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赋能的生活方式—终身成长的生命姿态
发布时间:2025-08-12 18:54 浏览量:1
好几年前,孩子小,加上家里先生在基层工作繁忙。我像一枚不停运转的陀螺,在职场、菜市场、厨房和孩子之间机械地旋转。日复一日的奔波让我身心俱疲,最终积劳成疾。
那段时间,我迷茫,痛苦,我找不到我自己。
我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成为了我觉醒的契机。
我深知,与其在迷茫中沉沦,不如勇敢地寻求改变。于是,我选择了最质朴的救赎方式——阅读。
我开始尝试阅读,努力培养自己一种长期阅读的习惯。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想让阅读帮我避难 ,给我赋能,让我摆脱人生的种种困惑。
我读着读着,收获颇多,还萌发了动手码字的念头和行动,就有我这个个人公众号和百度,头条号。
文字成了照亮我生命的灯塔。在书页翻动和絮絮叨叨间,我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完成了从自我压抑到自我表达的重要蜕变。
后来加入一些写作班的学习,写一些流量文,挣了一点稿费。
写流量文的过程,让我有点心累,后来我放弃了,决定把我的公众号当作是我人生的记事本,把自己的所思,所思想,所遇见,写出来,与朋友共鸣。
我本没有写作才华,只不过是生活让我陷入淤泥,我把文字当作是我释放苦闷的工具而已。
我也没有很大的能力,做到日更,让自己的账号做大,能变现出大流量。
号依然是小号。
我是教育工作者,前几年,我已经评完了职称。
我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但梁启超的"趣味主义"哲学点醒了我:对抗生命虚无的良方,在于培养终身学习的热情。
在自己的思索中,我觉得我应该去学点技能之类的事情,看看自己以后能不能提前退休,身体力行之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抗生命的无趣。
我一直觉得,在未来,我们最大的对抗不是吃喝的物质层面,一定是如何去对抗生命的空虚,如何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和有趣。
因为之前生病,最终在药物治疗,营养调理下,生活方式的干预下,身体回到痊愈的状态。
我对营养学产生了兴趣,经常看一些健康科普类的书籍 ,后来萌发了去考营养师的念头。
我已经四十加的年龄,我考得过吗?
我是个急性子,想做的事情,内心总是有迫切感。
在自我鼓励下,我还是报名参加了考试。
备考高级公共营养师的过程充满挑战。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与教材相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顺利通过考试。
证拿下后,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营养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甚至是,我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没有继续学习。
但我没有后悔去学习。我发现学习营养后,我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我学会了挑选食物,搭配食物,让我们的日常饮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营养均衡。
说实话,我们上班族,每日行色匆匆,奔波于上下班路上,要做到饮食均衡,不容易。但当我学了营养后,也许是思想意识决定行为模式的原因。
周末有空时,我很少赖床,总是去市场,挑选食材,让我们的饮食模式更健康。
自从学会一些保健的营养知识后,我身上的诸多亚健康,比如胃溃疡,乳腺结节,之前长期喝中药导致在肚子上,腋窝下长出的黒斑,我都用我学到的一些知识来自我调理和改善。
最近也响应国家提出体重管理的号召 ,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做减脂餐,瘦了一些。
好多人看到我,都说我当前的状态比好几年前好多了,人也显得比之前年轻一些。
果然生活还是需要知识去指导。
最近我又付费跟一个健康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习慢病饮食调理。
在这一次的付费学习中,对我的启发更大。我发现里面的学员不仅仅是像我这种半路出家学习营养的人士,还有好多一线的医生。
他们说,虽然是医生,但在营养饮食这一块,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盲区。
现代人,因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导致很多的慢性病。而对于慢性病的决解,医院有自身的局限性。
营养,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改善慢性病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秉承一颗终身学习的心,并践行其过程,是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我的体验就是收获心灵成长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叫作成长性性快乐,它带给你满满的能量和思维纬度的提升。
我把我的收获归纳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完成了从"向外求"到"向内看"的转变。
我们这一代70后,承载着原生家庭和自己家庭的双层责任,大半辈子,都在尘世间忙忙碌碌。
生活的中心除了工作,既要照顾父母,关照兄弟姐妹,悉心照顾自己的小家庭,弄得一身疲惫,特别是女性。
我们很少去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作为普通人,活成怎样的自己?
通过学习,我开始认真思考:在所有的社会角色之外,我究竟想成为怎样的自己?我开始有了人生愿景的规划,并沿着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地往前走。
是否如我所愿,我并不在乎。
现在的我,能够坦然接受努力后的各种可能,因为体验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为普通人,我最大的底气就是接受努力之后的无结果,或者是失败。
我的人生从未成功过,多一次失败又何妨?
带着体验新的生命旅程出发,何尝不是一种勇敢?
其次是学习让我学会了,少用情绪去面对问题,多用智慧去决解问题。
我是一个急性子。之前遇事,都是火急火燎地情绪面对,导致很多鸡飞狗跳的日子,心特累。
这几年养成读书学习后,我努力开启智慧思维 ,去面对生活。
有一次,先生鼻子不舒服,去一家医院检查,发现里面有囊肿,属性在检测中。
孩子她爸回到家,忧心忡忡,萎靡不振。
换做是以前,我也被吓到。
得知此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跟我的患病朋友交流。他说的症状孩子他爸都没有。
第二是我仔细地看了孩子她爸的检查结果,然后去权威网站查一些资料,对比检查结果,发现得我们想象中的病几率极很低。
理性看待后,心上的石头落下了。结果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我预想。
多用脑子去思考问题,少用情绪去面对,这是学习带给我的思维变化。
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对抗生命虚无的钥匙。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终将面临如何安放闲暇时光的课题。持续学习不仅带来成长性快乐,更让每个阶段都充满发现的惊喜。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思维的老化。很庆幸,在中年这个人生节点上,我选择了终身成长这条赋能之路。
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而这,或许就是对抗岁月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