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书信与人生》⑧|流亡路上,她的身体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25-08-14 05:43  浏览量:2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林徽因的育儿方式。

她教儿女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孩子一起阅读文学名著,以平等温和的方式和孩子交流。她对生活所抱有的不畏艰难、苦中作乐、诗意审美的态度也对儿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女儿梁再冰心目中,林徽因是热心的主妇、温柔的妈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也是最贴心的朋友。

当人生陷入困境,林徽因和家人是如何度过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流亡之路,死里逃生

1937年夏天,随着卢沟桥事件的爆发,北京很快陷入混乱,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离开这里,向西南迁移。

当时,林徽因肺部已经检查出有空洞,一次小小的感冒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医生的警告,她并不在意,因为她觉得寿命由天定。

梁思成的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他患有脊椎软组织硬化症,在衬衣里面穿着医生设计的铁架子。对此,他跟林徽因开玩笑:“刚开始抗战,就穿上防弹背心了。”

漫漫流亡路,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吃尽战乱和疾病带来的苦痛。

从北京到长沙,如今乘坐高铁只需五小时,而在兵荒马乱的当时,他们一家老小上下舟车十六趟,进出旅店十二次,才达到后方长沙。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们租到一户人家的三个房间。火车就从房间的窗下经过,日夜不得安宁。

林徽因在考察古建筑时进行记录

“你们现在一定在为我们担心,但请放心,就算事情变得对我们更糟糕,我们只能在很可怕的紧张黑夜和不乐观的现实中采取放松的态度……

事情变得越来越可怕的时候,我们要么把情况看得清楚明白,要么放松下来……

现而今,我们总是会奋力活下去……”

在敌机对长沙的第一次空袭中,他们的住房险些被直接击中,炸弹就落在距离大门十几米的地方。当时,一家五口都在房间里,两个孩子又都生着病。

因为警报没有拉响,大家对突如其来的轰炸毫无准备,当爆炸声和“地狱般的断裂声”传来时,他们立马往楼下奔跑。随即,身后的房子四分五裂……

林徽因在山西汾阳考古,与佛像穿越时光的对视

那一刻,完全是出自本能,林徽因和梁思成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

炸弹把林徽因和她怀里的儿子摔到地上,与此同时,被炸裂的门窗玻璃、屋顶、天花板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不幸中的万幸——墙壁没有崩塌,才让他们死里逃生。

当他们往防空壕跑去时,轰炸机开始俯冲。他们以为这次躲不掉了,于是在轰鸣声中停下脚步,紧紧靠拢,做好了要死一起死的准备,省得留下活着的人承受悲剧。

结果炸弹没有炸,落在了街道另一头。平静之后,在满地的废墟中寻找家当,林徽因找着餐具,梁从诫找着积木。

“说到打仗你别过于悲观”

从那之后,空袭的警报一旦响起,一家老小就得相互搀扶着跑去空旷的校园暂避一阵,等到空袭结束再回去。

困顿中让人欣慰的是,金岳霖、张奚若等一帮老朋友也都来到长沙,教育部在这里组建了临时大学。

大家依然像之前在北京总布胡同那样经常聚餐,不是去饭馆,而是在梁家品尝林徽因的手艺。对此,林徽因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说道:

“我们交换着许多怀旧的笑声和叹息,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情绪还不错。每天晚上我们就去找那些旧日的‘星期六朋友’,到处串门,想在那些妻儿也来此共赴国难的人家中寻求一点家庭温暖。”

在长沙待了半年,根据当时的形势,这里已非久留之地,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迁居昆明。

考古途中的林徽因

从长沙前往昆明,途中路过沈从文的老家。那个时候,沈从文在武昌,他写信邀请梁思成和林徽因去自己老家小住几日。

林徽因喜欢沈从文的文字,也喜欢他笔下的湘西风情,于是决定接受邀请,在沅陵停留几天,看看沈从文的家乡。

沅陵秀丽雄壮的景物,无不使她想起沈从文对这些青山碧水的描绘,内心为之感到愉悦,甚至怀疑这里有“翠翠”这种人物的存在。她写给向沈从文诉说自己的感受:

“我说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心里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

林徽因和梁思成带着两个孩子去找沈从文的老兄,看到了他们建在山上的房子,非常别致有雅趣,还见到了从前线回来的、拄着拐杖走路的三弟。他们的性情,都跟沈从文有点像。

沈家兄弟的热情接待让林徽因欢喜极了,又怕打扰到他们而感到有点过意不去。大家坐在楼上廊下谈天,让她感到无限亲切。

在山东滋阳测绘古建筑的林徽因

沅陵的风景和人物,都在她心里留下完整的记忆。她很愿意再次来到这里,无论什么时候,最好是战争结束之后。

分别的时候,大家都心怀深忧。战乱年代,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林徽因总愿意相信,只要有信心,还是会再见的。

正如她在信中给予沈从文的鼓励:

“说到打仗你别过于悲观,我们还许要吃苦,可是我们不能不争到一种翻身的地步……

也许会死,会消灭,可是总有别的法子我们中国国家进步了弄得好一点,争出一种新的局面,不再是低着头被压迫着,

我们根据事实时有时很难乐观,但是往大处看,抓紧信心,我相信我们大家根本还是乐观的,你说对不对?”

前往昆明,历尽磨难

世事茫茫,山重水复,有时说再见,也许再也不会见。

离开风景秀丽的湘西后,继续踏上逃难之路。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用各种材料制造而成的、非常破旧的汽车。外面是十二月的严寒天气,风又大又冷。

走到湖南西部的晃县时,林徽因病倒了。身体虚弱的她在遭受数日风寒后患上了急性气管炎,高烧至四十一度,又迅速恶化为肺炎。

全家人只能在晃县停留下来,等林徽因退烧后继续赶路。这个偏僻的小县城没有医院,也搞不到抗生素,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高烧不退的林徽因将面临生命危险。

幸运的是,同行来晃县的乘客中恰好有一位医生,梁思成找到她,按照她开的处方抓药、煎药,伺候林徽因喝下去,热度总算慢慢退下去。

对于一路上遭受的各种挫折,林徽因在写给费慰梅的信中说道:

“我们还在等待我这糟糕的不知缘故的肺炎(或闹不清是什么病)康复……

我们在令人绝望的情况下又重新上路……

无论怎样,我们又陷入了一次更糟糕的境遇……”

病床上的林徽因和一对儿女

在晃县耽搁十几天后,全家人在林徽因的执意坚持下重新上路。

凌晨一点,他们摸着黑,将少得可怜的行李和自己塞进长途汽车。所谓的长途汽车,其实是一个“没有窗子、没有点火器、样样都没有的玩意儿”。这玩意儿在又陡又险的山路上摇摇晃晃,翻山越岭……

不仅如此,大家一路上还要面对土匪出没的险情、破车突然抛锚的状况、夜宿的小客栈臭气熏天等意外情况,总是提心吊胆,也没法好好休息……

沿途风景壮丽,有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发白的茅草、古老的铁索桥……林徽因看着这些,感到比任何时候都叫人心疼。

从长沙乘汽车去昆明,原本只需七到十天,林徽因和家人历尽磨难,最后耗费三十九天才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