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大梁 看担当|德州市:窗口有“支部” 服务无“距离”

发布时间:2025-08-13 11:23  浏览量:3

按: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依托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启动“挑大梁 看担当”大型融媒互动活动(投稿邮箱dzrb1939@qq.com),挖掘齐鲁大地各级党组织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全省共建“挑大梁 看担当”党建案例库。 以下为本期入选案例。

为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支部建在窗口”为载体,通过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党员担当、提升服务温度,进一步打通便民利企“连心桥”。

锚定党建业务交汇点

“胸前的党员徽章就像一枚沉甸甸的责任勋章,时刻提醒我要以党员标准做好每一次服务。”在窗口坚守12年的老党员郭炜,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窗口党员的共同心声。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精准把握“窗口”这一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节点,按照业务板块重新组建党支部,将71名党员纳入工作链条归口管理,领导班子定期下沉窗口一线指导工作,形成了“业务延伸到哪里,党建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格局。

各党支部结合自身职责特色,精心打造了“红色印章”“全办好” 等党建品牌,让红色力量成为窗口服务的 “源头活水”。以往,党员在各自窗口“单打独斗”,服务效能难以最大化;如今,“支部建在窗口”让党员有了“主心骨”,通过党员学习研讨、党建联建等形式,聚焦企业群众反映的 “急难愁盼”,对照党的方针政策梳理解决方案,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的党员承诺墙上,“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实”“始于需求,终于满意” 等承诺十分醒目,71名党员结合岗位职责立下的“军令状”,不仅方便群众随时监督,更成为激发责任意识的“催化剂”。机关第五党支部“祥瑞工作室”,以以普通党员身份命名,从解决群众“流程不清楚”“材料不全”等小事入手,把党的惠民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成效。

找准党员作用触发点

在党建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中,党员的先锋意识不断强化,在各项重点工作中,他们主动亮身份、唱主角、挑大梁,成为破解服务难题的“主力军”。

曾经,“多头跑、反复跑、耗时长”是群众办理审批证件时的“心头堵”。机关第三党支部将群众痛点作为出发点,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组建党员攻坚小组,历经近百次流程推演和部门协调,成功推动38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改革后,这些事项的办理流程、申报材料平均压减70%以上。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打破“材料不全不能批”的惯性思维,推出“信用审批”新模式,以信用为担保容缺受理,推动从“审批管理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让审批服务更具温度。

机关第五党支部前后接力,用6年时间啃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硬骨头”。面对立项、规划、施工等环节的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党员干部带头“钉”在一线,逐环节梳理流程、逐部门协调打通,最终将曾经如“万里长征图”般复杂的审批流程,优化为“流程定制一张表”,项目落地时间缩短60%以上。2025年以来,他们乘势而上,又成功争创省级改革试点5项,以钉钉子精神将审批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

紧扣群众满意着力点

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通过“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多元渠道,常态化收集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靶向施策提升服务质效。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309名市场准入业务骨干,创新开展“企业登记网格化服务”。他们主动上门入户了解企业需求,半年内累计处理企业咨询 9000余次,帮办代办营业执照等业务2000余件,成为企业心中的“贴心管家”。2025年上半年,全市企业总量同比增长3.86%,增长率全省第一,彰显了改革服务的强劲效能。

机关第四党支部将党员服务送到农村田埂上。夏粮收割关键期,他们联合县市区审批服务人员,推出“农机一件事”集成改革等举措:在田间地头设立临时检测点,为收割机进行安全检验。农机登记、年检、驾驶证核发等高频事项融合,申请材料从18项精简至7项,办理环节由4个压缩为1个,效能提升75%。

机关第五党支部党员同样急企业之所急。德州天衢新区阳光高级中学筹备期间,面临夏季招生的紧迫时间压力,支部党员多次实地查看项目进度,综合研判后,果断开启信用审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相关材料,让学校顺利赶上招生“末班车”。

大厅管理中心的党员干部们有一本特殊的“民情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时,群众遇到矛盾纠纷等非政务服务事项,也会来到大厅“找政府”。尽管不在职责范围内,但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主动协调解决。“群众拿我们当亲人,我们不能把群众当外人。”大厅管理中心负责人黄宝莲的话,道出了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共同初心。

“支部建在窗口,服务连着民心”彰显了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让窗口作风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让政务服务的 “连心桥”越架越宽、越走越暖。

策划:吴永功

统筹:李扬

作者:方士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