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莫叹红英老,拾翠且听绿韵长
发布时间:2025-05-16 03:22 浏览量:6
暮春的风,是时光的信差,携着落花的私语,叩响季节的门扉。枝桠间,花影辞树,青杏初悬;柳絮逐风,新荷欲展。一川烟草未改葱茏,半檐细雨犹织清梦,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原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在轮回里写下的又一行韵脚。
看那荼蘼架下,残红铺就锦毯,却见雏燕振翅,在梁间筑起新巢;紫藤架上,花串垂落如瀑,却有嫩芽蜷曲,在藤蔓里藏起夏的密码。时光从不会为谁停驻,却在凋零与萌发间,藏着最动人的辩证法——落英不是告别,是把芬芳酿成泥土的诗;枯叶不是终结,是为新绿腾出生长的天空。就像人生,总要经历“花开花落自有时”的坦然,才能懂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欣然。
细雨斜织的清晨,檐角铜铃与燕语相和,窗台上的鸢尾花垂着水珠,像在倾听时光的密语。翻开半卷旧书,墨香与茶香氤氲,忽然懂得:岁月的美,不在于繁花似锦的绚烂,而在于绿肥红瘦的从容。就像中年人看春,不再执着于“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急切,却偏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悠然——历经春的盛放,更懂生命的厚度,在于接纳时光的馈赠,也包容岁月的留白。
漫步林间,新叶沙沙如私语,老枝虬曲似哲思。那些曾经娇艳的花瓣,此刻正化作春泥,滋养着树根;那些曾经鲜嫩的新苗,如今已长出坚韧的脉络。忽然明白,人生的四季,从不是单行道:暮春的“谢”,是为盛夏的“长”铺垫;中年的“淡”,是为灵魂的“浓”留白。就像枝头的青梅,初尝酸涩,却在时光里酝酿出清甜,生命的滋味,总要经过沉淀,才能品出回甘。
暮色四合时,看归鸟掠过烟霞,听子规啼破山岚,忽然想起:古人总爱为春逝叹息,却忘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意。每一次告别,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沉淀,都是为了更好的绽放。就像我们走过的岁月,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那些或喜或悲的故事,都在时光里酿成了酒——暮春的酒,不是凋零的苦涩,而是成长的醇香,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
愿你在暮春的末尾,不叹落花,只拾新翠;不悲逝水,只望远山。看那陌上,蒲公英乘着风飞向远方,带去的不是离别,而是种子对土地的承诺;看那溪涧,流水绕过顽石继续前行,留下的不是伤痕,而是岁月对坚韧的礼赞。生命的长河里,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韵脚,每一段旅程都有动人的诗篇。
当四月的最后一缕阳光,吻别枝头的新绿,让我们带着春的馈赠,走向夏的蓬勃——记住花开的绚烂,也珍惜花落的从容;记住时光的温柔,也拥抱岁月的磨砺。因为每一个季节的交替,都是生命的一次深呼吸;每一段时光的流转,都是灵魂的一次成长。暮春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在循环中写下的逗号,等待我们用希望和热爱,续写更美的篇章。
且看那: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且听这:人间有味是清欢,岁月自成篇。在暮春的尾巴上,愿你心怀热爱,眼中有光,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诗里的模样——既有“门前迟暮听风雨”的淡然,更有“胸有朝阳向远方”的热忱,让生命在时光的淬炼中,绽放出永不凋零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