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瘾再大也别碰!医生提醒:有这4种病,一滴酒都不能沾
发布时间:2025-08-13 18:24 浏览量:2
►
本文203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夏天烧烤摊越摆越多,啤酒瓶也越堆越高。很多人觉得,喝点酒没事,放松一下、助兴一下、睡前小酌一下,甚至有人习惯了每天来一口。但你可能不知道,对于一些人来说,哪怕只喝一滴酒,身体都会直接“报警”。
不夸张地说,有些疾病患者一旦沾酒,不但病情可能立刻恶化,甚至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作为医生,我必须提醒大家:下面这四类疾病患者,必须远离酒精。一滴都不能碰。
肝脏是人体解毒的“主力军”,而酒精代谢几乎全靠它。
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但如果本身就患有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病,肝细胞已经在“加班”,再加上酒精的负担,就等于往伤口上撒盐。
临床上,有不少肝硬化患者就是因为“喝了一点酒”就出现了黄疸、腹水甚至肝昏迷。酒精不但会让肝功能再度恶化,还可能加速肝纤维化,推着肝脏一步步走向不可逆的损伤。
特别是脂肪肝,很多人觉得没啥大事,但一旦继续喝酒,很容易发展成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所以,如果你查出肝功能异常,哪怕只是轻微的转氨酶升高,酒精也必须立即“封杯”。
不少人以为喝点酒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这种说法只对健康人偶尔饮酒成立,对于本身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的人来说,酒精就是“引爆器”。
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先短暂扩张血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很多患者在喝酒后几个小时内血压飙升,甚至出现心律失常。
而且酒精还可能干扰降压药的代谢,让药效变差甚至失效。更严重的是,有些患者在喝酒后出现急性心梗,送来抢救时已经错过黄金时间。
更可怕的是,长期喝酒还会损伤心肌,引发酒精性心肌病,心脏变大、泵血无力,最终演变成心力衰竭。这种病一旦发展,就很难逆转。
所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酒精是绝对不能沾的“禁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个误区:“白酒不含糖,喝点没事。”
但事实是,酒精不仅不安全,还是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
酒精会直接影响肝脏的糖原代谢。在空腹或胰岛素注射后饮酒,极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而且低血糖不容易被察觉,很多人只觉得头晕、出汗,往往被误认为是酒劲上来了,结果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更麻烦的是,酒精也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让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剧烈。长期饮酒还会加重胰腺负担,诱发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而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本身对低血糖反应迟钝,喝酒后更容易陷入危险。
总之,糖尿病患者喝酒,不是“放松一下”,而是在拿命赌博。
有胃病、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喝酒等于给胃灌火。
酒精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哪怕是低度酒,也能让胃酸分泌增加、黏膜受损。一些患者喝完酒后立即出现胃痛、返酸、呕吐,甚至呕血。
而对于胃溃疡或胃炎患者来说,哪怕原本症状稳定,一口酒下去,可能就会引发出血或穿孔,情况非常凶险。
此外,酒精还会削弱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导致胃酸反流加重。长期下来,很容易诱发巴雷特食管甚至食管癌。
还有一点要提醒:很多“下酒菜”也很刺激,像烧烤、腌制品、油炸物,本就对胃不好,和酒一起吃更是火上浇油。
所以,有胃病的人,别再用“喝点开胃”当借口了,酒精就是胃部的大敌。
很多人觉得“我就喝一点”“酒量还行”,但你的身体未必这么想。
相比于健康人,有病在身的人对酒精的耐受极差。有时候不是喝多了出事,而是喝了就出事。
酒精一旦进入体内,会影响神经、心脏、肝脏、胃肠、免疫、代谢……几乎没有哪个系统能躲过它的破坏力。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例如早期肝炎、隐匿性高血压、代谢异常,这些都没有明显症状,却在酒精刺激下突然爆发。
所以,“身体还行”不是喝酒的理由,反而是最危险的假象。
确实,很多人把喝酒当成社交方式,觉得不喝酒不好做人。但真正懂你的人,不会拿你的健康当作“感情证明”。
如果你有以上四类疾病,也许你不是不能喝酒,而是不能再拿命喝酒。
可以从减少频率开始,逐步减少量,直到完全戒断。必要时求助专业医生,一些成瘾行为需要药物或心理干预。
慢性病的控制,需要你每一个小选择的坚持。戒酒,是其中最该优先做的决定之一。
写在最后酒精不是洪水猛兽,但对某些人来说,它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你属于上面4类人,请把酒杯放下。不是矫情,是保命。
别让一滴酒,成为压垮身体的最后一击。
参考资料:
①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② 刘红. 酒精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0, 40(4): 331-334.
③ 陈浩. 糖尿病患者饮酒的风险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9, 11(6): 456-458.
④ 张海涛. 酒精性肝病的防治进展[J]. 中国肝脏病杂志, 2022, 30(3): 189-192.
⑤ 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