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利器打通投资消费堵点

发布时间:2025-08-13 09:29  浏览量:2

“这是我们第一次体验到这种全新开标模式。目前,项目已顺利进入施工阶段,各项工作在有序推进,有望提前交付。”8月11日,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耀文信心满满地说。

张耀文提及的“全新开标模式”,指的是我区今年推行的电子招投标,企业不用派专人赶赴开标现场,只需登录“宁夏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完成在线投标流程即可。

作为宁夏本土软件企业,今年以来,宁夏希望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借助“不见面开标”系统先后参与招标20余次。“以前投标,光来回跑现场的交通费用、人工费就不是小数目。现在登录系统就能搞定全部流程,这些成本被大幅削减,省下的资金全投进了项目研发和市场拓展中。”张耀文道出了企业对“不见面开标”的真切感受,而这背后,是电子招投标98.7%的覆盖率、超76.6%的远程评标率,更有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升2.5%的突破。“技术不仅降了成本,该系统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也让我们深感安心,所有的投标流程都在系统上公开进行。”张耀文说。

针对围串标等市场乱象,宁夏筑起“科技+法治”防线,创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数据闭环”机制,让AI模型精准锁定围串标线索;在硬核技术支撑下,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串通投标犯罪活动。检察机关相继对3家“陪标”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作出“不起诉+行政处罚”的精准处置,审判机关依法严惩招投标领域犯罪,形成“刑事+行政”立体惩戒效应。围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部署,法治力量正成为激活市场活力的关键引擎。2025年初,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关于法治化保障“六个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一系列具体措施为投资消费领域“清障”。从破除市场壁垒到严打违法犯罪,从“法律服务专班”驻企到“不见面开标”上线,一场以法治化手段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正纵深推进。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施工现场,银川经开区的高新企业里一个个“法律服务专班”正成为项目落地的“标配”。今年以来,自治区司法厅统筹组织28个法律服务专班为31个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定制化法治服务284次,排查风险隐患66个。通过法治化流程护佑平安,提振市场信心。

为进一步打破市场“隐性门槛”,宁夏修订《建筑管理条例》等5件地方性法规,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清理违规文件12件,并对违规套取补贴的企业“亮红牌”,维护市场公平。严厉打击食品、烟草等领域制假售假行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筑牢法治“防护墙”。

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构建而成的法治化保障体系,正通过破除壁垒、数字治理、精准服务、严惩违法四重维度,为投资消费注入强劲信心。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