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沃野绘新景: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15 09:08  浏览量:2

在祖国西北边陲,天山雪水滋养着16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这里不仅是“瓜果之乡”“中国棉库”,更以“西部粮仓”的姿态崛起,用现代农业科技重塑着传统农耕文明,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科技赋能,让每一寸土地迸发活力
在伊犁河谷的察布查尔县,无人机掠过稻田精准撒饲料,360亩池塘里南美白对虾跃动水面,昔日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已升级为“稻虾共舞”的生态画卷。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塔里木盆地的棉花田实现“滴水成金”,每亩节水30%的同时,单产突破全国纪录。昌吉数字农业控制中心的大屏上,1.2万亩农田的墒情、虫情实时跳动,农民轻点手机即可完成水肥一体化操作,传统农耕正迈向“云端种地”的新纪元。

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增值体系
新疆已形成7个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库尔勒香梨、薄皮核桃等绿色果蔬通过冷链物流直抵全国餐桌;伊犁马、新疆褐牛等优质畜产品带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更令人瞩目的是“陆养海鲜”的突破——赛里木湖的三文鱼、博斯腾湖的青蟹,让内陆水产养殖成为新名片。在疏附县,乐器制作合作社与电商直播基地联动,热瓦普琴声通过数字人主播传向四方,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营销碰撞出文旅融合的新火花。

绿色底色,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得益于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和昼夜温差,新疆农产品自带“甜蜜基因”。但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绿色发展理念: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坝调节生态用水,让塔里木河重现碧波;盐碱地改良项目培育出耐盐小麦新品种,使昔日“白花花”的荒地变为“金灿灿”的粮仓。2024年,新疆小麦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达100%,一等品占比96%,用品质诠释“中国粮”的含金量。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新疆农业正以科技为笔、绿色为墨,在戈壁绿洲间绘就现代农业的壮美图景。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更以开放姿态邀请世人共享:共享一串葡萄的甜蜜,共品一碗稻香的醇厚,共听一曲热瓦普的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