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苏超”大屏,看常州“绿海”
发布时间:2025-08-15 20:18 浏览量:2
这个夏天
“苏超”
成为常州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
每当赛事上演
总有数以万计的市民
在城市各处的巨型大屏前
为常州队呐喊助威
·
当灯光聚焦赛场、声浪掀起热潮时
头顶那片默默运转的光伏板
正用另一种方式
为这场“体育狂欢”注入绿色能量
这是常州全域铺开的
“绿电海洋”里的一朵朵浪花
PART.01
大屏亮起来
绿电“跑”起来
在“苏超”赛事期间,市文化广场的观赛大屏前总聚集着不少球迷朋友。
“大屏每亮1小时,需要30块光伏板发1小时的电。”天合光能新场景解决方案BU产品管理部副总监易金鑫算了笔账。文化广场的屋顶搭载着由天合光能承建的121千瓦光伏系统,每年可产生约14万度绿电,不仅能支撑大屏赛事直播的电力需求,多余电量还能汇入电网,为广场其他楼宇、商铺供电。
这不是个例。在天合光能总部园区,刚投运的光储充放一体化微电网示范站里,200千瓦光伏板年发电量超20万度,261度电储能柜像“电力银行”般吞吐能量,V2G双向充电桩甚至能让新能源车变身“移动电源”,反向为电网供电。“70%的充电桩用电来自光伏,办公楼20%的用电也由绿电覆盖。”项目负责人张帅指着40多个光伏车位介绍,这里的壁挂式组件全由旧光伏板回收再造,转换效率仍保持在行业前列。
PART.02
从“发绿电”到“用绿电”
常州在算一本聪明账
这种“聪明用电”的逻辑,综合了光伏、储能、AI软件算法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AI算法正在给绿电‘当军师’——它能实时判断光伏电该直接用、存起来还是卖到电网,让储能设备从‘闲置品’变成‘赚差价能手’,光储充场站收益能提高5%—10%。” 易金鑫说道。目前,天合光能的这套智能微电网项目已应用于近零碳园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离岛、矿区等场景。
在常州各个角落,“绿电方舟”也疾驶而来。在某政府办公楼前,光伏车棚既为车辆遮阳,又为办公楼提供40%的用电;在宋剑湖新材料产业园,6兆瓦屋顶光伏+光伏长廊的组合,将满足园区30%的年用电需求;在天山重工,1.5兆瓦光伏板+10兆瓦储能项目,每年能为企业省下近百万元电费。
此外,虚拟电厂犹如“分布式能源实现聪明用电”的操盘手,将捕捉各种细微时间窗口的收益,以调动相应的用户侧精细化投资热情;借助全新的“度量衡”和有市场意识的对电网调度需求的感知,来开展新能源资产的投资和运营。这让过去那些粗放安排、强制调配、内卷内耗的新能源资源错配,转向健康积极、对结果负责的有效资源配置,真正实现实时在线的双向互动,为电网稳定“托底”。虚拟电厂的存在能够提升能源系统效率,增加绿色收益,让每一份分散的能量都不被浪费。
PART.03
300个微电网在路上
近零碳城市加速“成形”
当前,我市正积极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国家碳达峰试点(常州)实施方案》提出要继续巩固新能源产业优势,聚焦光储充场站等典型场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常州市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常州要培育300个微电网项目,其中,今年将建设100个微电网项目。绿色蓝图清晰可见。从产业园区到居民社区,从体育场馆到工厂车间,这些由光伏、储能、智能控制系统组成的“微型电力系统”,正让城市能源结构发生深刻变革。
天合光能的可回收组件给出了新的注脚:那些服役超17年的组件,经翻新后发电效率仍保持在20%以上。从全回收组件到光伏车棚,从V2G技术到零碳赛事,常州正在用一块块光伏板、一个个储能柜,编织一张覆盖全城的绿色能源网。当绿电像自来水一样便捷可用时,近零碳城市的愿景已不再遥远。
对于“未来绿海”的构想,“零碳球场”或许也将到来,根据国家电网估测,一场夜场足球赛要兼顾照明、空调、转播等设备的情况下,预计消耗2600度电。“白天用光伏板把阳光‘存’进储能柜,晚上直接‘取’出来用,一场比赛用电,绿电完全能扛住。”易金鑫说道。
伴随着“苏超”的欢呼此起彼伏
常州各个角落的光伏板正在收集绿电
或许不久的将来
当我们为比赛激情呐喊时
赛场的每一度电
都带着阳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