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贾平凹×肖云儒×王朝阳×彭与:致敬一条倔强的河流——长篇小说《横河》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8-15 08:31 浏览量:2
活动主题
致敬一条倔强的河流
——彭与《横河》新书西安首发式
贾平凹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肖云儒
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教授
王朝阳
当代作家、华商传媒集团总裁
彭与
当代作家、《横河》作者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6日(周六)10:00-12:00
活动地点
SKP RENDEZ-VOUS
活动地址
碑林区长安北路 261 号 西安SKP 9楼 活动区
活动流程
10:00—10:30 嘉宾、读者签到入场
10:30—10:50 嘉宾致辞
10:50—11:50 嘉宾对谈
11:50—12:00 现场读者互动
12:00—12:10 作者签书
报名方式
1.扫码注册西安SKP会员
2.进入报名页面填写信息
招募人数
50人
报满即止
【活动内容】
近期,陕西作家彭与首部长篇小说《横河》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自1970年代末开启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澈巨变,引起世界瞩目。彭与是这半个世纪的全程参与者、深度观察者、静心思考者,《横河》是他探寻背后隐秘的虚构力作。据作者在后记中透露,“横河”,就是渭河。以一条河为整部作品定调,显然,这条河,在作者心目中代表着非同寻常的分量。作者对这条河的形容是什么呢?“倔强”。
经济社会运转的核心推动力是人,决定其走势、风格的,是人的经历、情感、思想、信念。《横河》通过对一群关中人的经历、情感的动人描绘,为我们展现了潜藏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巨变之中的不变。孕育自关中平原的四句话,在不同年代的人身上始终挺立,中华文脉始终不坠于地。这无疑是一种倔强。不论时势如何变,这四句话始终在中国社会隐隐地发挥着作用,托举着一个民族的骨骼。可以想见,横渠四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然会继续倔强地发挥作用。
《横河》的主要人物,是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成长于革命时期的几位年轻人,李川河、乔岳、王小帅,以及李川河与王小帅共同的老师——元一。在《横河》的描绘下,我们亦不难发现,关中人性格中的倔强,九死不悔的执拗。对“文武圣地”及其代表的理学信念,元一、李川河都可谓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王国立、王小帅父子都是倔强的思考者,哪怕在文革中、在逆境里,也没有放弃反思、沉思,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前预感时代变化的趋势。
2025年8月16日(周六)10:00,我们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邀请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学者肖云儒、著名媒体人王朝阳,以及本书作者彭与,做客西安SKP 9F SKP RENDEZ-VOUS,就横河的倔强进行分享,表达对渭河、关中平原共同的致敬。活动将由群众新闻网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沙莎主持。横河的倔强,体现在它所孕育的理念、信念的倔强,体现在关中人的倔强,还体现在哪儿?我们期待你也能在现场发出自己的声音。
BOOKS
阅/读/推/荐
《横河》
作者:彭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主人公李川河自幼拜横河书院院长、画家元一为师,在其言传身教中浸染了关中学派的精神。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李川河从三线学兵到工厂,后上大学、投身工业改革、任职政府部门,在时代洪流中南下,在商海搏击多年,克服万千险阻,事业有成。虽历经众多磨难、诱惑,而济世之心不改,孜孜于回购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可谓九死一生、不忘初心。关学余脉,是李川河跌宕人生中始终若隐若现的航标……
《横河》是一面镜子。它借李川河、王小帅与乔岳的矛盾、斗争,探照了中国过去半个世纪的诸多复杂性与观念交锋。也借李川河、王小帅与元一的交集,呈现了“关学精神”如何在动荡的变迁中深刻锚定着中国人的伦理坐标,烛照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一段密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稿件初审:于文舲、杨园园(实习)
稿件复审:徐晨亮
稿件终审:赵萍
2025《当代》新刊征订全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