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 |朱清忠戏曲人物油画:跨文化语境下的传统符号转译与当代表达

发布时间:2025-08-13 16:27  浏览量:2

在艺术创作的跨文化语境中,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与中国戏曲美学、《红楼梦》经典人物谱系相遇,构成独特的视觉叙事场域。朱清忠对戏曲人物的倾注,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转译与激活。当油画颜料的物质性肌理,承载戏曲程式化扮相的符号表意,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形式拼贴,而是以油画的写实性、表现性为媒介,激活戏曲程式背后的情感张力,挖掘经典人物的当代审美价值,在中西艺术语言的互文中,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路径 。

▲朱清忠《穆桂英挂帅》100×150cm 布面油画

画家大胆地使用了丰富而绚烂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穆桂英挂帅》以红色、蓝色为主色调,红色象征着穆桂英的英勇无畏与热情,在头饰和服饰的部分大量运用,如头饰上那一片片密集的红色装饰,仿佛燃烧的火焰,极具张力;蓝色则赋予人物沉稳与大气的特质,她身着的蓝色戏服,与红色相互映衬,冷暖色调的碰撞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同时,还穿插着黄色、粉色等其他色彩,这些色彩的交织如同奏响的华彩乐章,生动地还原了戏曲舞台上的绚丽与辉煌,将穆桂英挂帅出征时的那种隆重与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清忠《西楚霸王》50×60cm 布面油画

这幅以《西楚霸王》为题的油画,借戏曲脸谱之形,生动写西楚霸王之神。背景深沉棕调,与头饰鲜亮橙红碰撞,营造出楚汉风云的厚重氛围,如历史帷幕缓缓拉开。脸谱以简洁黑白,霸王威严尊贵,更勾勒出其复杂内心与悲剧宿命。

笔触上,头饰以粗犷堆叠塑立体华丽,面部则以细腻笔触绘纹路,一粗一细,既显外在霸气,又藏内在细腻。居中构图聚焦人物,大面积头饰与浓密胡须,强化力量感与豪迈,无需展现全身,霸王英武气势已扑面而来,借油画语言,让西楚霸王的神思跨越时空,在画布上重现悲壮豪情。

▲朱清忠《秦可卿》 40×60cm 布面油画

色彩在朱清忠手中成为传递情感密码的核心语言。他深谙对比色与调和色的交响效应,以此构建人物的情感基调与画面的视觉张力。在这幅名为《秦可卿》的作品中,朱清忠以超凡的写实功力,精妙勾勒出人物的眉眼细节,将秦可卿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低垂的眼眸,恰似蒙着一层薄纱,微微下垂的眼角,流露出一抹难以言说的哀愁与温婉,仿佛在无声倾诉着深宅大院中的复杂心事 。眼波流转间,似有脉脉情思蕴含其中,却又带着几分含蓄与内敛。

▲朱清忠《贾迎春》 60×60cm 布面油画

在构图与笔触上,朱清忠展现出对不同艺术传统的灵活转化与创新。《穆桂英挂帅》借鉴表现主义的抽象笔触,以色彩的交响打破写实束缚,暗合了传统戏曲“遗形取神”的美学追求。人物动态与精神气韵在流动的油彩中喷薄而出,技法上的中西合璧使作品既符合油画视觉逻辑,又蕴含东方美学的含蓄意境。《贾迎春》背景的点彩式处理,则巧妙呼应中国画虚实相生的哲学,在装饰性与意境营造间取得精妙平衡。

▲朱清忠《贾元春》100×150cm 布面油画

从更广阔视角看,朱清忠的作品凭借独特的题材选择与技法融合,在艺术市场具有鲜明的辨识度与文化深度。其创作既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情感依归,又契合现代视觉审美对创新表达的渴求。当油彩的厚重肌理承载起戏曲人物的千年神韵,朱清忠的笔触便不仅是在描绘形象,更是在布面上凝固了永恒的文化表情——一种在东西方艺术对话中淬炼出的、动人心魄的视觉诗篇。

艺术家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rtist

朱清忠,1970 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现为澳大利亚东方文化艺术协会会员、海外特聘顾问,徐悲鸿画院(院聘)画家、福建省油画行业协会副会长,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张建岗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绘画院院长何红舟教授。

2018 年《莲藉丰收》入选“得境取象”一东亿首届全国油画作品展

2018 年《写生爱人》入选第六届“江山如画”—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

2018 年参加“海上寻梦”中韩美术作品交流展

2017 年作品《花既 2》获“莆阳雅集”福建省新文艺群体专题作品展优秀奖

2017 年作品《南海的云》入选中国(南昌)军事美术作品展(中美协举办)

2017 年作品《花既》参加第二届“时代风采”暨军民共建中国梦全国油画展,并获二等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