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太有才,他将一首七言小诗,写成了一幅画,句句都堪称经典之笔
发布时间:2025-08-15 02:54 浏览量:2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一脉清风,吹出秋的涟漪;一檐新雨,盈润秋的眉目;一片黄叶,点活秋的画本……。
秋天的世界与气息,从来都是那样让人痴迷、沉醉。
踏入秋天,即跌入诗行,无论清瘦或饱满,皆别有一番美好的韵味。
诗巷在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著名诗人范成大的一首诗。
这首诗简单且又经典,给予读者十足的审美享受,让人越读越觉得有味。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 其一
宋 · 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我国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在所有的题材中,范成大的田园诗是最为出彩的。而范成大的田园诗之所以出彩,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意境方面,更体现在境界和内容涵盖方面。
范成大悉心研究了前朝诗人的田园诗作,在其基础之上做以延伸与拓展,将农村生活与农人形象等皆作为描摹对象,从而使得自己的田园诗作更加富有时代特征,更加富有文化沉淀,让读者在享受田园诗作之淳朴的同时,也能够从作者笔下窥探到农人生活的不易和农人形象的勤劳与艰辛。
我们本期所分享的这首诗虽然不完全属于“田园”诗的范畴,但它却无不代表着范成大隐居后诗作的一类风格。
作者在泛舟自石湖入越来溪的过程中,因目睹初秋的风景有感而写此诗。
诗的首句以比较间接的方式点出题目:西风初入小溪帆;秋风刚起,轻轻地吹入在小溪上行走的帆船中。
“西风”一词的到来,让凉爽的秋意也悄然潜入了诗中,进而潜入到了读者的心田。
“初入”一词不但含蓄地切住时节,更是带给画面以动感,从而使得后面的物象“帆”具有了一定的灵性与活力。
而“溪”与“帆”的结合,则将一幅典型且颇为清新优美的画面呈现出来,引领读者的视线奔向山野,引领读者的思绪脱离尘嚣。
来看承句:旋织波纹绉浅蓝;小舟行处,西风过处,泛起了一道道浅蓝色的波纹。
和首句相比,承句的描写要更加细腻,而且它的动感也要鲜明许多。
“旋”字将脉络从首句中承接过来,让物象“西风”的动作更加连贯,也使得它的形象更显清晰立体。
而后面的“织”字则将西风拟人化,既突出了它富有灵性、活泼的一面,也突出了“波纹”细碎且不乏精致的一面。
“浅蓝”是溪水的色彩,当然也是波纹的色彩。在这一色彩的强调之下,我们既可以看到来自溪水大面积的“蓝”,又可以看到来自波纹的小面积的“蓝”;我们既可以看到溪水的清澈无瑕,又可以看到波纹的层层堆叠。
而不但如此,在承句中,我们仿佛也能够听到西风漫吹的声音,溪水缓流的声音,以及小船轻划的声音。
读者的视觉与听觉在此处被极大程度地调动,也被极大程度地滋养,真可谓是一种十足的享受!
“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小舟行入荷花中的时候,几乎已经看不到水面。红色的莲花正在沉醉,白色的莲花正在酣睡。
内容在推进,作者所乘的小舟也在前行。到了后两句中,一个新的画面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而当看到后两句的时候,让人不由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让人不由想起了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整个身心都徜徉于荷花世界中。
作者用一个“闹”字写出了荷花开得正甚、正多的壮观场面。而在这个字的作用下,那处于静态的荷花已然具有了动态的既视感,它们在初秋的光阴里争显姿态,也在初秋的画卷里诠释着生命的气机。
但是在后面的一句中,作者又用一“醉”一“酣”来形容荷花,又将它们的静态美通过拟人的手法呈现出来。
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醉”“酣”看似在写荷花的状态,实则在写作者的心理,在写他行入荷花世界后的沉醉心境,在写他对荷花美景的无限赞美之情。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除了一“醉”一“酣”,还有一“红”一“白”。“红”“白”二字借助荷花的色彩晕染了画面的色彩,让整个画面的朝气和色彩丰富性皆得以充分的体现,从而再次有效撩拨了读者的视觉,将我们久久留于诗境中,久久沉醉于作者所在的荷花世界中。
荷花初动看舟入,顿有浓香扑鼻来;读完一首,不觉沉醉。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期精彩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