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至鄂尔多斯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大幅缩短旅行时间
发布时间:2025-08-10 21:37 浏览量:1
火车快一些,生活是不是就变得不一样?
“复兴号”动车在西安和鄂尔多斯之间运营的实际变化,让很多人一下子觉得旅程变短了,心情也跟着轻快起来。《D780次、D779次都在实际服务中不断提升效率,6小时48分、6小时4分准确记载了远行的时间变化。”
一条新路,让榆林的行李箱多了一些选择。早晨可以从西安动身,中午还能在榆林车站喝一杯热茶,然后下午再抵达鄂尔多斯。反过来,鄂尔多斯的人们也许不用再早起赶飞机,动车的到来填补了不少空白。
榆林至鄂尔多斯,动车以160公里时速奔驰,比过去缩短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原先需要2小时30分的旅途,如今只要1小时28分。数据与时间就这样被一点点“挤压”,带来不一样的节奏。
“改变最明显的地方,其实是票源和班次。新列车开了之后,榆林方向的票不再像以前那么紧张。下午出门,不用提前太久抢票。不习惯抢票的人感受明显。”
旅客张学良说:“这趟动车像是为上班的人专门设计。中午出发,下午还来得及到办公室开会,有时候临时买票,也都还能赶得上。”
以前,榆林只有三对往返西安的动车。复兴号列车再补上班次,不只是让车票充足,更像让榆林和西安、鄂尔多斯的联系变紧密。有人觉得去外地办事轻松了不少,有人享受途中不再拥挤的空间。
在榆林火车站工作的符伟萍讲,“火车不只是快一点,还多了‘幼儿温馨小屋’和‘老乡车厢’。”小朋友们在专门的地方玩着玩具,老人们则在老乡车厢里听听熟悉的话。不会说普通话也不必担忧,乘务员用方言递上开水,答疑解惑。
“每日发车人次约三百,比之前高出不少。复兴号让下午出发这一时间段,变得有人气。”在符伟萍的统计里,新投入的动车,把下午出行的压力卸了一半。
榆林的冬天,总是来得比别处快。旅客们不用再卷着棉被,在车站等夜晚的绿皮火车。动车驶来,暖气也随着列车一同送到座位旁。
有对母子带着娃娃出行,一路上在幼儿小屋里画画,玩积木。孩子们的笑声让拥挤的旅途变得短暂。母亲说:“带孩子出门,现在能坐动车,实在是省心。”
老人们也得了便利。很多人普通话讲不利索,过去问路比较难。现在,乘务员用当地方言、笑眯眯地答复,把距离拉近不少。有人开玩笑,“像在家乡一样坐火车。”
“沿线的榆林、延安、鄂尔多斯,各自都有新变化。延安的乘客发现,西安来往多了动车,不必还像过去那样倒车、绕路。时间短了,老区去新城交流方便了。”
从运营来看,每天早晨7点36分,西安D780次动车准时启程,途经榆林,到14点24分正好抵达鄂尔多斯。反方向的D779次,14点53分从鄂尔多斯起发,到20点57分回到西安。数据背后,是数百人的奔波和新的生活方式。
新线开通,很多人都在比对上下班时间。“以前只能夜里出门,现在白天还能再睡一会。”有位年轻人说,他已经换了工作,正好适应了新的班次。“工地在延安,老家在鄂尔多斯,两地来回,比想象中轻松。”
“复兴号”的投入,也让榆林往西安的客流压力分担不少。以往,下午时段常常票已售罄,如今即便临时决定出行,还有余票。方便了生意人,也方便了回家的打工者。
新服务也让旅途增加了温度。有人觉得,“幼儿温馨小屋”虽不起眼,却让孩子们过得安心。很多妈妈说,不用怕孩子吵闹影响他人;而“老乡车厢”,让村里人到大城市也不会不适应,方言服务让人有亲切感。
“新的时速不是目的,缩短的是彼此的隔阂。”一位常年往返的老师这样认为。路短了,来往就变得频繁了,沿线的交流,只剩打通微信那么容易。
以前考大学的学子,总怕抢票不到位。现在,报名晚一点也有余票。寒暑假的高峰时间,榆林和鄂尔多斯的学生多了一份选择。家乡和校区之间,不再划定远近的距离。
以往榆林到鄂尔多斯,快车慢车都不算方便。如今,动车的出现让信息流、人员流都活跃起来。市场多了一份需求,日常出行多了一份随意。
“新开动车组如一支连接生活和梦想的线,把离散的人群逐渐织成网络。”
运营的变革,有人是受益者。小企业主、家乡老人、流动工友,每一个普通的人更容易走出家门,或者赶回家里。生活的新秩序,在列车的鸣笛声中悄然展开。
榆林火车站外,进站的人排着队,脸上的表情写满期待。大包小包的旅客,穿梭在大厅里,彼此说着家常。新列车改变了他们岀行的每一步。
方便的背后,是一条条时刻表的变化。不再是清晨四点的滴水不漏,而是中午的舒适启程。时间变短,生活变好,谁都能感受到。
一句话,动车的速度里,其实藏着成千上万普通人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