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散文|远去的忙槌声
发布时间:2025-08-14 11:27 浏览量:3
文:王熙炯
家乡的沧溪河,如一首悠扬的长诗,承载着我无数的美好记忆。而那渐渐远去的忙槌声,恰似诗中最动人的韵脚。每当忆起,心底总会泛起温柔的涟漪。
乡亲们把洗衣用的木槌叫做忙槌”,我曾细细琢磨这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因它总随着洗衣人的忙碌起落,伴着一声叠一声的节奏,映照着无尽的烟火日常,才得此名,实在是形象极了。
最初听闻忙槌声,是在母亲温暖的背上。那时母亲每日天不亮就要为全家做早饭,白天还要出工劳作,琐碎的家务只能留到晚上。当月亮悄悄爬上树梢,她便用布带将我稳稳地绑在背上,端着一盆盛满全家人生活印记的衣物,手持忙槌,踏着古旧的青石板,走向村下首的沧溪河滩。皎洁的月光下,忙槌起落间,那富有节奏感的声响,宛如天籁,成了我儿时最好的摇篮曲。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幼儿,常常在那奇妙的声响中,从最初的惊慌,渐渐坠入甜美的梦乡。稍大些后,母亲洗衣时,我像个小跟屁虫似的,蹦蹦跳跳地跟在她后头。无论是伏在母亲背上的时光,还是屁颠于母亲身后的岁月,都让我对那富有节奏感的忙槌声无比熟稔。那忙槌声,如同一曲清澈明亮的乐章,令我迷恋。槌起时溅起的水花像断了线的珍珠,洒落、跳动、闪光,更让我雀跃。
后来姐姐能帮母亲生火烧饭了,母亲便改在了早晨洗衣。每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她便踏着第一缕晨光加入洗衣的“大军”。沧溪河,就像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天然洗衣池,河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女人们便像约好了似的,在河边沙滩上一字排开,开始洗衣。忙槌声划破宁静的河面,飘荡在河谷上空,彷如乐曲中的鼓点,唤醒了沉睡的山村,乡亲们踩着这节奏,拉开了一天忙碌生活的序幕。
山里的女人,大多内敛含蓄,她们将深沉炽热的情感,悄然倾注在洗衣、做饭、理家这些日常琐事中,把平凡简单的烟火日子,过得如诗般精致。清晨的沧溪河,不仅是女人们洗衣的场所,更是她们倾诉情愫、分享悲喜的温馨平台。蓝天上的白云,两岸的绿树,河中的流水,都似忠实的倾听者。 “嘭……嘭……”,清脆的忙槌声敲开了话匣子。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相聚,那氛围更是热闹非凡。她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着一天的“新鲜事”,家长里短,日常琐事,间或夹杂着调侃的荤话和嗔怒的笑骂声。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声音,与此起彼伏的忙槌声相互交织,伴随着飞扬的水花,荡漾在河面上。那欢快的场景,连鱼儿也被吸引,纷纷赶来凑热闹,时而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时而潜入水底,欢快畅游。
往昔岁月里,没有便捷的自来水,也没有现代化的洗衣机,沧溪河便义不容辞地扮演着“原始洗衣机”的角色。河水清澈见底,顺着河道流淌。河滩平整开阔,沙石洁白干净。河沿处,一溜儿依次排开的河石,虽不规则,却稍显平整,成了家乡人洗衣服的简易“装备”。一棵粗壮的皂角树矗立在河岸,树身需两人合抱,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皂角繁多。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天然的皂角,无疑是家乡人不可或缺的洗衣原料。每年十月,皂角成熟,乡亲们便就地取材,将其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那时,家乡人多穿着厚实的的确良,与现今轻软薄透的面料大不相同。这类衣裳粘上汗渍、草汁后,清洗起来格外不易。然而,心灵手巧的女人们总有办法,没有什么衣物是洗不干净的。她们先是巧手麻利地捣烂皂角,放入木盆中浸出汁液,让每一件衣服都充分吃透皂水。接着,耐性十足地仔细搓揉,除去衣服上的污渍,然后将衣服一件一件提起,揉在石铺上,左手紧紧执住衣服,右手高高抡起忙槌,反复捶打,奋力挤掉污水,再将衣服浸入河水中,左右摆动,漂去浑水,重新吸足水分后,拎起来再次放到石铺上搓揉、捶打、摆漂,如此反复多次,直至衣服干净如新。若是遇上洗被单,便多了几分讲究。捶打后,舒展玉臂,如撒网般将被单抛进河水中,浅露藕脚,轻摆蜂腰,待漂清污水后,再将其捞起。这时,邻铺的女人便会赶紧起身帮忙,分别攥住被单的两头,反向用力,拧成麻花状,挤出的水如银线般落在沙滩上,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帘。拧干水后,放入盆内,用米汤浸洗,再次拧干晾晒。经此浆洗的被单,不仅保暖性极佳,而且又耐脏耐用,睡起来更是舒服无比。哦,我亲亲的沧溪河,你宛如一位神奇的画家,绘就了一幅多么靓丽动人的浣衣图啊!而那“嘭……嘭……”的忙槌声此起彼伏,虽单调却充满节奏感,一声盖过一声,一声响似一声,与潺潺的流水声、悦耳的话语声相互交融,汇成了一首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动人歌谣。
忙槌声声,似温暖的手,拂去了生活的尘埃与疲惫;似岁月的笔,记录下日常的平淡与温馨;似明亮的灯,照亮了日子的从容与安稳,晕染着光阴的暖意。
如今,时代飞速发展,自来水流入了家家户户,洗衣粉、洗衣液成为了家常洗涤用品,洗衣机也走进了山里人家。洗衣的“战场”,从曾经热闹的河边,转移到了各户的庭院。时光变迁,物换星移,许多过往的事物已不复存在,就连那无比熟悉的忙槌声,也随着忙槌的“退休”,渐渐沉在了家乡的河水中。然而,它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底,成为记忆中最美的音律。那份沉淀在晨雾间的涛声,依旧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诉说着往昔的美好,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时时回望,久久回味。
【觉得有共鸣的话,点个爱心,让同频的人看到】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