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喊话G7:来和中国打关税战,欧洲领导人选择集体沉默
发布时间:2025-08-15 14:57 浏览量:9
贝森特吃瘪了,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没拿到好处了他还不死心,准备拉着G7一起跳火坑,但他没想到G7内部如今已经离心离德。和我方打关税战吃力不讨好,欧洲领导人选择了集体沉默。
日前,美国财长贝森特曝光了一件事,他在陪特朗普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G7会议时,看到大家讨论对俄罗斯的各种制裁方案热火朝天,贝森特却不合时宜的提到了对我方加关税的话题,试探性地询问欧洲要不要跟美国的步伐对我加征200%的关税。但欧洲代表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纷纷沉默不语,甚至还有人低头看鞋以掩饰尴尬。
其实,贝森特的意思很直白,就是想看看盟友们愿不愿意一起对我方出手,最好是连俄罗斯能源和我方市场一起封堵,搞个对华200%关税的大动作。可现实是,没人想接这个茬,更没人愿意在中美之间充当“出头鸟”。
原因也很简单,和我方打关税战的后果美国已经给欧盟演示过一次了。
中美贸易战打到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对一些我方商品的关税加到100%以上,我方也毫不客气反制,美方没捞到什么便宜,还伤了自己的经济。
到最后,美国只能选择停战谈判。
如今中美之间还有一个90天延长的休战期,双方都在努力推动长期协议。欧洲这时候如果跳出来帮美国“加把火”,等于是主动往枪口上撞,不仅会得罪我方,还帮不了美国什么忙。
再说了,美国自己都不敢轻易开打第二轮全面关税战。特朗普很清楚,除非有盟友跟着,否则美国贸然行动就是自找麻烦。所以贝森特的提问,本质上是探底,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国家愿意先表态。但结果是,欧洲国家连象征性的呼应都没有。
而从欧洲的角度看,沉默就是最聪明的应对,他们心里很清楚跟我方的经贸联系是无法完全斩断的。
2024年中欧贸易额突破7000亿欧元,德国在我国每年至少有200多万辆汽车的市场,占到全球销量38%。法国的奢侈品公司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我方市场。意大利纺织业的面料在米兰设计、我方加工,然后卖向全球。让这些国家对我方加200%的关税,就等于截断它们的财路。别说200%,哪怕是10%的全面加税,欧盟内部都不可能通过。
更别忘了,欧洲国家早就被美国的单边主义折腾得够呛。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一度让欧盟焦头烂额,光为了把税率从20%降到15%,就拿出了1.3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钢铝关税、数字税争端,欧洲企业都吃了大亏。现在让他们再为美国对华战略买单,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没人愿意干。
美国其实心里也有数,如果欧洲不配合,对华加征200%关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还可能遭到我方反制,直接伤到美国的农产品、能源出口。特朗普嘴上爱说强硬,但真到了要对我方全面下手的时候,就含糊起来,不是转移话题,就是用“将来可能”这种模糊表态糊弄过去。现在贝森特也学会了这套话术,把焦点从“美国会不会对我方加税”转到“欧洲不敢跟上美国的节奏”上,这样既能显得美国很“勇敢”,又能顺便敲打盟友。
对我方来说,欧洲的态度是一个积极信号。多年经贸合作的基础,比政治上的风向更稳固。深耕我方市场的欧洲企业和依赖我方供应链的产业,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当然,中欧之间也有分歧,但这些分歧远没有到必须翻脸的程度。现实利益面前,合作比对抗更有前途。
而美国这边,指望用“关税同盟”来遏制我方,基本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过去几个月,贝森特一直在推这个想法,但到现在也没成型。原因也很简单,在这种时候除了美国,没人有动力去挑这个头。即便真凑出个联盟,也很可能像第一次关税战那样,打着打着美国自己先谈和,剩下的盟友被晾在一边,想退出都很难。
总之,这场在G7峰会上的“看鞋事件”是个典型案例。它反映的不只是一个外交场合的尴尬,而是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利益交织,任何试图用单边霸权去重塑规则的做法,都会遭到现实的反噬。欧洲的沉默,其实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否定,也是对多边主义的一种坚持。
未来中美欧之间的博弈肯定还会更多。欧洲不会完全站在我方一边,但它会更倾向于在两大经济体之间保持平衡,以便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美国如果继续用关税大棒来逼盟友选边,只会让这种平衡心态更强。对我方来说,关键是稳住与欧洲的合作,同时在分歧问题上保持谈判沟通,把经贸纽带继续做深做牢。
贝森特可能还会继续在公开场合抱怨欧洲的“胆小”,而特朗普也会在演讲里强调他自己对我方的强硬,来宣示自己的“伟大”。但真正的政策层面,美国的行动会受制于盟友的态度和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关税战不是说打就打的游戏,它的代价和风险,是任何一个理性的政府都不会轻易承担的。
欧洲已经用沉默表明了立场,那就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点火很容易,引火烧身更容易。谁想当这个冤大头,谁就去试试。反正,这次没人愿意接美国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