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有 23 凌晨突然传来啪、啪、啪三声枪响
发布时间:2025-08-14 07:13 浏览量:1
从阎家峁返回的路上,首长们骑马行走一段路后,接近村庄 下坡路时,下马徒步行进,边走边欣赏陕北的大好河山和一派和 平的金秋景象,同时议论起几个月来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建立了 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陈谢大军从潼关一路打到洛阳开辟了新的解放区;西北野战军将南逃之敌直逼延安附近,收复延安近在咫 尺。
首长们一路兴奋地议论,不觉行至神泉堡,见村头塬上坡边 有一块大青石板,首长们走得累了,随便地围坐下歇歇脚,顺手 点支烟,抽一口,针对当前相对缓和的形势,谈起部队干部中的 实际问题。
毛主席首先指出:在部队休整期间,应安排团以上干部的家属,从黄河以东的山西到我们这儿住一个星期,好让部队 领导得到充分的休息。
但是必须强调绝对保密,不可张扬,需照 顾的范围不能再扩大。
周副主席特别强调: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 西北野战军!
“高富有,你呀该怎么办呢?”毛主席一眼看见我,因为他知道,我爱人去年从延安随中央后委撤至山西临县,于是关切地 说。
稍停顿思考一番后又说:
“这样吧,你就不要接家属来了,因为你不是团长,是连长, 你就过黄河去临县探探家属,时间也是一个礼拜,或者还可以多几天!你看怎么样?”
“我,就不用组织安排了。以后有机会再说,这次就不用去 了!”我明确表态。因我知道,本人没有资格,也不应该要求组 织上特殊照顾。
“高富有,主席讲得对,明天你就走!团部那里,我转告他 们,你就不用讲了。”任弼时同志十分赞成主席的安排,并直接 面对我说。
“谢谢首长们的关心,我就不用去探家属了。”
因为我知道, 连队最近补进不少新兵,新兵刚到连队,应该抓紧军事训练和思 想教育,各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对部队今后的发展建设非常有 利,作为手枪连连长现在离队探家确实不是时机,况且我本人也 没有打算。
第二天,当毛主席知道我还没离队,就派人把我叫到他办公的窑洞。我“报告”的口令刚一喊响,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抬 起头热情招呼我进去, 一双慈祥的眼睛亲切地望着我,微笑着 说:“怎么,你还没走?”
“主席,我就不用去山西了,我个人没什么事,最近连里工 作挺忙,又增加那么多新兵,需要好好训练教育。”
我非常坦诚 地解释,也确实是我真实的想法,顾虑最大的是,这时把连队工 作扔下,我一个人探家走了, 一、担心影响连队的工作;二、也怕对我个人影响不好。
当时不少团级干部还没成家,连级干部中 有家属的,全司令部独一无二只我一个,自己身为小连长,又在主席身边工作,更应该自觉点儿。
“怎么,不听指挥了?说好要办的事,应抓紧时间办嘛,早 去早回!女同志也是重情意的,分别快一年了,你不想她,她还 想你呢,再说女同志之间相互也会有影响,你该看看她去了。” 毛主席入情入理,耐心、仔细地劝说我,同时潜藏一种不可反驳 的力量。
毛主席一番好意,句句深深打动我的心,我静听,沉默不 语。
毛主席的话里包含一个很深的哲理:探家不单纯是夫妻团聚 问题,重要的是处理不当将影响群众关系、军民关系。毛主席真 是处处体察民情,事事为人民着想。
问题想通后,我把制定好的带新兵计划交给留守的同志,其 中特别强调老兵、新兵一定要搞好团结,互相尊重,使新兵尽快 了解、熟悉、掌握警卫工作要点,更好地保卫党中央、毛主席。 连里的工作安排就绪,第二天一早我前往山西探亲。
骑着一匹从胡宗南部缴获的大驮骡,翻山越岭, 一天行走一 百多里路,一路顺风于当日到达山西临县的佛堂峪。
这是中央后 委机关所在地,我家属刘秀英随后委机关撤离延安后, 一直住在 此。那时住房紧张,小女儿才几个月大,我住了两三天,就策马 回石楼县探望我父母。
沿着盘山小道一路向南奔驰,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满目 是一片荒凉,在光秃秃的山上挥鞭策马,已深感朔风寒冷。
尽管 这一带早已是连成一片的解放区,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 掠,国民党的残酷迫害,加之连年的灾害,老百姓的生活确实非 常困难,许多人家几乎揭不开锅。
我到家一看,能吃的东西全吃 光了,见我回来实在没吃的东西,就到各亲戚老乡家借,直到傍 晚东拼西凑,才借到点儿粗粮, 一家人吃了顿饱饭。面对年迈饥 寒交迫的父母,五尺男儿两手攥空拳,真是一筹莫展。
据当地干 部讲:“你们家的日子就算不错了,红军家属双亲能保住生命, 没叫阎匪整死,活下来,已经很不简单了!”
看到此情此景,我把衣袋上上下下翻个遍,没找到任何值钱 的东西,只得把身上穿的,惟一值钱的羊羔皮筒子脱下留给父 母,把路上带着吃的干粮也留下。听说那一年父母用羊羔皮筒子 换了些小米,才勉勉强强度过饥荒年。
为了革命,为了解放战争 的最后胜利,我在父母家仅住了一夜,第二天含着伤心的眼泪, 默默离开那个连顿饭都吃不上的穷家,踏上回归部队的路。
谁知 这一别竟成与慈父的诀别,为了劳动人民彻底翻身解放,吃饱肚 子,不孝的独子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不归的革命路,如果亲爱的 父亲在天有灵,请宽恕他不孝的儿子吧!
从山西石楼县到陕北的神泉堡,广袤的土地是连成一片的解 放区,新觉悟、组织起来的广大劳动人民,正待共产党、毛主席 领导他们去开垦、播种、建设美好的家园。我急切地策马飞奔回 部 队 。
归队第二天,我向在院子里散步、思考问题的毛主席报告: “主席,我回来了!”我如久别重逢的游子,兴奋地说。
“好!回来就好!怎么回来这么快呀?这次出去,有什么收 获呀?看见什么情况了吗?快过来给我说一说!”毛主席开心地 提出一连串问题。
我将路上所见所闻, 一五一十向主席汇报。讲沿途街景的萧 条;百姓的饥荒;家中和家乡人民生活的困难;最后特别强调当 地土改斗地主有些过火,不执行我党给出路的政策:
“个别地方斗得太过分,连贫下中农都看不过去,还产生不 少分歧和意见呢!”
“快说一说,怎么叫把地主斗得过火了?”毛主席认真地听严 肃地问。
“地主欺压、残酷剥削老百姓,该斗!但老子是老子,儿子 是儿子,孙子是孙子;不能老子、儿子、孙子绑在一起斗,甚至 株连亲友。”我详细谈听到、看到的情况。
“怎么老子不好,第二代、第三代就都不能信任吗?就不能 接受共产党教育了吗?幼稚啊,幼稚到连自己的教育、影响能力 都不信任了。难道第一代人犯了错,要第二、三代承担,我们连 第二、第三代人都教育不了,改造不好吗!”毛主席十分生气, 心事重重地边念叨边向前走去, 一直没有回头。
经过学习讨论,我慢慢知道,我们土改政策发生“左”的偏 向。学习毛主席在神泉堡发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宜言》、《中国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等论文后, 认识到,毛主席在神泉堡居住期间,经过深入全面周密的思考, 及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研究,终于完成指导中国革命向纵深发展的 巨著,使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有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依据,慢 慢走向正轨!
7. 带 好 新 兵
阎家峁欢迎新兵的大会开过以后,新兵陆陆续续分到各个连 队。这批新兵全部来自老解放区,不但出身好,思想素质高,还都是当地的战斗骨干,顶呱呱的好青年。
入伍后经过严格的军事 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觉悟提高很快,尽管陕北的生活条件极其 艰苦,缺粮、少菜、无肉、吃不饱是常事,但他们仍旧以饱满的 热情、极大的干劲,朝气蓬勃地投人部队的生活,刚补进连队, 就争先恐后地执行警卫勤务任务,他们的思想普遍比较稳定,样 样工作表现突出,令许多老战士佩服和称赞。
手枪连补进的几十名新战士,是从各个连队锻炼一年后,各 方面表现突出,较优秀的战士,新战士刚到连队每人配发一枝手 枪,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战士们一手握枪,一手挥刀,刀柄上的 红绸带随风飘舞,映衬出新战士们青春活力的笑脸和威武的雄 姿,时间不长新老战士不分彼此。但是在我心中,新战士变得像 老战士一样成熟、稳重、处事不慌,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磨练和考验。
果不出我所料, 一天凌晨两三点,毛主席在他住的窑洞里办 公,窑洞窗子里整夜灯光摇曳。此时周副主席手执蜡烛,借昏暗 的烛光站在地图前沉思。这是转战陕北以来,司令部司空见惯的 情景。这夜我按常规查完最后一班哨,嘱咐好应特别注意警惕的 事项后,刚刚回到住处和衣上炕躺下,脚还没暖热,蒙胧间似乎 有人喊我。
“嗯!”我翻身下炕,搓一把脸,强睁迷糊的双眼,多年的警 卫生涯使我养成和衣而卧的习惯,便于处理紧急情况,此刻只见 周副主席门卫的哨兵正怯怯地站在我炕前。
“连长,周副主席让你马上去一趟!”哨兵急匆匆几乎带着哭 腔说。
“什么事?这么急?”我边穿鞋,便从枕头下拿出手枪,挎在 腰间。
“你刚查完哨走了不多一会儿,突然听到啪、啪、啪三声枪 响,正在办公的周副主席忙跑出窑洞问我,枪声从哪里发出的?
我说不知道。他就让找带班的,找到后也说不清楚,他就让我找 您。”哨兵神色紧张,断断续续为难地说。
我一听,脑袋炸开似的十分恼火,悔恨自己不该早走一步, 发生这样的事,影响了首长们的工作及休息,此刻周副主席一定 很着急,一心想查个水落石出。
我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首要问 题是必须弄清情况发生的来龙去脉,忙吩咐哨兵:“报告清楚了, 赶快回哨位站好岗!”随即拿起电话,请求总机协查事情发生的 地点,什么人开的枪?
当时在杨家沟,通讯条件已好转,能用电话与团部、各连队 及重要的哨位联系。等电话的间隙,我再次分析事情发生的经 过,顺便整理一下着装,准备去见周副主席。
电话铃响了,传来总机同志的报告: “高连长,情况查明, 是三连一名新兵,执勤时发现树后草丛中有飒飒的响声,急呼口 令,未答,又似乎感到有个黑影晃动,误以为敌人偷袭,随即开 枪,还好未伤及人,估计草丛中是只狗。”得到报告,情况基本 摸 清 ,我向周副主席住的窑洞走去。
周副主席正全神贯注地批阅文件,听完我汇报,着急地说: “新兵同志胆子太小,连是人还是狗都没搞清楚,就随便开枪, 这样怎么能行!假如是人,是个哑巴呢?人命关天呀,打死可是 要偿命的!”显然,周副主席对新兵盲目开枪,扰人的行动非常 不满意。
“听到枪声,你们一不报告,二不采取有效措施,门里、门 外的哨兵都不当回事;带班的人也不管,这样不负责任的警卫怎 么能行!”周副主席越说越生气,开始直接严厉批评起我来,似 乎乱开枪的哨兵是我们连队的,我感到委屈,极力想澄清对这件 事的看法,也不顾周副主席的情绪,贸然张口解释说:
“那是三连的新兵,不归我管。”当时的认识水平,只能这样说,一开口更激怒周副主席。
“噢,不归你管归谁管?难道警卫工作的负责人,明明听到 枪声,不应该提高警惕,马上调查了解情况吗?
如果真有一天, 警卫工作出了问题,我究竟该找谁,应由谁负责?你们就是这样 分工的吗?
明天召开警卫工作会,好好研究一下,今后的工作究 竟应如何做好!”
盛怒之下的周副主席, 一连串提出许多问题, 周副主席对调查处理响枪事件,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无言以对。
但夜深了,首长要继续办公,许多重要文件待批阅,我不能再耽 搁,心想今天的问题就到此,正准备走,被周副主席一 口叫住: “这样吧,你现在就请汪东兴同志来一下!”
已是凌晨,我摸黑找到汪副参谋长住的窑洞,把刚才发生的 响枪事件,以及周副主席的处理意见, 一五一十清清楚楚地讲述 了一遍。
“老高,你看这事咱们究竟怎么办好?”汪副参谋长翻身起 床,边穿衣服边焦急地问。
“我看周副主席找你,不外乎打枪这件事。此事既然已经明 了,处理意见也有,再讲也不过如此,况且天已快亮,周副主席 该休息睡觉了,再去定会耽误首长办公或休息。”
我一项项与汪 副参谋长分析,然后明确表态:
“我们现在就去周副主席的窑洞看看,如果他不再派人找你, 或准备休息,我们最好不再打搅他。”
“好吧, 一起去看看,晚了不免耽误他休息。”汪副参谋长赞 同地点点头说。
我俩蹑手蹑脚地来到周副主席窑洞后面的半坡上,从上往下 仔细观察周副主席窑洞里的动静。窑洞内仍亮着灯,但是没有任 何再找人的迹象,说明周副主席开始思考其他问题,或者准备入睡了。黑暗中我们不约而同地相互交换一下眼色,当即决定天亮 后再说。
当天下午,周副主席亲自主持召开警卫安全责任会议,司令部有关单位,警卫、保卫部门、警备团的领导及我,均参加了会 议。
会上周副主席扼要叙述,自撤出延安后,同志们跟随党中 央、毛主席转战陕北,克服千难万险, 一路行军,警卫工作做得 很好。警卫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同时表扬同志们不怕苦、不怕 死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战斗作风。
接着话锋一转尖锐地指出:经过 大半年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全国和陕北的形势大有好转,再没 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许多同志认为和平了,可以高枕无忧、麻痹 松懈了,特别是针对一些领导同志中增长的和平麻痹情绪,进行 了严肃的批评。
接着周副主席提高嗓音,简单叙述三连新战士还 没弄清情况,连开三枪一事,及事发后有些同志明明听到枪声, 既不及时报告,也不采取任何相应防范措施等问题进行严肃的批 评:
“如果此事再不认真研究,会相当危险!胜利了或和平环境 中,警卫工作仍应保持高度警惕性。这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最 好表现!”
这次会议对我及战友们教育和触动很大,会后,无论机关、 部队,都进行详细传达和充分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提高认 识,认为形势好转相对和平的环境下,也决不能放松对敌斗争的 警惕性。根据新情况,我们研究制定出带好新兵的计划与措施, 并上报领导。
教育新战士确实是个新问题,不久,在毛主席那儿又发生了 一件扰乱毛主席正常工作、生活的事。
这天,毛主席叫我到办公室,生气地指着自己的鼻尖严厉地 质问我:“高富有,我究竟是什么人?是你们的敌人吗?”
“这不可能啊!”乍听毛主席的话,我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
极力控制住情绪,迅速冷静地思考:是我还是部下做了蠢 事?惹毛主席动那么大的气?
“我是你们的犯人还是敌人?坏人只能从外边进来,哨兵的 责任应该注视外边,可是他总盯着我看,我是坏人、犯人吗?难 道怕我跑掉!”毛主席余怒未消,继续叙述他的道理,我似懂非 懂地听着。
毛主席的话生硬、严厉,在他那儿工作多年,极少遇到这种 态度对人,我非常吃惊,最好的办法是闭口不语静候答案。
毛主席终于把怨气吐完,气消了大半,然后点支烟慢慢地抽 着。
我看机会来了, 一刻不能放松地问:“主席,究竟发生了什 么事,请给我讲讲,我没弄明白呢!”
毛主席这才给我讲:原来头天晚上,毛主席正伏案办公,江青开动留声机,听京剧唱片;毛主席每抬起头来,都看到纸糊窗 户的正中,镶嵌亮晶晶的玻璃上,贴着一张年轻战士的脸,鼻子被压得扁扁的正聚精会神地往里看。这种不懂礼貌的行为,常人 见了都会十分生气,何况主席呢!
“主席,原来是这样,我错了,没有尽到责任。”我认真地承 担错误。
“你这个连长呀,新同志来了,你给他们讲过警卫须知吗?” 毛主席恢复了以往的宽容,语气平和面带笑容地说。
“讲是讲过,还不止一次呢。”凡是做过的工作,我讲起来就 很有把握。
“那为什么还发生这样的事?”毛主席开始与我探讨。
“主席,您知道,这些新同志,都是翻身农民的子弟,怀揣 着报恩的思想入伍当兵, 一心想见到您,连做梦都梦见您, 一见 到您,就想多看几眼。”我很理解新战士的心情分析说。
“嗯。”毛主席仔细听,期待我把话讲完。
“就为能多看您一眼,他们争抢着要到您的院子里上哨。”我 继续做解释工作。
“我也是个人, 一个普通的人,和大家一样,有什么好看的?
高富有啊,你要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啊!”毛主席以缓和的口吻耐 心恳切地说。
“是!以前抓得不够紧,问题出在没能给战士们讲清,回去 后一定好好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处理惹毛主席生气的事,我有 了明确的办法,不免兴奋地说。
“那就好,那就好嘛!”毛主席也高兴地说。
回连队后,我们几个干部共同分析发生问题的症结,首先承 认是我们没带好新兵。这批新战士,热情高、干劲大,无论生产 劳动、打扫卫生,还是站岗放哨,事事处处争抢着干,对党中 央、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
但新战士年轻,好奇心强,为多看 一眼毛主席,多听一句毛主席讲话,相互争抢到毛主席的院子里 站岗放哨,没争到的还闹情绪,以致发生趴在玻璃窗上往里看。 却不知这一举动是对首长最大的不尊重。
发现问题,我们曾教 育、纠正过一次,制止不力,教育不当,致使此类事情再次发 生。经过多次深刻的教育,新战士认识水平终于提高,明确警卫 任务的守则,尊敬爱戴人的原则,使此类不礼貌、不尊重人的现 象没有再次发生。
以上在杨家沟发生的两件事,毛主席、周副主席谆谆的教诲 使我永远记忆犹新,在今后无论是军旅生涯,还是在国务院机关 任职期间,我都注意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