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萌”拉布布与欧式精灵产生共鸣

发布时间:2025-08-14 19:25  浏览量:2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文/廖雷)前几日,笔者漫步布鲁塞尔街头,发现两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正借儿歌曲调唱着“拉布布(Labubu)”。而今年5月,在伦敦的一个购物中心,几位消费者为抢购拉布布大打出手,足见这一中国潮玩的吸引力。

拉布布在欧洲爆红,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许多人将其归因于品牌的营销手段与社交媒体的传功能,但从更深层角度来看,这一热潮更得益于欧洲漫画艺术的深厚传统。

漫画艺术枝繁叶茂

人类利用岩壁做记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中世纪,欧洲的修道士们借助分格绘图与简要文字传达宗教信息,形成了欧洲早期漫画的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近代雕版印刷技术与廉价印刷图书的出现,使得漫画艺术在欧洲民间迅速普及。此后,为吸引读者,现代化报刊开始连载漫画,这推动了欧美漫画系列化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欧洲的漫画艺术已枝繁叶茂,被称为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诗歌、电影和电视之后的“第九艺术”。在比利时、瑞士、德国等地,漫画作者被纳入国家艺术扶持体系;一些重要漫画节,如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已成为主流文化事件。

如今,欧洲漫画读者群体广泛。根据捷孚凯市场研究公司2024年的数据,法国漫画市场销售额达8.37亿欧元,相比2019年增长了50%,2024年漫画书价格涨幅甚至高于书籍整体价格涨幅和通货膨胀率。

许多中国读者和观众耳熟能详的动漫故事和形象也来自欧洲,如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和蓝精灵、法国的巴巴爸爸、捷克的《鼹鼠的故事》等。

据比利时漫画艺术博物馆介绍,在20世纪中叶,比利时漫画角色通过商品化、广告、动画电影、广播、电视、电子游戏等方式,不断突破画框界限、跨越国界,使比利时成为欧洲漫画出版的领导者,许多源于比利时的漫画形象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在布鲁塞尔,各种漫画书店随处可见,大幅漫画涂鸦遍布墙体,各类漫画展、艺术节更是人头攒动。2024年5月,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将漫画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继日内瓦之后欧洲地区第二个做出此决策的行政单位。布鲁塞尔有关方面曾表示,希望《丁丁历险记》在2029年迎来出版百年纪念时,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漫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欧洲许多中大型出版商设立部门专门负责巩固原有粉丝、接触新读者。他们将角色形象授权企业制作巧克力、香水、动画、快餐玩具等周边产品,借助角色亲和力提升品牌形象。相关版权部门也致力于将作品推广到其他市场。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借鉴漫画的剧本和角色创意,进一步拓展漫画的发展空间。

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产业传统,为拉布布这样的角色提供了天然的接受通道:它已跳出“儿童玩具”的概念范畴,成为图像叙事中的一种文化符号、一个经济平台。

融合童趣野性与叛逆

据报道,拉布布的创作者龙家升深受北欧神话与欧洲童话影响。拉布布的角色设定是森林中的怪诞精灵,这一形象与《格林童话》等欧洲传统文学中常见的“边缘角色”形成美学共鸣。其视觉呈现融合童趣、野性与叛逆,以“丑萌”特质获得高辨识度。实际上,欧洲漫画中早已存在这类非主流、不完美、略带叛逆的角色,它们受读者喜爱,也是现代青年“独立人格”与“反规范”的情绪投射。

今年6月,一个拉布布雕像在北京一场拍卖会上以10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欧洲主流媒体对此广泛关注,认为拉布布正逐步进入艺术品与收藏品行列。

正如英国知名企业哈罗德百货公司的家居、家具、科技与玩具部采购负责人凯特·伍德黑德所言:“拉布布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慰藉。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增加,人们需要能够带来快乐和童趣的物件。”

拉布布的走红不仅是一场潮流文化的盛宴,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欧洲对漫画叙事、情绪表达与艺术对象的深层理解与包容。长期以来,欧洲的历史传统、教育体系、出版生态、收藏机制与公众审美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支持漫画发展的肥沃土壤。

从《格林童话》中的怪物,到现代漫画中那些不符合传统英雄模板的角色,欧洲文化始终展现出对非典型美学的高度接纳,而今,它也在潮玩文化中找到了新的载体。在这个图像即语言的时代,欧洲也许还在等待甚至期待下一个精灵怪兽的到来。

5月21日,顾客在泡泡玛特英国伦敦牛津街店内选购。(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