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系列世界遗产主题工作坊在泉州开幕

发布时间:2025-08-13 09:00  浏览量:2

2025年8月9日,亚太地区系列世界遗产主题工作坊在福建泉州正式开幕。本次工作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WHITR-AP Beijing)、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福建省文物局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学研究基地协办。

本次工作坊响应2023年9月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发布的《亚太地区第三轮定期报告及区域框架行动计划》的基本精神,聚焦亚太地区系列遗产——尤其是跨国、跨界遗产的重要研究与保护、展示意义,旨在践行UNESCO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和平与推广最高国际标准的遗产保护与阐释工作理念。工作坊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塔克吉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共18名学员参与,并邀请了来自墨西哥、意大利、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四个国家共9位专家亲临现场授课。

与会人员合影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顾问路易莎·德马克(Luisa De Mar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龙淼(Carolina Castellanos),马来西亚建筑师协会与建筑师管理委员会专业建筑师、ICOMOS马来西亚国家委员会前主席张建文(Tiong Kian Boon),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国际中心副主任傅舒兰,泉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陈志雄,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出宝阳,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研究员解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主任沈睿文,中心执行主任李光涵出席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主持。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伊始,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吕秀家首先代表泉州致辞。她介绍道,泉州古称“刺桐”,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元时期更是享有“东方第一大港”之誉,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位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自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积极履行作为世界遗产地的职责,持续吸引多方力量深度参与。包括与研究机构深化合作以建立遗产研究、阐释与保护学术支持,全面吸引公众力量与关注,亦在国际社会中与多个国家与地区遗产地就相关经验展开互鉴。吕秀家认为,世界遗产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建,本次工作坊有利于泉州进一步加强亚太地区及更广范围内遗产地的国际合作,共同探寻文化遗产永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吕秀家局长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主任沈睿文在致辞中提到,系列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遗产类型,既体现了亚太地区文化多样性与历史关联性,也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区域对话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深度参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申报及遗产保护管理,创新性提出并实践了“安溪模式”,以校地合作为基础,将考古发掘、遗产保护、人才培养与社会惠益有机融合,形成可借鉴的综合性经验。本次工作坊吸引了来自多个亚太国家及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学员,将围绕系列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跨国协作模式及可持续管理等议题开展深入探讨。他希望各位学员在工作坊期间,结合泉州遗产地的实地考察,力求为亚太地区系列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提供务实策略,推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迈向更高水平。

沈睿文教授致辞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在致辞中首先向来自亚太各地的国际专家、学员致以热烈欢迎。傅柒生介绍,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遗产丰富,拥有5处世界遗产,彰显福建在中国遗产保护格局乃至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泉州在遗产保护、利用和价值阐释方面成效显著,坚持“保护第一”,守护历史生命体;同时,注重活化利用,让遗产焕发人间烟火气。泉州在历史和当代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凝聚着遗产研究的“中国方案”与“东方智慧”,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型范例为目标。他指出,系列遗产在跨国跨界合作中既具有重要价值,也对精准阐释突出普遍价值、构建跨国协调机制、深化社区参与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工作坊聚焦系列遗产的价值研究与趋势展望,汇聚亚太地区顶尖智慧,通过思想碰撞、案例剖析与实地考察,为经验共享、启迪思维、凝聚共识搭建了宝贵平台。傅柒生表示,福建愿以此次研讨班为新契机,深入挖掘遗产价值、共筑国际合作之桥、谋划活化利用新篇,真正实现“保护见成效、传承有活力、发展可持续”。

傅柒生局长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以“遇见福建:自然与人文之美”为题,开启工作坊的首个讲座,向与会专家与学员介绍了福建境内的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可移动和不可移动遗产概况,以及福建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工作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精神。他指出,福建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历史文化深厚,文物类型多样。从武夷山、泰宁的自然景观,到茶文化、传统村落与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独特的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福建省工作成效显著,积累了泉州模式、三坊七巷等遗产地经验,强调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让保护成为全民自觉。

傅柒生研究员、教授作讲座

WHITR-AP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龙淼以“认识世界遗产:概述、历史、定义和基本概念”为主题,聚焦世界遗产定义、发展历史以及申报流程。她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起源及其在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职责,以及1970年代《世界遗产公约》制定的背景和公约内容。她提到,“遗产”定义因社区差异而具挑战性,因此ICCROM、ICOMOS、IUCN等机构提供咨询、提名协助及能力建设。她还详细地介绍了世界遗产提名与申报的流程,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且为学员提供了实用的最新官方信息来源。

龙淼女士作讲座

本次工作坊将在接下来的8天时间里以讲座、小组讨论、实地调查、合作作业等形式展开,聚焦系列世界遗产,让学员深入理解系列世界遗产的核心概念、特征及申遗要求,并探索最佳管理实践及价值提升策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将作专题授课。

与会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