄云,也会对观测效果造成极大影响。建议提前2-3天查询目的地天气,有条件的话可以查看云层数据,确保观测地的天气是晴朗的。
交通便捷
野外探星虽浪漫,但没有户外经验的人不要轻易深入偏远地区,可能会遇到陷车、车辆故障甚至发生事故的情况,尽量选道路状况好、信号稳定的地方。如穿越沙漠腹地的国道、省道或者城镇附近的道路,在野外的道路建议不要开车下路。
后勤保障
观星基本是通宵活动,带足水食物、保暖衣物以及备用电源,给车辆充满电或加满油。最好选择离城镇一小时车程内的观星点,方便休息返程。
上海崇明东滩拍摄双子座流星雨
06
在上海去哪观测?
崇明东滩
东滩距离市区约1个半小时车程,视野开阔,可以在任何一条田间小路中观测,适合作为天文爱好者的观测点。
南汇嘴的银河
南汇嘴观海公园附近
距离市区约1个半小时车程,距离滴水湖约3公里,算是城郊观测点,适合家庭出行佛系观星。
07
观测前怎么做准备?
1、衣物准备
虽然是夏天的夜晚,但很多野外观测点的夜间温度并不高,尤其是山上或者海边,温度可能只有10-20度,建议贴身排汗衣物,外面穿一件风衣或者冲锋衣,可以带一件轻抓绒备用。
2、吃喝准备
长时间观测对体力和体温都是不小的考验。每个人带不少于2升的饮用水,最好带个保温瓶装热茶或咖啡,可以提神还保温。高强度熬夜可能会带来低血糖风险,建议带点坚果、能量棒、水果干或者饼干。
3、照明
可以准备一支红光手电或头灯。很多头灯都有常亮白灯和常亮红灯的选择,建议选择第一次开启即是红灯的头灯,在野外使用方便,也可以防止误触。
4、观星装备
如果只是站着看会影响观星体验。建议带折叠躺椅、瑜伽垫、薄毯子、甚至小充气枕头,躺下来是最好的观测姿势。
5、驱蚊水/电蚊拍
夏天在户外观测,请带足驱蚊水或电蚊拍。
6、其他小工具
建议带一本简易可夜读的印刷星图或开“夜间模式”的观星App,可以在观测的时候,顺便认识一下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在手机里打开一段播客,在仰望星空的时候聆听宇宙的故事。
在野外等待双子座流星雨
08
如何拍摄流星雨?
设备推荐
相机要求:支持M档,可以手动曝光的单反/微单
镜头要求:广角镜头为主,14-35mm更容易拍到流星
三脚架:必须有,稳定的支撑才能让相机长曝光
快门线或无线遥控器:可以防止抖动,特别是在相机没有延时拍摄功能的情况
拍摄参数建议
模式:M档手动曝光
光圈:开到最大,如果最大光圈超过F/1.8,建议使用F/1.8
ISO:1600–3200之间
快门:10–25秒,根据镜头焦距调整时长,避免星点拖尾
对焦:手动对焦至∞,拍前记得调准!
自然之美
不容错过
当生活忙得像开启了加速器,偶尔离开城市,去瞥一眼星空,就能让我们的内心在焦虑中得到短暂休息。哪怕最后只看到零星几颗流星,也请保持驻足,耐得住寂静,才能留得住星火。
宇航员Ron Garan在2011 年英仙座流星雨期间从空间站拍摄了这张流星照片
所以,你准备好出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