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坚守者:追着寨子放电影的人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5 浏览量:2
在紫云自治县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一个人开着一辆车,车上载着放映设备,翻山越岭为麻山深处的群众打造了一个露天的“移动电影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光影照出一条“文化盛宴”进农村的传播之路。他们,就是大山里的“光影行者”——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
紫云自治县猫营镇格东村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中。
吴江红,是紫云自治县乡村公益电影放映员的一员,家住紫云自治县南面的猴场镇尅座村。这天,天还未黑,吴江红便又带着放映设备出发了,这是他本月第23场放映,目的地是海拔1000米的苗寨---芭茅村。因为山路崎岖,他早早便出发了。
落日余晖下的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芭茅村羊寨组。
夜幕初垂,芭茅村羊寨组这天因为吴江红的到来而异常热闹。“放电影啦!大家快来看电影啦!”芭茅村羊寨组小组长正通知村民们来看电影。只见吴江红熟练地调试着设备,陆续到来的村民或坐或站,唠着家常。随着屏幕的光亮,一场别开生面的“坝坝电影”开演了!村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眼前不停闪烁的画面,饶有兴致地观看起来。以往单调乏味的乡村夜晚,在文化之光的温暖下,打开了一个异样的光影世界,让这原本普通的夜晚变得“有声有色”。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吴江红在调试放映设备。
“我今年分包了25个村,每个月就到这25个村轮流放电影,一年要播放300场左右。我做这个已经两年多了,虽然工资不多,但我觉得很有意义!”吴江红笑着说。
对于公益电影放映活动,乡亲们也是赞不绝口,“平时白天忙干活,晚上回来休息会儿就睡觉了,现在有他们把电影送到我们家门口,吃完晚饭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看电影,感觉还是很可以的!”村民杨爷爷高兴地说。
“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看的就是动画片,上次放的《蛋宝大营救》我非常喜欢,每次都很期待叔叔来给我们放电影看!”苗族小姑娘杨嘉嘉睁着两个圆溜溜的眼睛说道。
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芭茅村杨嘉嘉(左三)和小伙伴看电影。
此刻,在紫云自治县的北面,老电影放映员李小仲也在该县猫营镇长兴村为乡亲们播放电影。只见陆续到来的村民围坐在一起观看电影,欢声笑语充盈着乡村夜晚,现场气氛热闹和谐。“这边人口比较集中,我一路过来用喇叭通知大家晚上来看电影,现在暑假,来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李小仲说道。
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长兴村群众在观看电影。
他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他就开始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一个人一辆车,一套放映装备,走村串寨,坚持了十余年。第一套放映设备在陪伴他走村串寨七年后宣布了“退休”。在此期间,李小仲带着它到紫云自治县的猫营镇、白石岩乡等乡镇23个村寨播放电影共计2000余场次。然而,设备虽换、初心不改!如今,他带着新的放映设备依旧奔走在紫云自治县的山间,追着寨子为群众放电影!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为群众带去了陪伴和欢乐,也让公益电影进了山、百姓日子亮了堂!
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员李小仲在为电影放映做准备。
虽然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观众”从最初的每晚百余人,到如今偶尔只有三五位留守老人和孩子,但李小仲依然坚持着:“我放这个电影已经有十多年了,只要还有人看,我就会一直放下去!”李小仲边收拾装备边说道。
据悉,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努力将农村公益电影打造为面向基层的重要宣传阵地,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力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不仅为农村群众送去电影大餐,还以电影为载体,通过“公益电影+”的方式,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落到了实处,努力通过“小屏幕”赢得“大民心”。今年上半年,全县162个行政村播放公益电影近1000场。
“我们组织了7名放映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将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影片,送去村镇社区,为广大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让一部部观众喜爱的影片,充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也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优化影片订购和放映结构,播放更多符合群众需求的影片,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紫云自治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紫云自治县将坚守“文化惠民”初心,立足工作实际,继续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总结好的经验做法,继续组织开展送电影下乡等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加大文化振兴力度,提高文化建设服务水平,让文化惠民政策深入基层,推动文化惠民走深走实,更好的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带动形成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文/图 熊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