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纵队司令员杨经曲被俘,一张罕见的留影,释放后忧愤而终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8  浏览量:2

杨经曲这个人,现在知道的年轻人不多,但他那辈子的事迹搁在历史上,确实有点意思。杨经曲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普通人家,那时候清朝快不行了,杨经曲从小就上学堂,先在武昌府师范学堂念书,后来转到存古学堂,那里他跟董必武是同学,俩人一块儿学文化。

1909年,他考进湖北高等巡警学校,学点警务知识。毕业后没闲着,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杨经曲直接参与进去,帮着推翻清政府。革命成功了,他也没闲下来,1914年又加入中华革命党,在鄂西北和川东一带活动。

1926年,杨经曲干上湖北省财政厅总务科长,还当过宜昌警察局长,后来调到恩施县长,来凤县长,这些职位不算大,但他在地方上办事稳当,管治安、财政,慢慢积累点名声。

抗日战争打响后,杨经曲没选择在家待着。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他1938年夏天在黄陂拉起一支抗日武装,带着人马跟日伪军周旋。年底,他率部跟武昌县梁湖抗日二大队汇合,以借屋躲雨的名义编入伪和平救国军第八十二师第一六四、一六五旅。

1940年8月的一天夜里,杨经曲带着第一六五旅和第一六四旅一个团,冲破日伪包围,进入解放区,他的部队编成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四支队,杨经曲当上支队长。之后,他职务升迁,干上第十五旅旅长、第三分区司令员。

1940年7月,杨经曲率部起义北渡襄河,进入根据地,部队编成新四军第五师第一纵队,他任司令员,张执一当政委。1943年冬,他兼任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副主席,管行政事务。1945年,杨经曲还参与策反伪湖北保安第一旅起义,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出头,但工作没落下。

杨经曲年轻时候就投身革命,年纪大了还上战场,也算个老革命。抗战胜利后,1946年中原局势紧张,杨经曲当时是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原突围行动启动。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王树声他们率队突围,杨经曲的部队往西北方向走。

途中,杨经曲年岁大,体力跟不上,在陕西境内被胡宗南部抓捕。那时候他六十二岁,被押到西安,身份暴露后,转送到南京。国民党那边知道他身份不一般,没直接扔进黑牢,而是想利用他做宣传。

1947年,杨经曲在南京一处地方关着,有人拍了张照片,他抽着烟,不说话,胡子白了,表情低落。这张照片流传下来,成了罕见记录。

被俘后,杨经曲没被国民党轻易放过。他们安排胡宗南设宴劝降,杨经曲不配合。劝不动,就审讯,杨经曲咬牙扛着。国民党特工想出主意,伪造他的广讲话,电台里放出来,说他变节了。这事儿让杨经曲背上黑锅,外界很多人以为他真投降了。

1948年9月,国民党搞了个假记者招待会,杨经曲跟吴满有一起被拉去,杨经曲在台上不开口,国民党后来篡改录音,散布谣言。之后,杨经曲被转押好几处,从南京到上饶集中营,再到息烽监狱,最后关进四川合江监狱。在这些地方,杨经曲身体越来越差,关押条件一般,他坚持不合作。

1949年底,重庆解放,杨经曲从合江监狱出来,回武汉老家。那时候他六十五岁,身上背着变节的名声,虽然事实不是那样,但舆论压力大。他回家后,生活低调,健康每况愈下。1950年,杨经曲身体虚弱,食欲不好,常常一个人待着。

1951年1月,他在武昌病逝,终年67岁。去世前,他反复说自己没叛变,但那段经历让他郁闷,忧愤交加,最终没扛过去。杨经曲一辈子从辛亥革命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贡献不少,但被俘那几年,让他晚年不得安宁。

杨经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英雄,就是个普通人,投身革命,遇到挫折,坚持到底。杨经曲去世时,很多人惋惜,他的贡献后来得到认可。鄂豫边区老同志回忆他,提起他抗日拉队伍,帮着开辟根据地。杨经曲的儿子后来也投身工作,延续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