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两山”转化高效通道
发布时间:2025-08-13 06:39 浏览量:3
据媒体报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在从“互联网+”的广泛连接阶段,向“人工智能+”的创新引领阶段迈进。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应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
乡村生态产品不仅包括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传统资源,还涵盖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型生态服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价值边界,构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效通道。数字技术可以推动生态资源从“隐性存在”向“可视化资产”转化,使生态资源不再依赖人工记录和估算,而是形成实时、动态、可量化的数据。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将生态权益转化为数字资产,生态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会更加透明和易于流通。另外,数字平台将生态产品与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单一产品”向“多元生态IP”的跨越。由此,不仅提升了生态产品市场认知度,还优化了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
不过,当前乡村生态产品还面临一些问题。生态服务功能缺乏统一量化标准和核算体系,多地尝试的GEP核算因指标差异难以跨域互认,制约市场化定价。乡村生态产品的产权界定模糊,容易引发交易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推高了交易成本,导致优质农产品因缺乏可信溯源难以溢价。此外,乡村产业链条短且附加值低,初级农产品加工率低,农户收益占比也偏低。未来,要从多角度着力。
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优化供需匹配,解决传统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高的问题。鼓励直播电商和社区团购平台直连乡村生产者与城市消费者,促进绿色消费需求的对接。例如,福建武夷山的茶农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增收。也可以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激活乡村生态资产,提升乡村经济活力。
另一方面,通过数字治理为各主体间创新协作提供便利,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政策工具发挥更大效能,一些地方探索的生态补偿金智能发放和数字产权交易系统,可让生态项目的资金流动更加高效透明。在监管方面,要基于大数据的动态监测技术,加强乡村污染等的预警,避免资源开发中的“公地悲剧”。通过政务云平台,实现跨区域的生态数据共享和流域补偿,促进区域生态治理的高效性。
此外,提升人才数字素养,助其培养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新农人培训体系,让乡村创业者参加电商运营、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利用合作社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帮助小农户对接供应链,实现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凌超 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