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从化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5 19:09  浏览量:2

2025年8月15日

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

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青山叠翠,肥田沃壤,

碧水潺潺,红荔飘香,

走进从化,目之所及,

生态美、风光秀、气象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核心区,近年来,从化区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锚定“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打出绿美生态建设“组合拳”,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入选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领域国家试点示范,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

创新四“金”模式

“两山”实践成效显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而“两山”理念的关键

在于实践和生态价值转换。

近年来,从化大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总结出的“点水成金”“植绿增金”“扩绿引金”“守绿促金”四“金”转化模式亮相全省,助力打造实践高地。

点水成金

两股涓涓清水激活生态旅游的“点水成金”模式,包括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积极发展“温泉+生态”特色旅游,以“热”资源撬动“暖”经济,沙溪水库积极培育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实现“点水成金”。

植绿增金

以生态为基和科技赋能发展高效、高质、高值生态农业的“增金”模式,绿美从化生态建设纵深推进,2024年完成森林质量优化提升各项任务7.4万亩,2025年以来全区共植树6.5万株,乡村绿化美化面积1801.93亩。

扩绿引金

生态修复提升引来国际资源的“扩绿引金”模式,包括鸭洞河生态修复实现流域扩绿增“汇”;塘尾村引来世界生态设计“金凤凰”,实现特色绿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守绿促金

优质生态环境孵化特色产业的“守绿促金”模式,南平村以97%的森林为基础,探索村企携手“森呼吸”带旺静修产业;罗洞以文为基,“工匠精神”培育“共富工坊”,打造“非遗+”特色产业链。

坚守生态底线

擦亮秀美山水

“蓝天白云映衬绿水青山,

是镜头里最美的景色。”

一直以来,

市民游客对从化美好生态环境

的赞誉不绝于耳。

蓝天白云已成常态、

绿水青山近在咫尺,

是从化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

的一份群众满意、各界瞩目的“绿色答卷”。

近年,从化坚决贯彻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部署,把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目标,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三年优秀。

2024年,

从化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36,

连续9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多项污染物突破历史最低。

2025年1-7月,

从化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72,

在广州市各区中稳居第一。

2025年1—7月,从化区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2.7546,水质状况同比改善变好,水质指数领跑全市。流溪河良口国考断面水质为Ⅰ类、山庄国考断面及流溪河水库省考断面水质均为Ⅱ类;流溪河街口段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流溪河、流溪河水库、鸭洞河、

龙潭河、朝盖水、沙溪水库

凭借卓越的生态修复成果

成功建成美丽河湖,

为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治理

提供了丰富经验。

鸭洞河开展三水共治,沿线文旅事业蓬勃发展;

龙潭河建设生态滨水廊道,成功打造“鱼翔浅底、河清岸绿”的滨水生活空间;

沙溪水库推动生态资源转化,打造“水利风景区+滨水休闲康养+水上运动+水文旅文创”水经济新业态……

一个个美丽河湖

串联成了美丽从化的动人脉络,

激活生态资源潜能,

实现生态颜值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今年8月,“流溪烟渚”(含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首次“惊艳出道”入选2025年“羊城八景”,将广州北部标杆性景观从白云山大幅延展至流溪河流域,道尽从化钟灵毓秀的生态,极大提升了从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生物多样美

从化坚守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生态屏障的功能定位,

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

多措并举推动各项生态系统保护提升,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全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绿美从化。

从化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等工作,保育生态功能,筑牢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024年从化区生态质量指数为73.21,是全市唯一一个一类区(EQI≥70)。

从化山林面积202万亩,森林覆盖率69.1%。近年,从化全面推进林长制,创新“林长+检察长”机制,推动“智慧林业园林平台”系统建设,围绕做好“扩绿、护绿、活绿”三篇文章,让林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再到“有效”的发展,连续三年在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从化拥有十座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205条河流等丰富的山水生态系统是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土。野生长鬣蜥、唐鱼、飞瀑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重现从化,流溪娟鱼、从化荔枝、广花红掌、高山番薯、罗沙西洋菜等特色资源产品闻名遐迩,灵芝、油茶、澳洲坚果、金熊、蜜蜂等林下经济发展壮大,这一幅幅生动图景,正是从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鲜活注脚。

坚持产业强区

绿色发展动能焕新

绿色工厂撬动经济新增长,

高性能砂浆延伸绿色建材产业链,

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

从化区全面对标融入

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生态资源为基础,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美妆日化产业实现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广妆产业园项目建设顺利推动,持续擦亮“湾区美谷”品牌;

万力轮胎三期项目投产,“广东造”新能源汽车轮胎源源不断输送到全球市场;

广汽领程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带动本地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技术产业链协同升级;

建丰数字化检测、福泽龙质量数字化整合等标杆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升级”,实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

在从化,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新动能

正与生态资源禀赋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依托北回归线过境的独特生态环境,从化做大做强“土特产”和“花经济”。培育井岗红糯等优质荔枝品种,攻克荔枝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2025年荔枝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超50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观叶小盆栽生产基地,建成全国唯一国家级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花卉产业园年销盆栽苗木6亿盆,“花漾经济”在从化尽情绽放。

“春赏花、夏品果、秋登高、冬泡泉”的全季节、全区域旅游业态,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从化放松身心、品味乡愁。从化连续4次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榜、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2024、2025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10年在全省67个县(域)排名第一。

促进城乡融合

多重效益成色彰显

从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深入开展城市生态更新、乡村全域振兴,探索形成“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全域整治新格局。

从化将精致建设的理念

贯穿于城市发展始终,

深入开展城乡一体绿美家园

优化建设工程、活力精品绿廊提升美化工程,

建成纪念碑公园、鼓楼济渡广场等

“城市微客厅”。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实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首个示范项目鳌头万亩良田新垦造耕地约7000亩,带动周边8条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村民年收入增长20%左右;吕田源头生态修复片区迭代实施“全域+生态修复”模式,腾退复垦种植9000余株鹰嘴桃、三华李等特色农产品,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与经济效益。

积极探索“碧道+水经济”等实施路径,打造生态设计小镇、流溪温泉广场等一批特色园区,发展滨水休闲、水上运动、河湖游艇等“秀水”经济新业态,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兴镇资本;风云岭片区实施“山水城田河”骑行道贯通规划等措施延续古城文脉,串联艾米稻香农业园、风云岭湿地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示范区等,实现山水与城乡共融,绘就“城有乡韵、乡有城风”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弘扬生态文化

加快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从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新格局。

在从化,爱绿护绿已经成为市民自觉行动,有5000多名乡亲担任各级河湖长、林长、护林员,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市民参与各类环保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文明理念。今天的从化,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

追蓝逐绿,向美而行。从化区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结合“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奋力把绿水青山变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继续走好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两山”实践创新之路。

文字:黄颖瑶

图片: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