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回眸】铅山县人大:促进护管用“高质量” 发挥生态资源“高价值”

发布时间:2025-08-12 18:42  浏览量: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让优美自然生态环境赋能乡村振兴,以生态价值转换释放乡村振兴新潜能,从而探索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相统一的乡村生态振兴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铅山县有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等5个自然保护地,有林业用地242.4万亩,其中有毛竹林59.5万亩,毛竹蓄积量为11250万根,但截至目前,县内暂无一家规模以上竹木精深加工企业。为保护好大坳水库和伦潭水库市县两级饮用水源保护地,水源地保护区工矿和养殖企业已全部关闭退出。面对转型发展的阵痛,甚至有群众发出“山保护好了、水保护好了,可养家致富的出路好像越来越窄了”的感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今年4月,铅山县人大常委会把自然资源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情况列为重点调研课题。5月8日至16日,县人大财经委邀请部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到武夷山、天柱山、英将、陈坊等乡镇,围绕“保护、管理和利用好自然资源,推动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开展专题调研。

坚守底线——呵护好自然资源根基

调研组穿梭于茶山竹海、山间田头、种植加工基地等,面对面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汲取“两山转换”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促进自然资源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利用探寻解决路径。

走进英将乡茶叶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山遍野种着“东方神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绿和有机资源公司负责人江初旺向调研组介绍:“茶园种植面积现已扩大到2600余亩,采用绿色有机方式种出的茶叶供不应求。”

江初旺的茶园座落在大坳水库饮用水源地内,得益于严格的保护措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绿和品牌茶叶走俏,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当地村民杨星河高兴地向调研组反映道:“在茶叶采摘期,我夫妻俩不出村光采茶制茶可多收入3万余元。”

“我们坚持保护优先,将高质量保护好自然资源作为发展根基。”铅山县自然资源局局长丁芳水在调研座谈会上坚定地说,并自豪地将近年来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取得的成效娓娓道来:铅山牢牢守住42.25万亩耕地保有量、37.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巩固四级网络执法监管体系,巡查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2024年度实现首次耕地“零违法”,卫片执法连续15年实现“零约谈、零问责”。

据介绍,全县矿山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也在持续稳步推进,近年来,通过财政和企业共投入8.5亿元,累计修复废弃矿山77处,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任务,永平铜矿生态修复纳入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近年来,铅山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每年的“十大民生实事”选题和办理,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列入2024年度该县“十大民生工程”,推动县政府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全面提高抵御自然资源灾害综合防范能力。项目的实施成功让1783人和6600多万元财产不再受地质灾害威胁,治理效果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建库立规——管理好自然资源账本

自然资源是形成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物质基础,县人大常委会将推进摸清自然资源家底和促进自然资源高水平管理作为人大监督支持的重要切入点。

通过视察、调研自然资源管理等途径,推动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对县域内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和能源资源等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建议县国有资产融合发展中心建立国有自然资源数据库。今年5月,县自然资源局完成了21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设计书编制工作,全部经过省级质检检测机构检测,并开展了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调查,全面摸清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持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在做好视察、调研、评议等人大监督工作的同时,铅山县人大着眼于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和数据支撑作用,组织重大规划征求意见会,听取部分人大代表、专家、一线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助力提高自然资源类等基础性规划编制和数据融合利用的科学性、可行性。去年以来,《铅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开发区分类调查等专项规划,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导航指路。

综合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财富

将调研和破解发展难题相结合,在防坊乡长寿村,调研组看到,当地群众除收购加工采摘野生箬竹(粽叶)外,还建起了箬竹种植基地。多年从事箬竹收购的村民曾宪力告诉调研组:铅山箬竹品质深受五芳斋等粽子生产加工企业喜爱,已实现年产值约1000万元,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渠道。然而近一两年出现了少数箬竹收购企业恶性竞争苗头,不利于铅山箬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调研组立即要求县林业局等部门积极向上申报箬竹之乡、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将箬竹纳入“茶芋竹”三大农林主导产业发展,并牵头促进成立箬竹行业协会,推进铅山箬竹产业健康发展。

在武夷山镇,部分干部群众反映:该镇冬茅等杂草杂木众多易燃烧,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压力。调研组指导当地乡镇负责人要引导市场主体设立草木质材料区域定点收购站,并搭建与宁波生物质发电企业合作桥梁,促进实现森林防火和荒废林草资源利用并举。

一路走,一路看,调研组也欣喜地了解到,铅山自然资源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的生动实践多点开花、捷报频传:县自然资源局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率先挂牌出让,是全市县级成功出让首个案例;蓝翔矿业通过技改升级,对原矿和尾砂进行综合选矿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增;在英将乡发现的矿产资源高纯石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174号矿种。

自然资源珍贵不可再生,合理利用方能长久发展。在结束实地走访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有关方面在自然资源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取得的成绩,并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摸清自然资源底数,做好现状分析和规划引领,在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和价值转换上扎实工作、创新出彩。(供稿:铅山县人大常委会 应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