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答卷,就在青山绿水间
发布时间:2025-08-16 04:30 浏览量:2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日子。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从江南水乡到塞北草原,从莽莽林海到雪域高原,中华大地山河锦绣,中国之美日新月异!再看20年后,谁能不感叹,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竹浪翻滚,碧水环流。盛夏时节的浙江安吉余村,绿意盎然,人流如织。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余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浙北山村走向全国,带来生态面貌之变、发展方式之变!越来越多“中国绿”为地球添彩、造福世界。
“生态颜值”“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46年、3046公里、7000万亩……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株玫瑰树苗扎根,塔克拉玛干成功筑起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从空中俯瞰,这条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蜒,数十万人以近半个世纪的坚守和执着,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围了起来。依托“三北”工程,新疆在风沙危害区域植树7000多万亩。
在福建福州晋安湖公园,一只翠鸟停在莲蓬上。新华社发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鄱阳湖、洞庭湖、黄河三角洲等大美湿地碧波浩渺、万鸟齐飞……
与10年前相比,全国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高到90.4%,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妥善保护……
放眼今日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百姓尽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全国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赛里木湖景区,电动帆船游玩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新华社发
一把垃圾钳、一个垃圾桶、一叠宣传单,就是“小水滴”志愿者日常的全部“家当”。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活跃着一批环保志愿者,袁慧就是“小水滴”中的一员。
每周雷打不动地开展巡河,她和伙伴们化身库岸线上的“移动监测站”,向居民和游客宣讲守水护水节水知识。“我们还开展清漂净岸、植绿护绿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袁慧说。
截至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有大约30万支,志愿者人数超过3500万,实施了151万多个项目活动,成为传播绿色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到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再到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生态文明主旋律更加响亮。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投放一个500毫升的塑料瓶,可以节约0.5毫克碳指标。凭借碳积分小票还能在世运会特许商店兑换特色纪念品。”在世运村,18台“碳基魔方AI智能回收箱”实现了实时碳交易。工作人员介绍,每台设备日均可处理约2000个塑料瓶,可在世运会期间实现碳回收,有效核销赛事相关碳排放……
来自雅砻江的水、贡嘎山的雪点亮世运会的灯。正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充分发挥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在开闭幕式、世运村、竞赛场馆等多个场景推动清洁能源应用。从场馆改造到能源供应,从绿色交通到赛事保障,绿色低碳办赛助力赛事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浙江舟山秀山岛,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潮流能发电工程——浙江LHD海洋潮流能发电工程,正将涌动的海流动能转化为点亮海岛风景、驱动产业发展的绿色电能。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游客观赏荷花。新华社发
2012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4%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
数据显示,“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
截至目前,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今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翻了一番多,现在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在山东德州夏津县,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了村民手中的“幸福存折”。在江苏常州新北区,一座“会呼吸、能思考”的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内,数字引擎驱动智慧升级,推动园区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近六成。
沙漠里建起“蓝色光伏长城”,“林票”“碳票”汇成“绿色银行”,林下空间变为最佳“天然菌房”……绿水青山如何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20年来,各地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探索形成了“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方法路径,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一片致富叶、一根石斛草、一颗油茶果、一条大黄鱼……如今,得益于好生态,越来越多的特色产品变成富民产业,润泽一方。
当前,我国在12个地区开展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全国已建成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动实践和鲜活样本。
“绿色纽带”连接世界
矿山涅槃、竹林新生、朱鹮归来、海湾蝶变……今年7月,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上,一张张“绿色名片”引得世界瞩目。
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多个“世界之最”,见证美丽中国的建设成就。
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到浙江“千万工程”,从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到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再到研究防沙治沙的中国科学家荣获“科学与创新奖”……中国频频摘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凸显中国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在浙江安吉余村,游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前留影。新华社发
近年来,中国在推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同时,广泛开展绿色国际合作,积极支持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为世界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持续赋能全球绿色发展。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在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绿色就业机会。
“两山”理念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从风电光伏的广泛应用,到海事、农业的绿色实践,从电动汽车整车工厂的海外建设,到产业链企业的抱团出海,这一理念越来越成为连接世界、促进互鉴的纽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跨越式发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如今,中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丰富实践,正通过一个个绿色项目助力当地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6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