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易混淆? 专家教你辨差异

发布时间:2025-08-16 13:17  浏览量:2

夏秋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蚊虫活动愈发频繁,由蚊子传的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便是其中两种蚊媒传染病,由于二者传播途径相同、部分症状相似,容易被混淆。如何科学识别这两种传染病?记者为此采访了南宁市疾控中心专家。

喷灭蚊药,居家日常做好防护。

两者的病原体和典型症状有不同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有不少相同之处,它们都是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从潜伏期来看,基孔肯雅热一般为1~12天,多数是3~7天;登革热一般为1~14天,多数是5~9天。发病初期,两者都可能出现高热症状,同时伴随皮疹、头痛、关节痛等表现,这也是人们容易将它们混淆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和典型症状仍存在明显差异。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

从典型症状来看,基孔肯雅热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发性关节疼痛,表现为游走性小关节(如手腕、踝趾等)痛,急性期多关节疼痛、肿胀或僵硬,晨间痛感较重,严重者无法活动;通常1~3周可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痛可持续数月。基孔肯雅热患者的皮疹多在发病第二至第五天出现,通常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正常,部分伴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基孔肯雅热虽然症状明显,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出血现象,重症病例相对较少。

登革热患者起病急,常突发高热,伴疲乏、厌食、恶心,头痛、眼眶痛、肌肉及骨关节痛等明显症状。多于病程第三至第六天在头面部、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天。另外,登革热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症状,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儿童和孕妇需格外警惕被感染

专家特别强调,虽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人群均普遍易感,但儿童和孕妇感染这两种疾病后,情况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格外警惕。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感染这两种病后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体温波动较大,且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容易延误病情判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等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加强防护。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初次感染登革热后对相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不能形成有效保护,再次感染可能增加重症风险。

对于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虽然有相似之处,但通过仔细观察症状和了解相关知识,是可以区分的。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防护意识,做好防蚊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蚊虫接触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