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光是维持现状,你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发布时间:2025-08-13 12:58 浏览量:2
先从最近的生活讲起吧。
我发现自己的收藏夹里有两类帖子的数量正在不断变多。
第一种是关于“低成本生活”。如何低成本地获得快乐,如何低成本地挑选食材,如何低成本地培养爱好,人们像仓鼠一样囤积着必备的食粮,无论精神还是现实。我翻到最新的一则浏览记录,帖子名称叫做,“原来 30 块就能买到一个完美的日子。”
第二种是生活的“正好时刻”。买到最后一份薯条,还带着没融化的盐粒;一推开门,小猫早早等在门口迎接下班;重新找到了搬走的肉蛋堡小摊。这些帖子的评论区常常有一句话:“我上网就是为了看这个。”
看这些内容时,我心里会油然生出一种难得的安全感。
原来维持生活的成本可以如此低廉,原来获取幸福的成本可以如此低廉,它们指向的,是一种确定而可期的未来。
这像一种心理暗示,也像一个安全的退出机制,生活惊涛骇浪难免,但在生活彻底好起来之前,总有些小的锚点是我们可以抓住的。
我们可以先不必焦虑,不必恐惧,我们是有办法的。
这尤为珍贵。
02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
我们生活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前两天我在信箱里看到一封语气挫败的来信,来自 34 岁的@莉莉安 :
“现在是凌晨两点,我还在打包行李,面前散落着胶带,旧报纸和用马克笔写了‘易碎品’的纸箱。
刚接到房东通知,儿子要结婚,房子收回自用,限期一个月搬走。这间出租屋我已经住了五年,墙角有给儿子画的身高线,还亲手贴了厨房瓷砖。白天我打开租房APP,发现条件相似的房子,租金比五年前涨了40%。
我查了下银行卡余额,车贷2千,孩子幼儿园5千,父母生活费3千......存款最多撑半年。新租房子还要押一付三,下个月儿子的补习费估计就悬了。
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沦落到这一步的,我们辛苦搭建的生活好像比积木还容易倒塌。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对着这封信沉默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也经常在后台翻看你们的消息,留言时间总是深夜,关于现实的焦虑铺天盖地袭来,失业、求职、生病、养老,生活重重地压在每个人身上。
“这是我在这家公司的第 7 年,刚还完房贷首期,今天收到人力发的邮件,标题写着‘组织架构调整及人员优化通知’。没想到昨天还在熬夜改需求,今天自己就成了‘冗余成本’。”@细仔
“这两年爸妈的身体陆陆续续出了些问题。前两天打视频电话,爸爸说他的高血压药吃完了,妈妈说她半夜总是会偏头痛到醒来,身为独生女,我一边害怕,一边头痛眼下的工作是否能负担父母养老。成年人的世界,难题多到不知该从何下手。”@野太阳
“失业第 236 天,期间我投了四五百份简历了,面试不过两位数。一边想着你才 32 岁,你年纪还不大,一边被就业市场按在地上摩擦。上周看了下存款也快没有了,焦虑已经成了我的生活常态。”@乱麻
掉入一种不确定的生活,比想象中更轻易。
我们变得越来越被动。
03该拿什么来应对生活呢?
我试着找答案,在网上,在书里,最终,我在一个你很难想到的人身上找到了一点线头。
三毛。
我在网上刷到一封三毛写的回信,标题叫做《如果我是你》,写给一个 29 岁的不快乐女孩。
我在这个“不快乐女孩”身上频繁地看到自己,看到一种不上不下、进退不得的生活:
“我今年廿九岁,未婚,是一家报关行最低层的办事员,常常在我下班以后,回到租来的斗室里,面对物质和精神都相当贫乏的人生,觉得活着的价值,十分……对不起,我黯淡的心情,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我很自卑,请你告诉我,生命最终的目的何在?
以我如此卑微的人(我的容貌太平凡了),工作能力也有限,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从来没有异性对我感兴趣。
我真羡慕你,恨不得能够活得像你,可惜我不能,请你多写书给我看,丰富我的生命,不然,真不知活着还有什么快乐?”
面对如此“普通而常见”的痛苦,三毛的回信不是金句,不是道理,不是口号。
而是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解法。
“如果我住在你所谓的‘斗室’里,如果是我,第一件会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间。”
“我会将房间粉刷成明朗的白色,给自己在窗上做上一幅美丽的窗帘,我在床头放一个普通的小收音机,在墙角做一个书架,给灯泡换一个温暖而温馨的灯罩,然后,我要去花市,仔细地挑几盆看了悦目的盆景,放在我的窗口。”
“当我发薪水的时候——如果我是你,我要给自己用极少的钱,去买一件美丽又实用的衣服。如果我觉得心情不够开朗,我很可能去一家美发店,花一百台币修剪一下终年不变的发型,换一个样子,给自己耳目一新的快乐。”
我重新翻看了三毛写给其他读者的回信,那些若干年前的提问和回答像一种回响,在当下生长出一种平静而笃定的力量。
“太多的话想跟你讲,可是窗外的阳光那么明亮又美好,我想最好放开这些内心深渊的对话,去享受十五分钟只晒太阳的初春。”
“不要为怕而怕,不要再落入这隔离世界的深渊中去,不要再幻想外面世界的可怖。恳请您试一试,每天做一个小功课:为自己找一个出门的理由。”
我想,这些解法指向同一个动作:
与其被动地等待某种命运降临,不如主动一点。
主动地去晒 15 分钟的太阳,主动地为自己找出门的理由,主动地打扫自己的心,装点自己的生活,主动寻找那些触手可及的确定性。
你会有办法,你可以重新变得主动起来。
04有个很流行的判断:生活其实是个动词。
我完全认同。
你可以主动地调整节奏。不必着急赶路,不必左顾右盼,你可以慢下来。
“之前我一焦虑就爱半夜买东西,经常刷着刷着就凌晨五点,听到外面的鸟都开始叫了。后来我一狠心,删掉了所有购物APP,再好吃的东西,我也会第二天再吃,再好看的剧,我也只会看到 11 点就关掉。我不想生活在一种失控感中。”@人生海海
“这两年我爱上了跑步,每次跑步我都能无比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人跑着跑着就会知道,最重要是让自己放松身体,这样你才能跑得越来越远,越来越久。下个月我打算跑半马试试。”@两杯热美式
当你离别人的轨道远了一点,就离自己的生活更近了一点。
你还可以主动地寻找支点,那些能带给你确定性和安全感的支点。
“今年我开始学着记账了。一杯自制拿铁 5 元,炒一道回锅肉食材 7 元,在公园躺一个下午 0 元。之前为钱焦虑,现在看到每一笔具体的支出,会发现精打细算也是生活的底气。”@Sherly
“现在每周末我会定期地喊上四五个朋友,在家里办聚会。一般都是吃火锅,大家都会带上自己爱吃的肉、菜和酒水饮料,不带电脑,不聊工作。因为朋友在,我会觉得自己不那么像螺丝钉了。”@是布丁呀
生活不止一个支点,朋友,工作,一份长期而清晰的规划,一笔切实的存款,哪怕只是一个爱好,一顿亲手做的晚饭,都可以成为安全感的来源。
你更可以主动地做事,持续地做事,尤其是那些难而正确、小而正确的事。
“27 岁那年,我重新开始学英语了,每天都会抽至少一小时,练口语,学语法,不知不觉也坚持两年了。不为考试,不为分数,就是单纯地想用语言去碰碰更大的世界。”@川川
“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我捡起了小时候最爱的画画。我从二手平台淘了一块绘图板,还报了线上插画课,现在已坚持上了 120 天的课了,我每天把画完的画上传到自己的账号里。前两天我接到了第一单,为小店铺画菜单插图,收入 300 元。钱不多,但是是靠自己挣的,就很安心。”@小田爱画画
你会发现,宏大的焦虑会一点点地被具体的汗水、具体的雀跃稀释。
我记得经济学家兰小欢在一次演讲中提到:
“年轻人需要长期主义。信任固然是别人对你的,但是你自己也要先信任自己,或者说散发出一种值得被信任的状态。”
“曾有MBA学生问起鲍威尔职业生涯的建议,他就说了这句话:‘保持低调,努力工作,你会非常惊讶于那么多有能力的人会因行为不检而自毁’。人生是长跑,竞争中胜出往往不是因为自身多强,而是对手因各种问题‘倒下’了。
时代是时代,变幻莫测,但“自毁”的微观风险往往比宏观风险更大。大事小事都是事,时间久了,很多毁掉自己机会的事情,可能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的积累。
自己的做事方式、与人相处的模式,最终会让你活成‘你本来的样子’。”
扎扎实实地生活,持续不断地做事,过一种长期主义的生活。
生活给不了的安全感,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
05最后,想和你分享一颗树。
我上周重温了一部纪录片《生命奇观》,其中介绍了一颗目前被认定为中国最高的树:
云南黄果冷杉。
云南黄果冷杉之所以能长这么高,除了基因,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它只按着自己的节奏来生长。
“它想避开以曼青冈为主的阔叶林的竞争。
在这个世界,它竞争不过曼青冈,
那它就去更高的世界,
它可以在这里面繁殖。”
沉下心,慢慢来,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无论树还是人,我们唯一要做的是:
抓紧土壤,日复一日地生长。
越是生活给不了确定性,越要主动给自己找支点。
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尽早做4笔钱(1笔短期生活支出的活钱、1笔应对健康风险的保命钱、1笔博取收益的进取钱、1笔稳定增值的长钱)的规划,来应对周期波动。1笔长钱,是所有钱中的“压舱石”,是一份确定的安全感,为未来几十年的生活保驾护航。
蚂蚁保联合大牌保司,推出储蓄型保险品牌“长钱保”,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做长钱规划。新世相还和蚂蚁保共同创作人物采访系列视频《不止谈钱》,之后将同步在视频号更新。
比起找到确定性,不如成为确定性。
撰稿:周七
- 上一篇:后来,他悔恨不已!
- 下一篇:麦芒40护航《老司机新喵途》,全能实力书写温情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