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在梅里斯这里实现了!

发布时间:2025-08-13 15:54  浏览量:3

当闲置土地遇上光伏产业

当传统养殖碰撞科技赋能

梅里斯镇前平村

以“1+1>2”的创新实践

将看似普通的资源叠加转化为

乡村振兴的“黄金密码”

01

成金 荒地蝶变聚宝盆

前平村党组织察觉到闲置土地的开发潜力,主动作为,积极“穿针引线”,多次与养殖户沟通洽谈,耐心协调土地承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村党组织的坚定支持下,养殖户开创性地发展“板下鹅经济”。

如今,村里200亩的鹅厂内

8个养殖棚整齐排列

5万只鹅苗在此茁壮成长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期,2万多只成鹅顺利出栏

为鹅厂带来150余万元收入

02

未来 科技铺就致富路

科学养殖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提升养殖水平,前平村一方面从辽宁聘请专业养殖人才,为鹅的养殖提供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另一方面优先雇用本村有经验的村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有十几名本村工人在养殖场工作。同时,区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也派驻技术指导人员,定期进行养殖技术指导,为养殖事业保驾护航。

多方统筹下

鹅厂年出栏量达到10万只

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注入强劲动力

03

共生 鱼鹅唱响生态曲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前平村不忘守护绿水青山,将生态保护深植于产业发展的脉络中,构建生态循环模式,鹅厂建在鱼池边,形成了“鱼鹅共养”的生态系统。鹅的粪便为鱼池提供了天然肥料,促进鱼类生长,鱼池为鹅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此外,鹅以玉米和草为食,保证绿色有机健康。鱼塘还开放了钓鱼项目,游客可以在此休闲垂钓,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综合效益。

这种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04

天下 多元提升价值链

为了让“光伏鹅”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前平村积极推动销售渠道的拓展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通过网络直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经屠宰检疫后的大鹅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直播场均销售500多只

下一步,村里将积极与大型餐饮企业、羽毛球厂等联系,把鹅翎毛用于制作羽毛球,鹅绒用于制作羽绒服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底,鹅厂会进行育种工作,将种蛋分发给村民代养,让村民通过代养获得更多收入,同时也能反哺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更深层次地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从闲置土地到产业热土

前平村鹅产业的稳步发展

离不开村党组织的引领和推动

前平村党组织作为坚强的后盾

正带领着村民

铺就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