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后一个生日,长寿面全碎在锅里!厨师垂泪:我有罪

发布时间:2025-08-15 07:59  浏览量:2

文:博览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第82个生日。可就在这天中午,中南海面点师田树滨的心情却异常低落和自责,他喃喃地自言自语:“我有罪,我有罪……”

因为他亲手给毛主席做的生日长寿面一下锅就全碎了,重新做已经来不及。而负责毛主席日常起居的吴连登看到后,便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暗想:“这难道是天意?”

毛主席和吴连登

那么,毛主席以往的生日都是怎么过的?

在这最后一个生日中,老人家还吃得上长寿面吗?

革命者

关于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如何过生日,并没有留下任何历史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02年之前的第28个生日对于老人家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1921年,毛主席创办了新民学会,作为记录员参加了我党一大,成为我党湖南支部书记,并积极领导工人运动。还是在这一年,他和杨开慧在结婚一年之后,搬到了长沙清水塘,终于拥有了属于两人的第一个小家。不过,这里也是湖南支部的秘密机关。

当年,我党在长沙成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毛主席担任主任。为了贴近工人阶级,他脱下一直穿着的长衫,换上粗布短褂,穿了草鞋,到工人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同大家做朋友。

1921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长沙度过了自己第28个生日。就在前一天,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他领导了长沙一万多人参加的大游行示威,声讨帝国主义列强在美国召开的旨在“共同支配中国”的所谓太平洋会议。

这次游行轰动了全国。

而再过28年,他将站在天安门之上,宣布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世界东方拔地而起。

194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第50个生日。按我国的传统,这是大寿,应该好好庆贺一下。所以,一些同志商量要为领袖做寿,并借此宣传毛泽东思想。

这年4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何克全同志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这个想法。

其实,在此之前,延安的一些同志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任弼时同志托毛主席的好友、诗人萧三为毛主席写一本传记,来庆祝领袖的五十大寿。

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同志很支持此事,为了争取在12月底完书,他尽可能地免除了萧三的一些会议活动。而萧三也是全力以赴,访问了很多在延安的老同志,搜集了大量素材。更难得的是,毛主席在他闲聊时,也提到了自己的一些过往。

根据手里的这些资料,萧三结合自己与毛主席相处中的点点滴滴,准备完成一篇关于毛主席早期革命活动的长文,并公开发表。

但是,当毛主席看到何克全的信时,第一反应却是拒绝。

他认为我党的领导人不能做这事,更何况还在全民族生死存亡的艰难时刻。在认真考虑后,毛主席在4月22日给何克全回了信,指出给自己过生日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在国难当头之际,时机也不好。所以,不过生日。

同时,毛主席在信中,还提出自己的思想尚未成熟,还在学习阶段,不宜宣传;即使要宣传,也只能针对个别思想,例如延安整风中的一些文件。

正是有了毛主席如此坚决的态度,所以在12月26日这天,延安都没什么动静。

此外,萧三为毛主席写传记的计划也暂缓。他那篇长文直到1944年7月初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毛主席看到后,几次托人给萧三带话,让他不要写自己,而是要多写群众。

萧三

那时,我党内的很多同志根本不知道毛主席的生日到底是哪天。

1944年4月30日,毛主席在延安自己所居住的窑洞里,请五、六名高级干部吃饭。在饭后的聊天中,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同志问起毛主席的年龄。

续范亭

在毛主席作答后,他才惊讶地发现毛主席比自己小一个月,而且在前一年的年底正是毛主席的五十大寿。于是,他当场即兴赋诗,赠给毛主席。这份迟到的生日礼物,毛泽东笑纳了。

别看毛主席不给自己过生日,但却把很多老同志的生日都记在心里,每当吴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这些老革命过生日前,他总会以书信、题词或其它形式向寿星老表达真诚的祝贺。

此外,毛主席还曾宴请他在延安的居住地~枣园村的24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为大家集体祝寿。

好了,如果说在战争年代,毛主席没心思过生日,那在新中国成立后,老人家是不是该享受了一下这种普通老百姓都有的待遇了呢?

1952年12月26日上午,毛主席睡醒之后,嘱咐卫士请他的保健医生兼行政秘书王鹤滨陪他吃饭。

毛主席与王鹤滨

王鹤滨到了毛主席日常用餐的过厅时,发现桌上除了几样小菜,还多了一盆刚煮好的清汤寡水的面条和两支斟了多半杯葡萄酒的高脚杯。

正在他纳闷之际,毛主席从卧室走出,请他落座,然后举杯笑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来,王医生,干杯!”言罢,与王鹤滨碰杯而饮。

王鹤滨这才恍然大悟,带着激动的心情,赶紧给毛主席祝寿。说完,也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随后,两人吃了清汤面。

其间,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来请示兄弟党和各国首脑发来的贺电怎处理。毛主席指示:“收下来,都不见报!”随后,老人家又补充道,“人家如果问为什么没登报,就说这是我们的习惯。”

就这样,毛主席和身边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吃了碗清汤面,就过了自己的第59个生日。

1960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第67个生日。这个生日,老人家是和自己的几名卫士度过的,吃的照旧是清汤面。不过,毛主席在吃饭的时候,却给大家布置了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作为自己的“眼睛”,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

毛主席和卫士长李银桥

取消农村的“大食堂”就是中央根据卫士们调查出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定。周总理也学习毛主席的做法,派身边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这样的做法对中央很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起到了重大作用。

196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第70个生日,也是大寿。

此时,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我党在中苏论战中也初获胜利, “古稀之年”的毛主席心情颇佳。这一次,他打破常规,第一次主动提出办酒席,设家宴与亲朋好友一起过这个生日。当然,费用都是老人家自己出。

这次家宴设在了颐年堂,对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请谁参加,摆几桌等等,毛主席都进行了具体交代。不过,菜品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基本都是毛主席平常爱吃的家常菜,只是多加了几道有祝寿含义的菜而已。

12月26日晚上7点,寿宴正式开始,一共有30多人参加。

毛主席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同桌,他的亲人们坐在另一桌。大家欢声笑语,推杯换盏,共祝主席健康长寿。毛主席则站起来,举杯笑答:“谢谢你们,大家也都健康长寿!”

寿宴结束后,毛主席又主动提出和每个人都拍一张合影留念。在场所有的人热烈鼓掌欢迎。

当时,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侄女毛远志和丈夫曹全夫及他们的儿孙都来了。毛主席非常高兴,特意穿了他最喜欢的浅灰色中山装,与孩子们一起照了几张纪念照。

在这天晚上,毛主席没有讲什么政治性的话题,但始终面带微笑,流露出难得的轻松愉快。在场的所有人也没有说太多祝词,但却从心底里真诚地祝领袖健康长寿。

一晃,又是10年。

过了80岁之后,毛主席也许是感到自己真老了。所以,在这几年的生日前后,总会时不时地跟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及生死之事。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73、84,阎王爷不叫,自己该去喽。”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领袖的生日。

然而,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却发生了意外。

最后的长寿面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第82个生日,也是他老人家一辈子里最后一个生日。

在国内,群众们都知道毛主席的风格,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为他祝寿,只能悄悄地在家为领袖祝寿。而各地方也不敢为毛主席献礼,只能耍些“小花招”,以表达对毛主席的祝福。

在毛主席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湖南在每年12月26日都会派专人送长寿面这样的小礼物到北京。对此,毛主席一反常态地欣然接受,而且很开心。

在国外,朝鲜等兄弟国家则会在每年12月26日送来一些具有各国特色的礼物。

1975年12月26日,这种热闹的场面又出现了。朝鲜领导人送来了本国产的大苹果作为寿礼。

这些红彤彤的苹果装在一个精致的圆形竹篮里,篮子的提把上装饰有两条红色的绸带,上书朝鲜领导人用朝文亲提的祝寿词。

毛主席看到这位朋友的礼物,很高兴。他拿出一个大红苹果,端详了一会,然后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留下两个,剩下的,大家分着吃吧。”

生日当天一早,李敏、李讷姐妹和毛主席过去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顿时,毛主席的卧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年的寿宴一如既往的简单,照比平时,也只是多了几样小菜。负责毛主席生活起居的吴连登同志给中南海面点师田树滨师傅打电话,请他来给毛主席做寿面。

这位田师傅做面点特别好。毛主席过生日吃的长寿面,每次都是他擀的。接到电话后,他立刻带着厨具到毛主席住所的厨房擀面条。

过了一会,毛主席要吃饭了。田师傅赶快把面条下到锅里的沸水中。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面条全碎了,居然没有一根是完整的!

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田师傅当时就流下了眼泪,自责地说道:“我有罪,我有罪!从来没这样过,我一辈子也没做过这样的面条。”而吴连登得心里则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因为毛主席用餐的时间短,菜品又不多,只等着吃寿面。田师傅再重新擀面条是来不及了,吴连登于是决定:用挂面!

几十年后,吴连登还会心疼地回忆:“主席到临终都不知道那天吃的不是手擀面,而是挂面。”

不过,毛主席那天吃得仍然很香,还喝了胖头鱼熬的汤,一边喝,还一边高兴地说:“好香噢!”这一顿饭,毛主席吃得比平时要开心许多。

遗憾的是,大家没能再为他老人家庆祝第83个生日。

这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和他平凡的生日。

毛主席用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源于平凡。而这样的领袖,人民怎能不爱戴和拥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