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何廷一回忆为毛主席保驾护航(上)

发布时间:2025-08-16 08:28  浏览量:2

为毛主席保驾护航

少年好幻想未来,老年好回忆过去,童矍各有各的乐趣。

众多的往事,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执行毛主席专机任务那段不平常的岁月。

“专机任务”这个词组,空军广大官兵都很熟悉。但要问“专机任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年轻的官兵就不见得都能立刻回答准确。这个问题我是记忆犹新的。

那是1956年5月,毛主席决定到外地视察、开会、工作等要坐空军的飞机。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得到通知后,闻风而动,立即紧锣密鼓地进行运筹。

那时,空军只有里一2和伊尔一14两种客机。

刘司令员认为:伊尔一14虽然航速比里一2快120公里,但进口的时间较短,空军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性能;里一2虽然航速慢些,但已经使用了六七年,经受了考验,安全性能好。鱼和熊掌二者不能兼得,速度和安全,刘司令员更看重后者。于是他把彩球抛向了里一2,决定让它送毛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

空军独立运输团对选定的飞机进行了检查试飞,反反复复彻里彻外地进行了清洗。飞机上有一张弹簧床,我告诉他们毛主席不习惯睡这种床,让他们将其改装成了硬板床。经过精心的准备,一架安全、整洁、舒适的专机便英姿焕发地伫立在停机坪上了。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打扮一新的里一2飞机整装待命,恭候毛主席的光顾。

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1956年5月3日,毛主R驱车前往北京的空军西郊机场,将首次坐空军的飞机到外地去。这位神采奕奕身材魁悟的伟人的到来,使西郊机场蓬草增辉,喜气盈门。毛主席第一次乘坐空军的飞机是刘亚楼亲自送到广州的。

5月30日,我奉命率两架里一2飞机到广州去接毛主席回北京,从此便开始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对“光荣”二字,我无暇去考虑;对“艰巨”二字,我却无时不考虑。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这可不是闹着玩,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我率两架里一2飞机诚惶诚恐地飞到了广州。果然应了“艰巨”二字,出师不利。5月31日由广州起飞后,天公不作美,因北京气象条件不适合着陆,飞机只好}I'm时在汉口降落,大家随毛主席一起住进了武汉的东湖宾馆。不曾想,一住就是四天。

这四天,我心急如焚,寝食不安,经常想:毛主席日理万机,他离京整整一个月了,中南海里不知有多少中央首长要向他请示汇报;他的办公桌上必定早已案犊如山;此时此刻,毛主席必定归心似箭。我越想越着急,真是度日如年啊!

毛主席的随员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见到我就问北京的天气状况。我每天不知给北京打多少次电话询问,因此他们一问,我便马上回答说:“还不好,真让人着急!”我们都不是神仙,谁也没有驱云散雾的法术,大家虽然不愿意这样苦苦地等待,但又不得不苦苦地继续等待。

稽留武汉期间,毛主席畅游了长江。不朽的词章《水调歌头·游泳》写的就是这次畅游。

终于,时来运转了。6月4日上午,空司气象处值班员向我报告说:“北京天气已好转,专机争取下午5点以前到达西郊机场。”

大家焦急地等了四天,一听说可以飞了,各个喜笑颜开,精神振奋,立即抓紧时间分头准备登机。

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副部长兼九局局长汪东兴跟随主席乘坐主席的专机。主席的工作人员及警卫人员与我一起坐另一架飞机,这架飞机负弩先驱,充当开路先锋,主席的专机15分钟后起飞。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天有不测风云,我乘坐的探路飞机临近衡水上空时,发现石家庄东部地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不好啦,遇上了危险天气。一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我生怕主席的专机出危险,便赶紧跑到驾驶室,一面观察,一面问驾驶员有没有危险。石家庄到北京是360公里,里一2飞机要飞一个半小时。坐汽车在地面上行驶,遇到这样的坏天气,一个半小时也会令人难熬,更何况飞机在半空中飞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真令人担惊受怕。当时,我的胸中像揣了一只兔子,心崩崩乱跳,喘不过气来,如果医生给测脉搏,心率恐怕每分钟要超过100次。

我明知道在飞机里看不到主席的专机,但却不时情不自禁地回头张望。由于雷电干扰等因素,无线电已无法与后面的飞机联络。上帝保佑,毛主席的飞机可别出危险啊!

我只顾想主席的专机,自己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也许是福大命大,我们的飞机已经转危为安飞到了西郊机场。刘司令员立即迅速走下塔台,大步流星地向我跑来,迫不及待地向我询问航线上的天气状况。我说:“不妙,石家庄地区有雷电!”他听后情绪显得更加紧张,马上转过身脚不沽地地跑回塔台。几分钟后,在大家焦急地企盼中,毛主席乘坐的专机也化险为夷,平平安安地降落在西郊机场。在场的人都转惊为喜。我听说刘司令员回到塔台后,依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要塔台指挥主席的坐机到天津空军的杨村机场降落。我问机长胡萍:“飞机为什么没到杨村机场着陆?”胡萍说:“因雷电干扰太厉害,我们没听到塔台发出的指示。”他接着又说:“多亏了没听到,当时杨村的天气更恶劣。”

我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一开始就碰上坏天气,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这一场虚惊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肩负的责任比泰山还重。

毛主席这次离京返京,乘坐的都是8205号里一2飞机。因其速度较慢,返京时没能迅速飞越石家庄东部地区的短时间雷电空域,造成我和刘司令员一场虚惊。事后,毛主席也提出里一2飞行速度较慢的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再加上又经过半年多的训练,飞行员驾驶伊尔一14型机已经得心应手,保证飞行安全已胸有成竹,从1957年3月19日起,毛主席的座机改为4242号伊尔-14型飞机,一直使用到1958年12月13日。

我第一次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就遇到了雷雨天气,虽说化险为夷,但总是心有余悸,所以后来十分关注天气预报。因天气情况掌握得十分准确,还受过毛主席的赞扬。那是1958年1月26日,从广州起飞经由武汉飞抵北京。起飞前我向毛主席报告说:“十点钟以后武汉有雷阵雨,飞机需要提早起飞。”毛主席说:“听你的。”后来飞机在武汉南湖机场降落不久,我们随同主席刚进候机室,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毛主席欣喜地说:“这次天气预报真准!”

固定专机以前,毛主席到外地视察、开会,是使用火车或轮船,走陆路或水路。有了专机以后,主要是乘飞机,有时是火车、飞机和轮船齐备,可谓陆海空齐出动。不管用哪种交通工具,我都要随行。便捷迅速的各种交通工具,成为联结领袖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毛主席翻山渡水,穿云破雾,经常风尘仆仆地来到人民群众中间,体察民情,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当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李琦教授画了一幅《毛主席走遍全国》的领袖画像。画面上毛主席一手拿着草帽,一手掐腰,洁白的衬衣扎在笔挺的制服裤子里……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老人家若有所思,似乎在遐想:“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情此景,正是我在执行专机任务期间经常见到的毛主席平凡而伟大的形象。1957年和1958年,毛主席不辞劳苦地走遍了神州大地,我也沽光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大开眼界。

执行毛主席的专机任务,有两次重要会议使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一次是1958年1月中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为了筹备这次会议,毛主席决定提前到南方去。1957年12月8日,由北京飞到济南。12月9日由济南飞往杭州。途中毛主席要在南京降落,与江苏省委的领导同志在候机室谈了半个小时话,接着由南京飞往杭州。

到了杭州,毛主席要叶子龙和我到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去选择会址。我们12月26日由杭州飞往成都,27日由成都飞往昆明,28日由昆明飞往南宁。一天飞一个省,真是“钦差大巨满天飞”。此间还有一个小插曲,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28日那天,飞机飞到南宁机场上空,我们从舷窗向下一看,发现机场上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还停了不少小轿车。叶子龙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样隆重的场面,他们一定以为毛主席来了。”飞机降落后,广西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一看毛主席没来,他们显得有些不快,我们也很不自然。好在叶子龙来得快,赶快作了解释,使这场阴差阳错造成的误会在寒暄中烟消云散了。

29日,我们由南宁飞回杭州。叶子龙向毛主席汇报了选择会址的情况,毛主席决定那次中央工作会议到南宁去开。因此党史上称那次会议为“南宁会议”。

南宁会议于1958年1月11日至22日召开,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会议主题是讨论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会议再次批评了1956年的“反冒进”,说“反冒进”违背了“不断革命”的思想,给六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黄敬同志因受批评而旧病复发,叶子龙要我派飞机送他去广州治疗,由陶铸同志陪同。

另一次会议也是中央工作会议,是1958年3月8日至26日在成都金牛坝召开的,史称“成都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问题。毛主席指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已经基本形成。毛主席也是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这种精神主持这次会议的,会议通过的文件就有37个,毛主席讲话也有许多次。26日会议闭幕,27日毛主席又车不结辙地驱车前往重庆视察,中途下车察看满地冒烟的天然气,当即指示陪同参观的四川省有关领导抓紧组织开发利用。毛主席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视察了重庆的炼铁厂、兵工厂,所到之处,欢迎的群众都围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