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豪上海笑谈《天窗》粤语版:说我“爹味甚浓”很有意思
发布时间:2025-08-14 08:08 浏览量:1
《Skylight》是国内戏剧观众十分熟悉的一部英国戏剧,此前一直被翻译成《天窗》。该剧改编自英国剧作家大卫·海尔(David Hare)的代表作,1995年于英国国家剧院首演,之后转战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并斩获奥利弗奖与托尼奖双料殊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经创作并演出该剧多年,英国国家剧院的明星复排版也以NTLIVE放映方式在国内广受欢迎。
去年,几位著名的香港戏剧人联袂把这部作品以粤语版方式搬上舞台,并翻译成《Skylight天色》。金马奖、华语戏剧盛典双料影帝谢君豪和香港音乐唱作人、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王菀之联袂主演,青年实力演员李琛瑜共同主演,香港著名戏剧导演司徒慧焯执导。
此前,《Skylight天色》在香港连演14场全部售罄,之后又在深圳巡演一轮。8月14日至17日,该剧的2025年新版将来到上海,在上音歌剧院上演5场,并开启新一轮巡演。
演出前夕,剧组演员和导演悉数来到上海和媒体见面。在谈到这部剧时,谢君豪十分兴奋,现场笑语频出。他坦言,这部剧的高密度台词量挑战了他“演艺生涯最多对白”。在深圳演出后,观众给出了“爹味甚浓”的评价。“哇塞,我真的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词,特别有意思,这甚至让我重新思考我这个角色。我觉得这个评价很有趣,也很有道理。其实爹味也不见得都是贬义,它也有温暖的感觉在,又或者说这个角色好为人师而已。”
《天窗》讲述了一位事业有成的餐饮业大亨和一位普通数学教师作为彼此的旧情人,想要重燃旧情,却发现两人已处在对立的世界:纵然对彼此怀着同样的渴望,却坚持着完全不同的观点,不愿妥协,作品探讨了社会阶层、人性关系等现实议题,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幽微,问世后就长演不衰。
这一版粤语版,最初的剧本翻译,就是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的王菀之。作为香港乐坛少有的全能型女性唱作人,王菀之这几年也涉足了很多影视表演,并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这一次,她还翻译了剧本。
她说,这是一次“从零开始”的重译选择,到目前已经是第八稿。“不想被旧版束缚,想让台词更贴合当下语境。”她将英国剧本融入粤语表达,保留原作锋利表达的同时,也在言语的细节里保留生活的温度。
《Skylight》的剧本原作几乎完全以台词推动剧情,整个作品几乎都是男女主角的台词交锋。男女主角Tom与Kyra虽然感情复杂,但他们的冲突也明显——Tom信奉“金钱万能”,试图以金钱搭建沟通的桥梁;Kyra则坚守“金钱也有无法购买之物”的准则,有着对自我价值的绝对捍卫。
谢君豪表示,自己这一次真的差点被台词“困住”,这个剧台词密度之大,在他演艺生涯里“破纪录”。他同时坦言,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剧本,《天色》确实曾让他感到“水土不服”。“我第一次读完这个剧本,我的天,密密麻麻的台词,这是在说什么?我这个角色动不动就长篇大论,我需要不停说话,尤其第一幕,真的把我整蒙了。这是我之前读剧本很少遇到的。我后来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功课,才把人物和这个层次慢慢理清。”
在之后深圳二度复排和这一次三度复排后,谢君豪感到自己慢慢深入了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比在香港时更加从容自如,并且在一次次演出和排练过程中,更能体会到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其实我读剧本时候就被我扮演的Tom的复杂性吸引。他绝非简单的‘富豪’,而是被时代洪流与自身性格困住的普通人。”
他在现场谈笑风生,说起网上“爹味甚浓”的评语,他连续用了好几个“很有意思”,“真的促使我重新去看我这个角色”。然后他又挑起眉毛兴奋说,“后来观众索性只用了一个字评价,‘登’,看起来我现在还是‘中登’,不算‘老登’。从爹味,到登,真的太有意思了。”
导演司徒慧焯也表示,《Skylight》的剧本很难本土化,因为和英国的社会文化有很强的关联,它的台词也植根于英语的表达。但他同时提到,在这版《Skylight天色》中,“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是其核心命题。“每个角色都有‘孤岛时刻’,恰是当下人的缩影。这个戏就是三个角色在一个很冷的地方,发出一种温柔的感觉。”
这种“孤岛感”不仅体现在角色塑造上,也融入到舞台细节中。2025新版在舞美上进行了调整:灯光随角色情绪由冷冽渐次转为暖黄;道具陈设也刻意留白,如同角色间未尽的言语。导演强调,这些设计旨在“将舞台空间化为角色内心的外延”。
据悉,针对粤语演出如何吸引非粤语区观众,主创表示将优化字幕位置,确保观众在阅读字幕时不错过舞台表演的精髓。剧中男主角被设定为旅英多年的华人,粤语不仅因此符合人物身份设定,其特有的韵律更赋予角色情绪以饱满张力,成为此版本的独特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