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设下鸿门宴,普京赴约要被抓?普京有6个依靠使美国不敢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20:22  浏览量:2

15日美俄阿拉斯加会谈即将到来,可不管西方媒体还是俄罗斯媒体纷纷为普京捏了把汗,从白宫方面的种种部署来看,这不太像是一场敞开心扉的会谈,更像是特朗普精心筹划的鸿门宴。

甚至还有小道消息指出普京一旦赴约甚至有可能会被当场逮捕,一番分析下来说得有鼻子有眼,毕竟国家刑事法院曾下达过对普京的逮捕令。

但如此疯狂的计划特朗普肯定不敢贸然进行,毕竟普京有“六大依靠”绝对能让美国保持理智不敢轻举妄动!

1

能说出“逮捕普京”这种观点的估计都是民间的野新闻,因为不管是从法律角度、现实角度还是从特朗普个人角度出发,这事都行不通!

普京的第一大依靠,便是外交豁免权。按照国际法的相关规定,普京作为俄罗斯国家总统,在执行公务时不受当地法律管辖,而参加阿拉斯加会谈就属于公务的范畴。

况且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也明确赋予外国国家元首绝对豁免权,就算真的有激进人士掌握的部门发出逮捕令,美国法院也没有任何权利针对普京发起诉讼。

虽然有人谈到了1998年英国法院对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的逮捕,可皮诺切特和普京的身份却存在本质不同。前者是前任国家元首,而后者却是现任国家元首,国际法对现任元首的豁免权保护更为严格。

当初国际法院在“刚果诉比利时”案中强调,现任官员的豁免权“在其任期内绝对不可侵犯”,老美虽总刚愎自用,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跟国际法和自家法律对着干。

皮诺切特

这第二大依靠,便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保驾护航

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曾对普京发出过逮捕令,并且在当时抵达蒙古国访问时西方国家的呼声达到了巅峰,千钧一发之际,蒙古国外交部就给出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拒绝逮捕。

如今来到美国,可殊不知美国也没加入《罗马规约》,美国压根不是国际刑事法院的缔约国,又有什么理由对普京采取强制手段。

这第三大依靠,便是美国难以承担逮捕普京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初英国法院对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的逮捕都引起了巨大轰动,更别说如今讨论的对象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如果老美敢上,国际法院诉讼和联合国大会谴责都够他们喝一壶的,更别说甚至会被定义为侵略行径!老美1979年和伊朗彻底撕破脸皮后,已经让美国在国际上急得上窜下跳。

可如今面对的可是核大国俄罗斯,后果只会更加严重!况且俄罗斯手中的7000亿美元美债一旦全部抛售一空,对美国国债市场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

3

普京上次访美是2015年9月出席联合国大会并与奥巴马会晤,可后来美俄关系却因克里米亚危机、“通俄门”调查、网络攻击指控等事件持续恶化。

2018年美俄《中导条约》失效后,双方战略互信降至冰点,前后十年没到访过美国半步。这一次要不是选择在阿拉斯加地区展开会谈,普京也不会答应这么痛快,这个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历史因素”。

阿拉斯加地区

要知道阿拉斯加州与俄罗斯的白令海峡一水之隔,普京的专机从莫斯科起飞只需要5小时就能抵达,况且远东该地区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打击范围覆盖了整个阿拉斯加州,但凡出现任何意外都能随时响应。

俄罗斯在普京访美前,已在堪察加半岛部署了“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核潜艇,并在楚科奇自治区进行“亚尔斯”洲际导弹试射。

这些行动与两年前访问阿联酋时,4架苏-35S战机全程挂弹护航的做法可谓一脉相承,况且还有“榛树”导弹坐镇,携带的核弹头相当于50枚广岛原子弹。

榛树导弹

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曾对外宣称,“榛树”从卡普斯京亚尔靶场发射后,11分钟即可抵达波兰的美国反导基地,17分钟覆盖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

肯尼迪和特朗普都试图通过核议题展现所谓的强硬姿态,但最终都受制于“核战争没有赢家”的铁律。赫鲁晓夫在危机后曾感慨:“核按钮上的指纹永远无法洗净”,当初美苏因古巴导弹部署爆发危机的前车之鉴至今仍历历在目,特朗普定不敢轻举妄动。

普京的第五大依靠,则得益于世界诸国的支持。从欧洲安全到中东博弈,从亚太布局到国际规则制定,似乎都能看到俄罗斯的影子。

如果普京被捕,如果俄罗斯一蹶不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一幕,届时老美的第六舰队将全面控制东地中海,以色列可能在今年底前完成对戈兰高地的永久吞并,并获得F-35I战机的独家部署权。

而沙特将被迫接受老美提出的“核共享”协议,其新组建的“阿拉伯北约”将沦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代理人,伊朗为求自保只能加速铀浓缩至武器级,并在霍尔木兹海峡大动干戈,全球性石油危机的爆发已然是板上钉钉……

况且此次会谈本质上就是一场谈判,老美根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风险,这也是普京的第六大依靠!

3

“逮捕普京”的传言虽言过其实,可称阿拉斯加会谈是特朗普精心筹备的鸿门宴那是一点也不为过,如今路透社、NBC等媒体纷纷通过小道消息公布重磅新闻,阿拉斯加会谈貌似并非俄乌双方的交涉。

已经有消息指明白宫计划在会谈期间邀请泽连斯基现身,将原本的两国会晤转变为三方交涉,都说特朗普是操弄舆论的“大师”,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泽连斯基一旦出现,普京就不得不在那些记者的镜头面前回应乌克兰的诉求,可面对则连斯基的突然现身,普京能不能回答得滴水不漏?一旦出现任何差池,公开对峙对泽连斯基而言或许早就成了家常便饭,但对于普京而言着实是一场艰难的考验。

虽然15日会谈还未开始,但至少特朗普的打算已如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了——要求乌克兰撤出顿涅茨克地区,俄罗斯则从扎波罗热、赫尔松部分区域撤军,看似是在调节,可实际上暗藏玄机。

老美默许俄罗斯长期控制顿巴斯地区,冻结期限为49-99年,仅需要撤出部分占领区,但乌克兰则需要放弃法定领土。特朗普心里盘算得很清楚,如此一来泽连斯基肯定不会接受,就连俄罗斯也会心存疑虑,届时冲突又会走向何方?

阿拉斯加会谈无非就是三大方面——以部分解除制裁换取俄罗斯在乌克兰停火、以北极合作换取核军控妥协、以能源利益换取战略空间,可到底是谁让步多一些,谁让步少一些,究竟能不能达成一致?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1、南方周末《美俄元首会晤,能否按下俄乌“停火键”?》

2、逮捕智利前总统的风波——《重庆与世界》 1998年第6期54-54,共1页

3、上观新闻《俄乌“交换领土”达成停火,交换哪些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