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馄饨油条白煮鸡蛋,云吞虾皮紫菜秋天

发布时间:2025-08-14 11:40  浏览量:4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秋晨餐韵

秋晨爽气漫阶台,馄饨浮波韵自来。 云裹鲜虾藏美味,皮含嫩馅展清才。 油条脆响添佳趣,白蛋柔黄映玉腮。 紫菜轻飘香满座,此餐惬意畅心怀。

赏析:首联点明时间是秋晨,营造出清爽的氛围,“馄饨浮波韵自来”将馄饨在汤中漂浮的样子生动展现,且突出其自带的韵味。颔联写云吞,“云裹鲜虾”形象描绘馄饨包裹鲜虾的状态,强调其美味;“皮含嫩馅”展现出馄饨皮薄馅嫩的特点。颈联描述油条和白煮鸡蛋,“脆响”体现油条的酥脆口感,“柔黄映玉腮”将白煮鸡蛋的蛋黄色泽比喻成美人的玉腮,增添了美感。尾联写紫菜,“轻飘”写出紫菜在汤中的动态,“香满座”表明整餐美食的香气四溢,最后一句表达出享受这餐美食时惬意的心情。

七律·秋食雅怀

秋光澹澹映轩窗,云吞轻飘韵满缸。 紫菜丝柔添秀色,虾皮味美佐清汤。 油条劲脆三分爽,白蛋莹黄一味长。 此际餐中寻雅趣,闲情逸致梦魂香。

赏析:首联描绘秋光映照轩窗的画面,“云吞轻飘韵满缸”写出云吞在汤中轻盈漂浮且满是韵味。颔联聚焦紫菜和虾皮,“丝柔”写出紫菜的形态,“味美”突出虾皮的味道,二者为清汤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色泽。颈联描述油条和白蛋,“劲脆”强调油条的酥脆,“莹黄”描绘白蛋蛋黄的色泽,“一味长”表示其味道悠长。尾联点明在这餐美食中寻找高雅的情趣,让闲情逸致都融入到梦境之中,体现出对这餐美食的喜爱和享受。

七律·秋朝佳膳

秋朝露冷透帘栊,馄饨袅袅韵无穷。 云吞恰似珍珠滚,白蛋犹如美玉融。 油条脆影添佳景,紫菜香丝入碧空。 最喜此餐舒倦意,身心愉悦梦魂通。

赏析:首联以秋晨的露水和寒冷氛围开篇,“馄饨袅袅韵无穷”写出馄饨在热气中散发的无尽韵味。颔联运用比喻,将云吞比作珍珠滚动,白蛋比作美玉融化,形象地展现出它们的形态和质感。颈联写油条的“脆影”增添了美好景致,紫菜的“香丝”仿佛融入了碧空,富有想象力。尾联表达出最喜欢这餐美食能舒缓倦意,让身心愉悦且与梦境相通,强调了这餐美食带来的身心享受。

七律·秋餐逸兴

秋景斑斓映画楼,云吞盛处韵悠悠。 虾皮点点添鲜味,紫菜丝丝绕素瓯。 油条香脆撩诗兴,白蛋柔黄惹眼眸。 此际餐间多逸趣,逍遥自在梦魂留。

赏析:首联描绘秋天斑斓的景色映照画楼,“云吞盛处韵悠悠”突出云吞所在之处充满韵味。颔联写虾皮和紫菜,“点点”“丝丝”分别描绘出它们的形态,“添鲜味”“绕素瓯”体现出它们为餐食增添的美味和美感。颈联描述油条和白蛋,“香脆”的油条撩动诗兴,“柔黄”的白蛋吸引目光。尾联点明在这餐饭间有很多闲适的乐趣,让人逍遥自在,美好的记忆留在梦魂之中。

七律·秋食情长

秋霜初降映寒塘,馄饨清韵绕轩廊。 云吞似月浮汤面,白蛋如星照玉光。 油条劲健添豪兴,紫菜轻柔寄远乡。 此味情长难尽述,流年岁月梦魂藏。

赏析:首联以秋霜初降和寒塘的景象开篇,营造出清冷氛围,“馄饨清韵绕轩廊”写出馄饨的清韵在轩廊间萦绕。颔联运用比喻,将云吞比作月亮浮在汤面,白蛋比作星星散发玉光,形象生动。颈联写油条“劲健”,体现其酥脆有嚼劲,能增添豪迈的兴致;紫菜“轻柔”且“寄远乡”,赋予紫菜思乡的情感。尾联表达出这餐美食带来的情感悠长难以尽述,会珍藏在流年岁月和梦魂之中。

七律·秋晨珍馐

秋晨晓色映柴扉,云吞香溢梦魂归。 紫菜飘悠添雅韵,虾皮跳跃展清辉。 油条脆响惊宿鸟,白蛋柔黄映晓晖。 此膳珍馐堪入画,流年记忆韵芳菲。

赏析:首联点明秋晨,“晓色映柴扉”营造出乡村清晨的宁静氛围,“云吞香溢梦魂归”表明云吞的香气让人仿佛从梦中回到现实。颔联写紫菜“飘悠”增添高雅韵味,虾皮“跳跃”展现出其鲜活感。颈联“油条脆响惊宿鸟”夸张地写出油条酥脆时发出的响声,“白蛋柔黄映晓晖”将白蛋蛋黄与清晨的光辉相映衬,画面很美。尾联将这餐美食比作可以入画的珍馐,强调其在流年记忆中如芳菲般美好。

七律·秋餐雅韵

秋光旖旎映华堂,云吞轻舞韵悠扬。 紫菜丝丝添秀色,虾皮颗颗溢清香。 油条劲脆含情味,白蛋莹黄蕴意长。 此际餐中寻雅韵,流年岁月梦魂芳。

赏析:首联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映照华堂,“云吞轻舞韵悠扬”将云吞在汤中漂浮的样子比作轻舞,突出其韵味。颔联写紫菜和虾皮,“丝丝”“颗颗”细致描绘其形态,“添秀色”“溢清香”体现出它们的作用。颈联写油条“劲脆”且含情味,白蛋“莹黄”蕴意长,赋予食物情感和深意。尾联点明在这餐美食中寻找高雅的韵味,让流年岁月都如梦境般芬芳。

七律·秋食闲情

秋云淡淡绕层楼,馄饨香漫韵难休。 云吞似玉浮汤里,白蛋如珠映眼眸。 油条酥脆三分乐,紫菜轻柔一味幽。 此际餐间闲意满,逍遥岁月梦魂留。

赏析:首联以秋云淡淡绕层楼的景象开篇,营造出闲适的氛围,“馄饨香漫韵难休”写出馄饨香气弥漫且韵味无穷。颔联运用比喻,将云吞比作玉,白蛋比作珠,形象展现它们的色泽和质感。颈联写油条“酥脆”带来快乐,紫菜“轻柔”韵味清幽。尾联表达出在这餐饭间充满闲适之意,希望逍遥的岁月能留在梦魂之中。

七律·秋晨佳味

秋晨旭照映轩墙,云吞轻漾韵悠长。 紫菜飘萍添秀影,虾皮碎玉佐清汤。 油条脆响撩诗绪,白蛋柔黄惹梦香。 此味佳餐情不尽,流年绮梦韵流芳。

赏析:首联点明秋晨,“旭照映轩墙”描绘出阳光映照轩墙的画面,“云吞轻漾韵悠长”写出云吞在汤中轻轻荡漾且韵味悠长。颔联写紫菜“飘萍”般的形态增添秀影,虾皮如“碎玉”为清汤增添美味。颈联“油条脆响撩诗绪”表明油条的酥脆响声能激发诗人的思绪,“白蛋柔黄惹梦香”将白蛋的蛋黄色泽与梦香联系起来,富有浪漫色彩。尾联表达出这餐美食带来的情感无尽,能让流年的绮梦都如芬芳般流传。

序言

晨食小记

秋天的早晨,丝丝的凉意,煮上一锅蛋花紫菜云吞,热热的吃上2碗,整个人都温暖起来。

晨光微熹,街角的早点铺子早已排了长队。人们呵着白气,缩着脖子,却偏又伸长了颈项向里张望,大约是在看自己的那碗馄饨煮到第几滚了。

馄饨是极平常的,薄皮裹着肉馅,浮在清汤里,撒几粒葱花,滴两滴香油。吃客们却各有各的吃法:有的先喝汤,有的先咬破皮子吸汁水,也有的将馄饨与汤一同送入口中,囫囵吞下。我向来是先挑一个完整的,轻轻咬开,看那肉馅饱满地挤出来,然后才慢慢享用。油条则炸得金黄,外酥里嫩,咬一口,脆响声能传半条街。白煮鸡蛋最是朴素,剥了壳,蛋白上还凝着细密的水珠,筷子一戳,蛋黄便缓缓流出,金灿灿的。

秋天一到,早点铺子的菜单也悄悄变了。馄饨换成了云吞,皮子略厚,却更有嚼头。汤里必得添些虾皮和紫菜,说是"秋补"。虾皮咸得发苦,紫菜却鲜得掉眉毛,两者在汤里纠缠不清,倒也相得益彰。食客们照例排着队,不过衣裳厚了些,呼出的白气也更浓了。

我想,食物大约也有季节的。春天该吃春饼卷嫩芽,夏天要啜冰镇的绿豆汤,冬天自然是火锅滚沸、热气腾腾。而秋天,大约就是这虾皮紫菜云吞汤的咸鲜,混着秋风的微凉,一并灌入肚肠。

隔壁桌的老王照例要两碗馄饨——一碗给孙子,一碗自己吃。孙子只吃馅,皮子全拨到爷爷碗里。老王也不恼,就着白粥将皮子一一咽下,还连连说"不浪费"。我想,这馄饨皮子里,大约裹着祖孙二人的情分。

天渐渐亮了,早点铺子的蒸笼上冒出白雾,与秋晨的薄雾混在一处。食客们捧着碗,或站或坐,呼噜呼噜地吃着,声音响亮。这声音里,有饱足,有温暖,也有对一天的期盼。

吃罢,人们将碗筷一推,付了钱,便各自散去。有的赶去上班,有的送孩子上学,有的只是在家门口转一圈便又回来。而那碗里的馄饨、云吞,连同秋天的晨光,一同被消化在肚子里,成为一天开始的底气。

食物终究是平常的,但吃的时候,人总是认真的。

介绍一种美食——馄饨

美女西施。从此他沉迷歌舞酒色,荒废国事。某年冬至到了,他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饮宴之中,他竟不食,西施看到后跑进御厨房,做出一种新式点心,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是什么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真是混沌不开。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

我不仅知道馄饨的来历,还知道馄饨的做法。

首先在肉馅中放入鸡蛋清、十三香、盐、料酒、蚝油、酱油和香油后充分搅拌。然后在馄饨皮中间放上一点肉馅,接着把皮对折,捏成“小金鱼”的形状,捏得时候还可以加一些清水或鸡蛋清,这样不容易开。最后放入开水或高汤中煮沸,还可以加入一些紫菜、虾米和香菜。煮熟后盛在碗中,即可食用。这时候的馄饨,就像是一只只拖着尾巴的小金鱼,我能一口咬住“小金鱼”的尾巴,迅速把它们吞到肚子里。

馄饨历史悠久,做法简单,味道鲜美。我喜欢馄饨。

一碗小馄饨带来的人格进化

吃小馄饨的漫长时光,是我人生慢慢自我进化的过程。

有人讲,我是一个很挑剔的女孩子,从来都只吃瘦肉不吃肥肉。而一般的馄饨店中,会将肥肉和瘦肉混合剁在一起,来保证那种“精而不干”的口感,但无奈,我就是没法接受,于是小馄饨我只吃“妈妈牌”的,从来不吃别人做的。

妈妈会很早去菜市场买食材,粉嫩的里脊肉和雪白的馄饨皮,简单却新鲜。将里脊肉剁碎后加入盐、黄酒和香油,搅拌后便是最简单的馄饨馅。

至于包馄饨,那应该是更简单的事了。将馄饨皮平放手掌中,用筷子夹取少量馄饨馅放在馄饨皮中间,之后便是随心所欲地让馄饨皮“抱紧”馅儿就好了,此时的我又成了一个随性的女孩子,从来也不注意馄饨的外表,毕竟好吃就行。

然后将小馄饨放在滚烫的热水中“游泳”,等它们全部都浮上来即可捞起。而配上紫菜、蛋皮、虾皮、葱花,小馄饨就这么色香味俱全的在碗中,等待着我的“宠幸”。

小馄饨慢慢地咬下去,满嘴都是各种食材的香气与味道,欲罢不能。一碗小馄饨作为早饭对我来说是在家最奢侈的事情之一,特别是冬天,更为享受。人生最美好的不就是得到最好的吗?我妈做的小馄饨就是最好的。

而之后,一点点长大。偶尔去别人家里玩,别人的妈妈或是用自己做的小馄饨或是速冻的小馄饨来招待我,这样的小馄饨自然都是肥瘦肉相互混杂的。出于礼节,我都会很礼貌地接受并感谢,然后很不动声色地吃完。在别人看来,我吃得很香很好,甚至还问我要不要再吃一份。

其实,我都是囫囵吞枣,不加咀嚼地一口一个吃完的,具体是什么味道我一点都不知道。我不喜欢,但我不能拒绝。小馄饨吃得我很累很辛苦,但,这不就是这样吗?我的生活总是会出现一些不能接受的东西,而我的性格就是会让我咬着牙接受。

再后来,我在家吃早饭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小馄饨的执念一直都在。能怎么办?那就接受吧,接受别人做的小馄饨吧。于是,我开始慢慢地接受了那些“肥而不腻”的小馄饨。学会去品尝别人给我安排的小馄饨,学着享受那些我本来一点儿也不喜欢的肥瘦肉小馄饨。虽然现在的我在外还是极少地主动去点小馄饨,但我也不再排斥。既然注定要面对,那enjoy它一点不是更好吗?

呵,一碗小馄饨还让我进化了,可能用的是鸡汤吧,又或许我对小馄饨的那份执念,也是感人呀~

家乡风味小吃

“老板,来碗馄饨!”这样的话在在十堰大街小巷里不绝于耳,且响遏行云。今天我就来为大家介绍我的最爱混沌。

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十堰馄饨的种类特别多,有圆形的、圆筒形的、半圆形的(类似水饺状)、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并且它们的味道也是五花八门的,有三鲜的,有鲜肉的,有虾肉的,有菜肉的,有红油炒手式的,还有油炸式的。

馄饨是一个食材苛刻的美食。必须要选新鲜、鲜嫩的上好肉质作为主料,将手工剁碎的瘦肉及一点肥肉混在一起,注意肉不能太碎,不然在煮的过程中会化掉,并且吃起来没有嚼劲,但也不能剁的大块儿大块儿的,这样会嚼不烂影且响口感,这也是对厨师极大的考验与把握。接着将把少量的葱对入肉馅,再打上一个鸡蛋进去,五色杂馅看起来实在是诱人,还有香油的味道,忍不住让人咽口水。

混沌皮也是决定这碗美食的关键,皮儿擀的一定要薄,还要玲珑剔透,其中不能掺任何的杂质,不然会破卖相,坏口感。

将馅儿包进皮里可爱的肉馅儿宝宝熟睡在蚕丝被里,多么温馨啊!透明的皮儿裹着五色的馅儿,啧啧。

将包好的馄饨倒入热滚滚的开水里煮一会儿再捞起之前,撒上几个小虾米,碗里放上葱花,倒上几滴油,舀上一两勺汤,盛起煮好的混沌倒入碗中。

一碗香喷喷、热乎乎的民间小吃--馄饨就可以开动了,吸吸溜溜地吃上一碗“哇”,真是太幸福了!

这就是深受广大群众追捧的,家乡风味小吃,我的最爱——混沌。

梁实秋先生笔下的《煎馄饨》

馄饨这个名称好古怪。宋程大昌《演繁露》:“世言馄饨,是虏中浑沌氏为之。”有此一说,未必可信。不过我们知道馄饨历史相当悠久,无分南北到处有之。

儿时,里巷中到了午后常听见有担贩大声吆喝:“馄饨——开锅!”这种馄饨挑子上的馄饨,别有风味,物美价廉。那一锅汤是骨头煮的,煮得久,所以是浑浑的、浓浓的。馄饨的皮子薄,馅极少,勉强可以吃出其中有一点点肉。但是佐料不少,葱花、芫荽、虾皮、冬菜、酱油、醋、麻油,最后洒上竹节筒里装着的黑胡椒粉。这样的馄饨在别处是吃不到的,谁有工夫去熬那么一大锅骨头汤?

北平的山东馆子差不多都卖馄饨。我家胡同口有一个同和馆,从前在当场还有一点小名,早晨就卖馄饨和羊肉馅和卤馅的小包子。馄饨做得不错,汤清味厚,还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凡是饭馆没有不备一锅高汤的(英语所谓“原汤”stock),一碗馄饨舀上一勺高汤,就味道十足。后来“味之素”大行其道,谁还预备原汤?不过善品味的人,一尝便知道是不是正味。

馆子里卖的馄饨,以致美斋的为最出名。好多年前,《同治都门纪略》就有赞美致美斋的馄饨的打油诗:

包得馄饨味胜常,

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

咽来方知滋味长。

这是同治年间的事,虽然已过了五十年左右,饭馆的状况变化很多,但是他的馄饨仍是不同凡响,主要的原因是汤好。

可是我最激赏的是致美斋的煎馄饨,每个馄饨都包得非常俏式,薄薄的皮子挺拔舒翘,像是天主教修女的白布帽子。入油锅慢火生炸,炸黄之后再上小型蒸屉猛蒸片刻,立即带屉上桌。馄饨皮软而微韧,有异趣。

馄饨

随着天气日渐转寒,早晨走在街上,看着街边忙碌的路边摊,忽然就忆起了少年时期最爱的馄饨。犹记年少时,每当经过混沌摊,都会眼巴巴的望着煮好的馄饨,父母的呼唤抛之耳后,半步都舍不得挪开,颇有一种“大爱所存,虽哲不忘”的劲头。

自然吃多了馄饨,也逐渐能辨别起它的优劣来,在我看来,一口煮的沸开的高汤,是馄饨好吃与否的关键。讲究的高汤,往往是用猪骨熬炖而成,煮的香气扑鼻,老远就勾的人口水直冒,但近前一看,却又如白水一样清澈不带油花。待到客人坐下,摊主就忙碌起来,一面打开开水锅,抓起一把馄饨随手丢进锅中,老道的摊主,一把馄饨就是刚好一碗。另一面,抄起一个大碗,根据顾客喜好,将青葱,辣椒酱,榨菜丁倒入其中,末了一定得用调羹挖一勺凝固的猪油。这时摊主会打开煮着高汤的锅盖,一瓢滚烫的高汤淋下,冲起碗底的青葱和榨菜丁,凝固的猪油也在顷刻间化为香气四溢的油脂。

小灶火旺,沸水里的馄饨已可出锅,用漏勺将馄饨捞起沥水,置入汤中。那一刹那,汤白,葱青,酱红,骨汤的鲜,猪油的香以及馄饨的小巧,生活的精致与讲究在这一碗小小的馄饨中尽显。我们这边常把吃馄饨叫喝馄饨,其义形象动人,一碗“好喝”的馄饨,馄饨与汤仿若一体,稍稍咀嚼便可陪汤直入五脏六腑。其热乎劲儿即使寒冬腊月也可喝的满头冒汗。这其中的奥妙,馄饨中面与肉的比例务必搭配得当,肉多面少如嚼肉丸,面多肉少如吸面片,都算失败之作。

而如今,薄利多销的馄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渐渐消亡,而今有人念旧之余才偶尔出现。但现在社会节奏加快,物价上涨,再想喝一碗如当年那样,骨汤费力熬炖,慢工细活做出的馄饨,已然不可得了。偶有遇见,那汤,那馄饨,那心情,都远没了当年的味道。

童年的美食

离开家乡这些年里,我才发现,我最爱得美食是家乡的馄饨。馄饨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云吞’。有些人认为馄饨和饺子是一回事,只是煮法不一样罢了!但是在我脑海里饺子与馄饨,完完全全是两码子的事情。我喜欢吃馄饨,但对饺子总是不那么感冒的。也许是馅的缘故,也许也是我有那么一段童年记忆!

小时候,家乡还是比较穷的,那时大部分的家庭还是缺少可用来出行的交通工具。大家出一趟门、赶一趟集市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而那时集市的馄饨,则是我们这些小孩天天思念的山珍海味了。

家乡的馄饨都是鲜猪肉做的馅,皮则是用小麦,加鸭蛋活成的。当然,还有其他配料,还有一个鲜美的汤底,至于是什么成分组成的,我当然是不知道的。只记得,那猪肉被打成粉末般细,倘若用手去触摸估计是没有半点多余的肉粒磕手的,那馄饨皮是从老远就闻到香味,淡而悠长,总会把远处的馋猫吸引过来。做法也是相当简单的,但也非常讲究技巧,首先用特制的勺子一挑把肉馅挑到方块状的皮上,接着方块皮一翻把馅包好,最后一抽把勺子抽出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然后把包好的馄饨放进烧开的汤水中煮上五到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小时候,每一次妈妈去赶集,我和哥哥总会缠着妈妈,要妈妈带我们一起去,说是我们想看看集市里又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其实,只是我们嘴馋罢了,我们想再尝尝那美美的味儿,再尝一尝,再尝一尝就好了。妈妈实在是拗不过我们时,我们就有机会享受,那只有馄饨带来的美味儿了。当妈妈,决意不带上我们的时候,我们也绝对会要求妈妈带上生馄饨回家作为条件,否则,我们就会上演一场人体滚地板大表演,而让妈妈赶集回来的妈妈乖乖打水为我们洗衣。

因为交通的问题,卖馄饨的小贩,通常会采取过街走巷,一个村一个寨地去卖馄饨。每一次听到小贩一声声“云吞,云吞”的吆喝,我第一时间总是,先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确认一下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回事,然后跟着云吞小贩一路走着,闻着从小贩车里偷偷跑出来的馄饨汤底的味道。直到,第一个人来买馄饨,小贩已经把做好的馄饨放进烧开的汤里一烫,馄饨肉馅的鲜味一下子涌了出来,与此同时我的嘴角已经开始蠢蠢欲动。第二个,第三个,来买馄饨的人越来越多了,小贩出门前准备好的馄饨早就卖完了。随着时间流逝他准备在小车柜子里的肉馅和馄饨皮也被一点点掠走、一张张夺去,最后最后只剩下那么一点点时,我就会冲回家。拿铁去换,不行;拿米去换,不行;只能拿钱去换了,我就会把目标对准妈妈然后使上我的必杀技,一哭二闹,而妈妈往往也会被我折服。

最后,在关键时刻,我总会如愿吃上期盼已久的山珍海味——馄饨。

这样做出来的小馄饨,汤都不舍得剩下一滴

小时候一感冒,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唯独妈妈做的一碗紫菜蛋皮小馄饨,总是我的治愈良药。

小小的一颗馄饨,晶莹剔透的外皮下,是弹牙又扎实的肉馅。虾皮、蛋皮和紫菜一起遇到高温后,迸出极鲜口感。一口一个呼哧呼哧吃掉一整碗,接着汤水下肚,额头冒出细汗,肚子填饱了,感冒也基本好了。

今天为大家分享紫菜蛋皮小混沌的做法~

准备工作

1)先说肉

建议瘦肉为主,带三分肥油,吃起来肥瘦刚好,不会太柴也不会太腻,可以在肉摊绞好

2)馄饨皮

可以自己和面制皮,也可以在菜市场购买,就选薄薄的,略微带点黄色的最好,通常这种是加了鸡蛋的,吃起来口感更好。

3)拌馅的油

北方很多都会用豆油来拌馅,但是用豆油拌馅会有豆腥味儿,有些人不喜欢(比如我)。如果换用亚麻籽油来拌,香气会更足。

亚麻籽油拌的肉馅,肉的香味会更好地激发出来,和亚麻籽特有的坚果香完美融合在一起。不管是馄饨还是饺子,吃完后总是回味无穷,呼吸中还留有淡淡的香味。

而且亚麻籽油具有其他日常用油所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平时做菜的时候放一点,摄入营养更均衡。

拌馅

材料:肉300g,小葱3g,料酒一汤匙(10g),盐1勺(3g)

1)剁好肉馅,再加切段的小葱,切细末的姜(姜要切到吃不到姜粒但吃得到姜味),一大勺料酒(10g),一勺盐(3g),搅匀。

2)放在砧板上继续剁一会,让肉上劲,这样剁出来的肉粘性更强,馅口感更好;

3)蛋一颗,在碗中搅拌打散,放入肉馅中一起搅匀~再持续一个方向的搅搅搅,还是为了让肉更上劲~

搅拌到如下图的状态,就可以了~

4)保鲜膜盖好,冰箱冷藏30分钟,让它睡一会,就可以拿出来包了~

包馄饨

包馄饨的方法也超简单,初学者一次就可以学会,10s就能包一颗小金鱼馄饨~

接下来清看动作分解:

1)盛一点馅在混沌皮里,注意盛的馅不要太多了。

2)对折

3)两边再在这样子折成一个角度,做小金鱼的尾巴

4)压在下面的小面皮粘一点水,再捏紧,厄住小金鱼的咽喉~

完成!

准备汤配料

1)取一个盛馄饨的大碗,碗底加入:虾米一小撮、紫菜一小撮、高汤精半勺、葱花末

2)再准备摊蛋皮,碗中打一颗鸡蛋,打散(要打的很散很散)。

3)少许油,热锅,下蛋液,匀速晃锅,把蛋皮摊均匀。凝固后,翻面。

4)蛋液全部凝结后,取出切成细丝备用~

5)碗里加开水,煮好的小馄饨捞进去,撒上蛋皮,滴两滴亚麻籽油。

一碗紫菜蛋皮小馄饨就完成了~

包小馄饨是一种很划算的厨房劳动,一次包好,放在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煮几分钟,配紫菜、蛋皮、小虾米或是鸡汤。煎炸蒸煮,换着花样又能吃好几顿~

这正是:

七律·秋晨早点铺

晨熹微露巷苔青,铺外长排热气凝。 薄馅馄饨浮玉液,金黄油条响街亭。 白蛋凝珠黄欲淌,清汤添味韵初呈。 秋来云吞新风尚,食里乾坤岁月宁。

赏析:首联描绘了秋晨早点铺外的场景,“晨熹微露”点明时间,“巷苔青”营造出古朴的氛围,“长排热气凝”写出排队人群呼出白气凝结的画面。颔联写馄饨和油条,“薄馅馄饨浮玉液”形象地展现出馄饨在清汤里的模样,“金黄油条响街亭”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油条的酥脆。颈联描述白煮鸡蛋和清汤,“凝珠”写出蛋白上的水珠,“黄欲淌”生动表现出蛋黄的鲜嫩,“添味韵初呈”体现出清汤的美味。尾联指出秋天早点换成云吞是新的风尚,“食里乾坤岁月宁”表达出从美食中感受到生活的安宁。

七律·秋晨食韵

秋晨铺外客排忙,云吞皮厚韵悠长。 虾皮带苦添新味,紫菜浮香绕旧坊。 油条酥脆惊宿雀,白蛋莹黄映晓光。 此际餐中寻雅趣,流年岁月梦魂藏。

赏析:首联点明秋晨早点铺前人们排队忙碌的情景,“云吞皮厚韵悠长”强调云吞皮子厚且韵味十足。颔联写云吞汤里的虾皮和紫菜,“带苦添新味”“浮香绕旧坊”分别体现出虾皮和紫菜的特点,二者搭配相得益彰。颈联“油条酥脆惊宿雀”夸张地写出油条的酥脆程度,“白蛋莹黄映晓光”将白煮鸡蛋的色泽与清晨的光线相映衬,画面很美。尾联表达在这餐美食中寻找高雅情趣,美好的记忆会藏在梦魂之中。

七律·秋食风情

秋光初照巷门东,铺内馄饨热气融。 食客千般尝味法,清汤一味韵无穷。 油条劲脆三分爽,白蛋柔黄几缕浓。 更有秋添云吞妙,祖孙情在饺皮中。

赏析:首联描绘秋光照射到巷门东边,早点铺内馄饨热气弥漫的场景。颔联写吃客们吃馄饨的不同方法,“千般尝味法”体现出人们对美食的多样追求,“清汤一味韵无穷”强调清汤的韵味。颈联描述油条和白煮鸡蛋,“劲脆”“柔黄”分别突出它们的口感和色泽。尾联指出秋天的云吞很妙,“祖孙情在饺皮中”通过隔壁桌老王和孙子吃馄饨的情节,升华了主题,体现出食物中蕴含的情感。

七律·秋晨餐趣

秋晨冷露润阶台,铺里云吞韵自来。 薄皮裹馅含真味,清汤浮珠映玉腮。 油条脆响传街巷,白蛋柔黄惹梦怀。 最喜秋添虾菜妙,食中情味漫诗裁。

赏析:首联点明秋晨有冷露,早点铺里云吞自带韵味。颔联“薄皮裹馅含真味”写出云吞皮薄馅美的特点,“清汤浮珠映玉腮”将馄饨在汤中漂浮的样子比作珍珠,且与美人的玉腮相联系,增添了美感。颈联“油条脆响传街巷”以夸张手法突出油条的酥脆,“白蛋柔黄惹梦怀”表达出白煮鸡蛋的色泽惹人遐想。尾联“最喜秋添虾菜妙”强调秋天云吞汤里添加虾皮和紫菜的美妙,“食中情味漫诗裁”体现出从美食中能获得创作诗歌的灵感。

七律·秋食雅意

秋晨霜气漫长街,铺内云吞韵满斋。 紫菜丝柔添秀色,虾皮味厚佐清汤。 油条劲脆撩诗兴,白蛋莹黄蕴意长。 此际餐中寻雅意,流年岁月梦魂香。

赏析:首联描绘秋晨霜气弥漫长街的景象,“铺内云吞韵满斋”写出早点铺内云吞充满韵味。颔联写紫菜和虾皮,“丝柔”“味厚”分别体现它们的特点,二者为清汤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色泽。颈联描述油条和白煮鸡蛋,“劲脆”的油条能撩动诗人的兴致,“莹黄”的白蛋蕴含着悠长的意味。尾联表达在这餐美食中寻找高雅的意趣,让流年岁月都如梦境般芬芳。

七律·秋晨早点情

秋光澹澹映轩窗,铺外长排意未央。 云吞浮波情韵满,清汤入腹梦魂香。 油条脆响添佳趣,白蛋柔黄映晓妆。 更有秋添虾菜妙,食中情谊暖心房。

赏析:首联描绘秋光映照轩窗,早点铺外人们排队的情景,“意未央”表示大家对美食的期待。颔联“云吞浮波情韵满”将云吞在汤中漂浮的样子赋予情感,“清汤入腹梦魂香”体现出喝清汤带来的美妙感受。颈联“油条脆响添佳趣”强调油条的酥脆口感带来的乐趣,“白蛋柔黄映晓妆”将白煮鸡蛋的色泽与清晨的妆容相映衬,画面很美。尾联“更有秋添虾菜妙”突出秋天云吞汤里添加虾皮和紫菜的美妙,“食中情谊暖心房”表达出食物中蕴含的情谊能温暖人心。

七律·秋食之美

秋晨冷雾绕街衢,铺内云吞韵不孤。 薄皮裹馅藏佳味,清汤浮香入画图。 油条劲脆惊宿影,白蛋莹黄映玉壶。 最是秋添虾菜妙,食里乾坤岁月殊。

赏析:首联描绘秋晨冷雾环绕街道的景象,“铺内云吞韵不孤”表示早点铺内云吞有独特的韵味。颔联“薄皮裹馅藏佳味”写出云吞的美味,“清汤浮香入画图”将清汤的香气融入画面,增添了美感。颈联“油条劲脆惊宿影”夸张地写出油条的酥脆,“白蛋莹黄映玉壶”将白煮鸡蛋的色泽与玉壶相映衬,富有诗意。尾联“最是秋添虾菜妙”强调秋天云吞汤里添加虾皮和紫菜的美妙,“食里乾坤岁月殊”表达出从美食中能感受到岁月的独特。

七律·秋晨餐韵情

秋晨霜露染层林,铺外长排意自深。 云吞轻飘情韵满,清汤细品梦魂吟。 油条脆响传佳讯,白蛋柔黄映素心。 更有秋添虾菜妙,食中情谊重千金。

赏析:首联描绘秋晨霜露染林的景象,“铺外长排意自深”表示早点铺外人们排队蕴含着对美食的深情。颔联“云吞轻飘情韵满”将云吞在汤中漂浮的样子赋予情感,“清汤细品梦魂吟”体现出细细品味清汤时的美妙感受。颈联“油条脆响传佳讯”以夸张手法突出油条的酥脆,“白蛋柔黄映素心”将白煮鸡蛋的色泽与素心相联系,表达出一种纯净的情感。尾联“更有秋添虾菜妙”强调秋天云吞汤里添加虾皮和紫菜的美妙,“食中情谊重千金”表达出食物中蕴含的情谊非常珍贵。

七律·秋食时光

秋光荏苒照轩檐,铺内云吞韵正甜。 薄皮裹馅呈佳味,清汤浮香绕画帘。 油条劲脆添欢趣,白蛋莹黄映玉奁。 最喜秋添虾菜妙,食里时光梦亦恬。

赏析:首联描绘秋光照射轩檐的景象,“铺内云吞韵正甜”写出早点铺内云吞的韵味甜美。颔联“薄皮裹馅呈佳味”写出云吞的美味,“清汤浮香绕画帘”将清汤的香气环绕画帘的情景描绘出来,增添了美感。颈联“油条劲脆添欢趣”强调油条的酥脆口感带来的欢乐,“白蛋莹黄映玉奁”将白煮鸡蛋的色泽与玉奁相映衬,画面很美。尾联“最喜秋添虾菜妙”突出秋天云吞汤里添加虾皮和紫菜的美妙,“食里时光梦亦恬”表达出在享受美食的时光里,连梦境都很恬静。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