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装充电桩,只给6平方毫米线,自己可选10平方的,要选吗?

发布时间:2025-08-12 19:21  浏览量:2

相信各位新能源车主都发现了,充电桩安装的水比想象中还要深。

有人已经算过一笔账,如果选择官方安装服务,价格起码要比第三方贵出1200元以上。到那时候,充电桩安装根本不是普通车主能轻松消费的服务,而成了韭菜收割机。

最适合老百姓的是什么? 当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价格一定要实在。

充电桩的电缆要像官方标配一样安全可靠,但材料成本还得控制住。或许6立方的线缆就够用?但朋友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夏天充电时6平方线缆会发烫,存在安全隐患。

这里就出现一个关键矛盾:

官方标配的是1599元全包,但线径只有6平方毫米,但若选择自购方案就是398元裸桩加自购10平方毫米线缆加安装费,总价可能更便宜。

若我真能省下这1200元,将对所有混动车主产生示范效应。10平方毫米线缆的安全裕度确实更高,理论载流量是6平方毫米的1.5倍以上,可以显著降低发热风险。

也就是说,一旦选择自装方案,安全性能至少在官方标配的1.5倍以上。官方7千瓦充电桩用6平方的线已经能满足基本需求,如果升级到10平方毫米,安全系数直接拉满。

我朋友都说,10平方毫米确实更稳妥。当然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因为之前太多人盲目追求高配置,最后发现完全是性能过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前7千瓦充电桩的额定电流是32A,6平方毫米铜线的安全载流量正好是32A。但在实际使用中,线缆发热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是环境温度,二是充电时长,三是线缆质量。

所以6平方毫米虽然达标,但确实存在临界风险。最多连续使用2年后,线缆绝缘层就可能加速老化,增加短路风险,严重时可能引发火灾。

我想用10平方毫米的,至于升级后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管他呢,只要能提升安全性就行了。

因为目前的6平方线,在极端情况下确实存在过热风险,也就是国标的最低要求而已。如果想获得绝对安全,就要接受材料成本的上升,毕竟安全无小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