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报|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7  浏览量:3

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微信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在全球人才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显现,各类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一线产业工人当上博士生导师,职业农民获评正高级职称,直带货有了职业标准,民营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这几年,我国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管理、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近年来,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和措施分类推进。

自2018年开始实施《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进行人才评价,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专著、影响因子等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评价。同时,逐步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通过科学设置评价考核周期,探索实施聘期评价制度,基础研究人才、青年人才评价考核周期得到适当延长。

随着2021年8月《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我国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全部出台,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总体完成。其中,职称评审坚持把品德放在评价首位,不唯学历看能力,不数年头论业绩,论文不作硬杠杠,奖项成为加分项。

各地也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湖南遵循“干什么评什么”原则,动态调整评审专业,围绕战略需求、产业发展、业态变化等设立新评审专业。北京增加集成电路、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网络安全、大数据、金融科技等职称评审新专业。湖北为农民技术人员制定专门的职称评审办法,以农民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怎么用好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这几年,人才评价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坚持同行评价为主,引入社会评价,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截至去年4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有14家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2357人通过职称自主评审,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安徽突出数字企业用人主体地位,授予龙头、链主企业人才职称自主评审权。宁夏由企业用人单位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人才资源优势突出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2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多年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

高端人才形成“引力场”。这几年,依托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我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定力的战略科学家与科技领军人才。前不久,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继续从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中遴选院士,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科技部数据显示,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各类技能人才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我国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已累计支持建设1176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47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推进产才深度融合

“实行‘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工人更有盼头了!”吴金源是一名在加氢操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5年的老工人。前不久,他被评为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成为“新八级工”制度的受益者。吴金源创造的“吴金源氢气梯级利用操作法”,在石化行业加氢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他还将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团队成员和徒弟们,参与创新项目10多个,解决装置瓶颈难题260多项,为企业创造效益近亿元。

“新八级工”制度激发高技能人才的明星效应。今年上半年,全国共评聘首席技师、特级技师1600余人,新增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5.1万人次。多项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培育更多领军人才。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训百万名创新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中组部、人社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创办企业,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