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懂了这4句扎心的话,便读懂了史铁生

发布时间:2025-08-12 23:35  浏览量:2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二十一岁那年,史铁生遭遇了生命中最沉重的打击——双腿瘫痪。

在最狂妄的年龄被命运无情击倒,他摇着轮椅,躲进了家附近那座荒芜的古园:地坛。

四百多年沧桑的地坛,从此成了他逃避世界的港湾,更成为他与命运和解的道场

十五年光阴流转,史铁生在地坛的每一寸土地上思索生死,感悟残缺,最终在文字中找到了救赎之路。

今天,当我们翻开《我与地坛》,那些从苦难中淬炼出的文字,依然闪耀着震撼人心的光芒

这4句直击灵魂的话语,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01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双腿瘫痪初期,史铁生被绝望吞噬。

他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前路,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于是地坛成了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在那里,他“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

荒芜却不衰败的地坛给了他答案:

蜂儿停在半空如一朵小雾;蚂蚁猛然想透什么般疾行而去;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这些小生命如此卑微,却又如此执着地活着“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

不必急于赴死,因为死亡终将到来。

当史铁生把死亡看作“节日”而非惩罚,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并非消极的认命,而是穿越绝望后的豁达。既然终点已定,何不看看沿途的风景!

02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地坛里,史铁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

每天到园中练歌的小伙子,总希望用长跑成绩改变命运却屡屡失败的朋友,还有那个漂亮却弱智的小姑娘。

他看清了一个事实:苦难从不专属于某个人

那个被上帝同时赋予“漂亮和弱智”的小姑娘,让他痛彻心扉的领悟:“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但史铁生没有停留在对命运不公的控诉中。

他反而开始思考:如果世界上没有苦难,没有残缺,一切会怎样?

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肥力的沙漠。

他意识到,正是局限的存在,让人类的不屈挑战有了意义。

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用纸笔开辟了战场。

身体被禁锢,思想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他接受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命运,却从未放弃用文字证明: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失去了什么,而在于你如何面对失去

03

我什么都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在《我与地坛》中最令人心碎的,是史铁生对母亲的追忆。

当他在园中沉溺于自己的痛苦时,母亲正承受着双倍的煎熬。她四处为儿子寻找偏方,又担心儿子独自在园中想不开。

母亲常常来地坛找他,却从不让他发现

而青春倔强的史铁生,明知母亲在寻找,却故意躲着不回应。

直到母亲猝然离世,史铁生才痛彻心扉: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那些未能说出口的爱与悔恨,成了心中最深的珍藏: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总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情感,一些永远来不及的道歉,深埋心底。

史铁生的痛悔提醒我们:别让倔强阻隔了爱,别等失去才懂得珍惜

04

要是没了残疾,健全是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完成了一次惊人的思想飞跃。

他从抱怨命运不公,到感恩生命赋予的一切,他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健全”与“残疾”的认知。

并不是丑女造就了美人。

失去双腿的史铁生,在地坛的四季流转中,发展出惊人的感知力,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

他用文字建造了一座比双腿行走更辽阔的王国。当身体被困在轮椅上,心灵却翱翔于天地之间

他终于明白:“因了残缺,爱才得以显现。”

没有局限,就没有超越;没有苦难,就没有救赎;没有死亡,生命也不会如此珍贵。

写在后面:

合上《我与地坛》,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史铁生用他残缺的身体,走出了比常人更完整的生命轨迹。

四百年的地坛依然矗立,而那个摇着轮椅的身影,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风景。

他在最深的绝望中发现了最美的风景,在命运的高墙内开辟了无限的精神旷野。

他用文字证明:真正的站立,从不是依靠双腿

正如史铁生所悟:“大多数时候的放弃,是你败给了自己,而不是命运。”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境,不妨走进这座文学的地坛,聆听一个轮椅上的灵魂最坚韧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