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师范毕业,体制内的人不愿嫁我,娶了个民办老师,成了人生赢家

发布时间:2025-08-12 20:33  浏览量:1

(本文是纯文学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切勿过度解读文章已开通全网维权,切勿抄袭,违者必究。)

87年,我师范毕业,分配到镇里的小学当老师。从一个农家子弟,变成了端上公家饭碗的人。是父母脸上的骄傲,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父母对我说,这回有了正式的工作。咱找对象一定要找体制内的,到时候两个人都是正式工。那是多么的光宗耀祖!我把父母的话记在心里,找对象,必须找体制内的。什么临时工,合同工通通不在我的考虑范围。

可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我的脸,我看上镇卫生院的一个小护士。小护士个头不高,长得不算漂亮。我就托我们学校的王老师去说媒,王老师的爱人就是镇卫生院的院长。

王老师也很热情地答应了,可是后来几天王老师见了我表情不自然,说话语言躲闪。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后来我就对王老师说,王老师,你就对我说实话吧!李护士是什么意见?

王老师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小李说了,找个要饭的,也不找穷教书匠。听了这话,我太诧异了,找个要饭的都不找我,我得有多差劲?

想想我师范毕业,当年镇初中就考上了三个人,我考第一。再看看我的长相,1米78的个头,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我们村子里的村花,只要我回到村子里,就找着借口和我搭话。老是去我家串门,但是我听从父母的要求,绝对要找个有工作的。对村花,我都爱搭不理的,再看看那李护士,长得又矮又胖,还没有看上我。真是太令人丧气了。

王老师看着我的表情不对,就对我说,小秦老师,你别着急,她没看上咱,是她没有福气。然后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我认识的人多,慢慢再给你介绍。

听了王老师的话,我心里有了一点安慰,对王老师感激地说,那就谢谢王老师了,我静候您的佳音。

又过了半年,王老师那没有一点消息。我也不好意思主动问。有一天放学时,王老师叫住了我,秦老师,终于给你问到了一个,在造纸厂上班,那姑娘愿意见你。

造纸厂当时的效益不错,生产销路也很好,福利也高。我就答应了王老师,去见见那个姑娘。

王老师把我领到那个姑娘的家里,她父母倒是很热情。姑娘长相中等,个子不高也不低,皮肤微黑。她看见我只是撇了一眼,就问我一个月工资挣多少?我如实回答,66块。姑娘一听睁大了眼睛,轻蔑地说了一句,才66块,不到我的1/3。

当时说的我羞愧难当,脸红脖子粗地站在那里像个做错事了的小孩。她又继续问道,你结婚你们家能在镇上给你买房子吗?

听到这个我更吃惊了,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辛苦了一年,到头来根本攒不下多少钱。何况我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弟弟和一个上初中的妹妹。我父母早就对我说了,我上班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房子只能租,结婚也掏不出彩礼钱。

我低声地说了一句,我父母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结婚的话,房子只能租。听到我说要租房,姑娘的脸色马上变得很难看。很生气地盯着王老师,王姨,这条件也太差了,我可不想扶贫。

王老师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变得很难看。姑娘的父母斥责姑娘,说她不懂礼貌。人家姑娘哼着小曲满不在乎,我和王老师只好无奈生气地离开了。离开的路上,王老师跟我说,姑娘的父母托她给找个好人家,只要人好就行。没想到姑娘却是这个态度,王老师还抱歉地对我说,要知道她是这个样子,就不给我介绍了。

我跟王老师说,没关系,谁让咱只是个穷教书匠。后来又有其他老师陆陆续续地给我介绍了好几个,无一例外,体制内的一个也看不上我。

就这样过了七八年,转眼我都26岁了。在当时也算是大龄青年,我深知再找体制内的已经不可能了,只好降低标准了。

我们学校有一个民办教师,叫李梅,她已经29岁了。比我还大3岁,她也一直在相亲。高不成低不就,体制内的嫌她没有正式工作,没工作的她又看不上,就这么一直耗着。

我们两个同命相连的人,在一起相处的久了,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其实李梅老师长得挺漂亮,是那种越看越耐看的人。说实话,以前我只顾着相亲。都没有仔细端详过她,后来学校的老师就剩我们两个单身了。我俩也慢慢地走进了,越看她越漂亮。

李梅老师的家庭条件并不差,她父亲在镇上开了一家商店。一直为女儿的婚事发愁,在那个年代29岁了,妥妥的大龄青年。

我和李梅老师互相表明心意之后,很快就办了婚礼。婚后,我们就住在岳父家里,李梅有一个哥哥住在县城。岳父家条件好,当时就盖了五间大瓦房,那房子在镇上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我爱人李梅是一个很好的女人,比我大3岁。体贴又温柔,不仅把我照顾得很好,也很孝顺我父母。

婚后的第二年,我们就生了一对龙凤胎。孩子全权有岳母照顾,孩子的花销也一直是岳父在承担。岳父根本不在乎我们那三瓜两枣的工资,还经常给我和爱人零花钱。

好日子接踵而来,1997年民办教师转正。我爱人正好赶上了那一批,也转为了正式教师。那时候我们已经涨了工资,不再像过去地位那么低下了。

2000年,我因教学成绩突出,当了教导主任,后来又当了校长。最后调到县城的中学去当校长,我爱人也随我到了县里的小学。

关键是我那两个儿女,学习一直就拔尖。哥哥考上了全国的重点大学,妹妹也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青岛,娶了青岛本地的姑娘。

女儿回到了我们身边,考上了我们县的二中,成了一名在编老师。

如今爱人已经退休了,去青岛,帮儿子看孩子了。我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纪,有时间就帮闺女和女婿哄一哄外甥。

人这一生啊真是充满了戏剧性,想想当年,我被体制内的人看不上,看不上我的那几个人,有好几个都是工厂内的,早就下岗了。有的在大市场里做起了小生意,日子过得不尽人意。

想想自己这一生,除了找对象的时候颇费周折。自从结婚后一切都是顺风顺水,成了人生的赢家,也算是农家子弟的逆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