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打零工送我上警校,毕业那一天校长看到她 竟然当众敬礼拥抱
发布时间:2025-08-16 13:20 浏览量:2
我叫陈建国,对,就是那个有点土气的名字。我爸给我取这名字的时候,估计是想着让我一辈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像棵大树一样扎根儿。可他和我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一场意外走了,剩下我和我外婆在一块儿过。
外婆家在城郊一个叫“柳树屯”的地方,村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家,大多是些老头老太太。我记事儿起,外婆就是个瘦小的老太太,背有点驼,脸上皱纹比地里种的红薯皮还多。但她眼睛亮,有股子精神劲儿,好像啥困难都吓不倒她。
我打小就没了爹妈,村里人都说我是外婆捡来的,或者说我是她的“拖油瓶”。刚开始我还小,不懂这些话里的意思,就知道外婆对我好。她自己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鸡蛋、攒了半年的零钱,都塞给我买糖吃,买铅笔橡皮。
等我上了学,才知道这世上的事儿没那么简单。别的孩子有新书包,有花衣裳,我呢?书包是外婆用旧床单缝的,衣服裤子都是村里婶子们送的旧衣服,洗得发白。看着别的孩子啃着香喷喷的肉包子,我就只能啃外婆烙的玉米饼子,心里头不是滋味。
外婆看出来了,她就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她去河边摸鱼,去地里挖野菜,把家里那只下了蛋的老母鸡给杀了。那是我头一回吃炖鸡汤,香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外婆坐在我对面,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建国啊,多吃点,吃壮实了,将来才能有出息。”
“出息”是啥?我那时候不懂。我就知道,外婆很爱我,我要好好听她的话。
后来上了初中,我知道了,外婆说的“出息”,大概就是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当解放军,或者当警察。那些人穿着制服,腰杆笔直,特别精神,能保护别人。我觉得酷毙了!特别是警察,抓坏人,维护治安,多威风啊!
我就跟外婆说了我的想法:“外婆,我想当警察!”
外婆当时正在灶台边烧火,听见这话,手里的柴火棍顿了一下,火星子噼啪响了几声。她没回头,声音有点哑:“当警察?那得考警校吧?听说学费挺贵的。”
“嗯!”我用力点头,“我成绩好,肯定能考上!学费……我自己挣!”
外婆“哐当”一声,把柴火棍扔进灶膛,转过身来,眼睛红红的:“瞎说!你才多大?上哪儿挣钱去?考警校的事儿,外婆支持你!钱的事儿,你别管,外婆有办法!”
从那天起,我就埋头苦读。外婆也好像换了个人,比以前更累了。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村口那条通往县城的公路边摆个小摊,卖些自家种的蔬菜、腌的咸菜。有时候下雨下雪天,她也去,就撑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缩着脖子,守着那个小小的摊位。
晚上我写完作业,外婆就给我补衣服,缝袜子。昏黄的灯光下,她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的样子,我至今难忘。她的手很粗糙,指腹上全是厚厚的茧子,那是常年干农活、做零工留下的印记。
有一次,我半夜起来上厕所,迷迷糊糊看见外婆房间的灯还亮着。我凑过去一看,外婆正坐在炕沿边,小心翼翼地数着什么。一张张毛票、分币,摊在她布满老茧的手心里,像一堆散落的枯叶。她数得很慢,很认真,嘴里还念叨着:“二百三十五,二百三十六……还差一百六十四块……”
我心里一酸,鼻子就红了。我轻手轻脚地溜回房间,把头蒙在被子里,眼泪唰唰地往下掉。原来,外婆所谓的“有办法”,就是这么一点点攒下来的血汗钱。她平时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顿顿都是咸菜就饭,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身上。
那天晚上,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外婆,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上警校,将来做个好警察,让您过上好日子!
第二章:警校的“门槛”和外婆的“魔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我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了省城那所赫赫有名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也就是警校。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激动得差点蹦起来。我一路跑回家,冲进家门,把通知书举到外婆面前:“外婆!外婆!您看!我考上了!我考上警校了!”
外婆当时正佝偻着腰,在院子里晾晒洗干净的旧衣服。听见我的声音,她慢慢直起身,扶了扶老花镜,接过那张红色的纸。阳光照在她苍老的脸上,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像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她仔仔细细地看着通知书上的每一个字,手不停地微微颤抖。过了好半天,她才抬起头,眼圈红红的,嘴角却咧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好!好!好!我的建国有出息了!有出息了!”
她把我紧紧抱在怀里,那怀抱又瘦小又温暖,还带着一股淡淡的肥皂水和阳光的味道。我闻着那味道,心里踏实极了。
高兴劲儿过后,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学费和生活费。
警校的学费一年就要几千块,这对于我们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外婆把她攒了多年的“小金库”拿出来,数了又数,最后递给我的时候,手都在抖:“建国,这是外婆这些年攒的,一共……一共一千八百块。”
一千八百块,听起来不少,可离几千块的学费还差得远呢。
外婆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手背:“别怕,学费的事儿,外婆再想办法。你安心去报到,剩下的,外婆慢慢挣。”
开学那天,是外婆送我去的省城。她背着一个缝补过好几次的旧帆布包,里面装着给我准备好的换洗衣物、她自己腌的咸萝卜,还有那沉甸甸的一千八百块钱。
我们坐了整整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车厢里人挤着人,空气又闷又臭。外婆怕我挤着,把我护在她怀里,自己像个门神一样挡在门口。到了夜里,她靠在座椅边上睡着了,头一点一点的,口水都快流到衣服上了。看着她疲惫的样子,我心里难受极了。
到了省城,我们找到了警校。高高的围墙,庄严的大门,来往的都是穿着警服的学生,行色匆匆,英姿飒爽。我穿着外婆给我新买的白色T恤和蓝色运动裤,脚上是一双洗得发白的旧球鞋,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报到的时候,需要交学费。我把外婆给的那一千八百块钱递上去,负责收费的老师皱了皱眉:“还差两千二。”
我一下子就懵了,脸瞬间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就在这时,外婆颤颤巍巍地走上前,从她那个旧帆布包里,又掏出了一个用红布层层包裹的小包袱。她打开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叠叠毛票、角票,甚至还有几枚硬币。她把这些钱小心翼翼地放在收费桌上,数了好几遍,刚好是两千二。
“老师,这些……这些够了吧?”外婆的声音又小又轻,带着一丝恳求。
收费的老师大概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愣了一下,然后轻声说:“老人家,这些钱……您是怎么带来的?”
外婆挺直了佝偻的腰板,骄傲地说:“我……我卖菜、卖咸菜、捡破烂攒下的!都是干净钱!”
那一刻,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看着我们祖孙俩。我感觉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外婆却一脸坦然,她拉着我的手,对老师说:“老师,求求您,收下吧,这是我孙子上学的钱,他以后要当警察,抓坏人,做大事的!”
老师叹了口气,把钱收了起来,还帮我们办好了手续,领了宿舍钥匙。
办完一切,天已经黑了。我拉着外婆去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饭。外婆点了一盘最便宜的炒青菜,一碗米饭,却把大部分的菜都夹到了我的碗里。
“建国啊,外婆没用,让你在学校丢人了。”外婆吃着干巴巴的米饭,声音低低的。
我鼻子又是一酸,扒拉着碗里的米饭,含糊地说:“外婆,您别这么说,是我不好,让您受累了。”
“傻孩子,”外婆伸手擦了擦我嘴角的饭粒,“你能考上警校,外婆比啥都高兴!以后你出息了,外婆就享福喽!”
看着外婆布满皱纹的脸和那双充满期盼的眼睛,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对自己说:外婆,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我一定要成为您的骄傲!
可是,我当时并不知道,为了凑齐这笔学费,外婆到底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她那些“干净钱”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和汗水,是她省吃俭用、甚至是低声下气去求人的尊严。
第三章:警校的“苦”和外婆的“甜”
警校的生活,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里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潇洒帅气,更多的是严格的纪律、枯燥的训练和超乎想象的辛苦。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集合出操。五公里越野跑,累得我上气不接下气,腿像灌了铅一样沉。擒拿格斗课,摔得浑身是伤,青一块紫一块。队列训练,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涩得睁不开。
晚上还有晚自习,要学习法律知识、公安业务理论。对于文化基础本来就不算好的我来说,学起来非常吃力。有好几次,我都想打退堂鼓,想给外婆打电话,说我不想念了,想回去陪她。
但我每次拿起电话,听到外婆那带着浓浓乡音的声音,听到她说“建国,最近学习累不累啊?吃得好不好啊?”,我就又把话咽了回去。我不能让外婆失望,她为了我付出那么多,我怎么能轻易放弃?
我知道,外婆在电话那头,肯定比我更累。
她年纪大了,很多零工都干不了了。为了给我凑生活费,她去了更远的地方找活干。听村里来城里打工的人回来说,外婆在城里一个建筑工地上,给人家当小工,搬砖、和水泥、清理建筑垃圾。那活儿,又脏又累,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干的。
还有人说,看见外婆在菜市场帮人卸货,一袋袋沉重的蔬菜水果,压得她瘦小的身子都快站不稳了。还有一次,下着大雨,有人看见她一个人蹲在马路牙子边上,用手一点点抠着下水道口的堵塞物,疏通积水,就为了多挣点清洁费。
每次想到这些,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我更加拼命地学习、训练,希望能拿到好成绩,争取奖学金,减轻外婆的负担。
警校的伙食是统一管理的,虽然不算好,但能吃饱。可我总是觉得不够香。我总会想起外婆做的饭菜,哪怕只是简单的玉米饼子和咸菜,那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有一次,我攒了点零花钱,去学校外面的小饭馆,点了一个糖醋里脊,一个西红柿鸡蛋汤。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这么“奢侈”的菜。可我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下来了。那味道,怎么也比不上外婆做的家常便饭。
我每周都会给外婆写信,告诉她我学习进步了,训练拿到了名次,跟同学相处得很好。我报喜不报忧,不想让她担心。外婆每次收到信,都会高兴好几天,然后回信给我。她的信写得很短,字也歪歪扭扭的,大多是些叮嘱我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别惹事的话。偶尔,她会在信里夹几粒她自己晒干的野菊花,说是败火明目的。
有一次,我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件厚厚的毛衣,颜色是那种老气的灰色,针脚也很粗。包裹里还有一张纸条,是外婆写的:“建国,省城冬天冷,外婆给你织了件毛衣,穿上试试,看合不合身。”
我拿着那件毛衣,试了试,大小正合适。毛线虽然粗糙,但织得很密实,很暖和。我抱着毛衣,躲在阳台上,偷偷地哭了好久。我知道,这一定是外婆熬了好几个通宵给我织的。她眼神不好,白天还要干活,只能趁着晚上休息的时候织。那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
我把毛衣穿在身上,虽然样式老土,但在我心里,它比任何名牌都珍贵。穿着它,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警校的生活虽然苦,但有外婆的爱支撑着我,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我变得越来越坚强,也越来越有动力。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擒拿格斗也成了班里的佼佼者。我开始明白,外婆说的“出息”,不仅仅是当上警察,更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能自己扛起一片天的人。
第四章:无声的“代价”和无声的“牵挂”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期待着穿上那身梦寐以求的警服,期待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期待着能早日工作赚钱,让外婆过上好日子。
然而,就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外婆的身体,却悄悄地垮了。
大概是那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外婆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可能受了风寒,一直咳嗽。她怕影响我学习,瞒着我,自己随便找了点药吃。后来咳嗽越来越厉害,有时候咳得都喘不过气来,嘴唇发紫。
村里有人劝她去医院检查检查,她总说没事,老毛病了,过几天就好了。她还要挣钱给我攒钱呢。直到有一天,她在搬砖的时候,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被人送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检查后说是长期劳累过度,加上营养不良,导致肺部感染,引发了肺气肿,情况还挺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
我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时,整个人都懵了。我立刻请假,买了最快的一班火车往老家赶。一路上,我的心都揪得紧紧的,脑子里全是外婆的样子。
当我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虚弱不堪的外婆时,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她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脸上毫无血色,呼吸微弱。看到我来了,她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建国……你怎么来了?放假了?”
“外婆!”我扑到她床边,握住她冰凉的手,“您怎么了?怎么会生病住院?”
外婆虚弱地笑了笑:“没事儿,老毛病,过几天就好了。你别担心,别耽误学习。”
同病房的病人和家属都看不下去了,悄悄对我说:“你外婆真是个苦命人啊,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啊。这病,肯定是累出来的。”
我在医院陪了外婆几天。医生说她需要静养,还要加强营养。可我知道,家里哪有什么钱给她补充营养。我看着外婆床头柜上放着的那些空药瓶,心里像刀割一样。
我回到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决定留下来照顾外婆。虽然警校的老师劝我,说我的成绩很好,毕业前途无量,休学太可惜了。但我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外婆呢?没有外婆,哪有我的今天?
外婆知道我休学了,急得不得了,直掉眼泪:“建国!不行!你不能休学!警校难得,你好不容易考上的!外婆没事儿,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你快回去上课!钱的事儿,外婆会想办法的!”
我抱着外婆,哽咽着说:“外婆,钱的事儿您别管了!您的身体最重要!我可以等您好了再去上学!”
就这样,我向警校请了长假,留在了老家,一边照顾外婆,一边帮着干农活,偶尔打点零工补贴家用。我每天给外婆熬药、喂饭、擦身子,晚上就睡在她床边的小折叠床上,听着她的咳嗽声入睡。
看着外婆日渐消瘦的脸庞,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力。我恨自己没用,不能早点挣钱,让外婆过上好日子,反而让她为了我累垮了身体。
外婆的身体慢慢有所好转,但医生警告说,她的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不能再干重活累活了,要多休息,注意保养。
可我知道,外婆闲不住。她一辈子勤劳惯了,让她在家歇着,比让她干活还难受。
出院后没多久,外婆就又开始偷偷地出去找活干了。她不敢再去做那些重活累活,就去捡拾废品。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透了才回来,手里提着或多或少的塑料瓶、纸箱子。
我阻止过她很多次,跟她发脾气,甚至跟她哭。但她每次都只是笑笑,说:“建国,没事儿,外婆还能动,捡点破烂卖钱,给你攒着,等你以后上班用。”
看着她倔强的背影消失在夕阳里,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又酸又胀。我知道,我劝不动她了。她把自己的所有,都无私地掏给了她的外孙,哪怕自己已经油尽灯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最艰难的日子。我一边要照顾外婆,一边要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警校的学业中断了,我离自己的警察梦似乎越来越远。我常常在夜里一个人跑到村口的小河边,对着清冷的月光发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而外婆,她仿佛什么都知道。她会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拉着我的手,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讲她怎么克服困难把妈妈拉扯大(是的,妈妈是外婆唯一的女儿,我爸是上门女婿,后来也去世了)。她告诉我,人活着,总会遇到坎儿,咬咬牙,挺过去就好了。
她还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虽然只是些简单的农家菜,但她总会把最好吃的部分留给我。她会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满足地笑着说:“建国,多吃点,吃好了,才有劲儿学习,将来才能当个好警察!”
她的语气那么平静,那么笃定,仿佛我考上警校,成为一名警察,是世界上最理所当然的事情。她的这份信任和期待,像一束微弱但温暖的光,照亮了我迷茫灰暗的世界,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我知道,我不能放弃。为了外婆,也为了我自己,为了那个曾经许下的诺言,我必须重新站起来。
第五章:迟来的“毕业”和意外的“重逢”
在外婆身体稍微稳定一些,能够勉强自理后,我又回到了警校。警校的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非常关心,不仅帮我跟上了课程,还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照顾。
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倍加珍惜。我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地学习专业知识,刻苦训练警务技能。我憋着一股劲儿,要把之前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更要证明给外婆看,我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那段时间,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训练上。我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练习擒拿格斗技巧,钻研法律条文。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不仅在专业课上名列前茅,体能测试也达到了优秀水平。
警校的生活依旧艰苦,但我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想家,因为我知道,外婆在家乡也在努力地生活着。每次打电话回家,我都会笑着告诉外婆我最近取得的进步,让她放心。
外婆每次听到我的好消息,都会在那头开心地笑,不停地说:“好,好,好!我的建国真棒!外婆就知道你行!”
毕业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那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警校的操场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全体毕业生穿着崭新的警服,精神抖擞地排列在操场上,等待着毕业典礼的开始。
我穿着笔挺的警服,戴着闪亮的警徽,站在队伍里。抚摸着肩上神圣的警衔,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充满了自豪。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
我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着什么。我知道外婆不可能来,她身体不好,路途遥远,来回折腾对她身体不好。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她现在怎么样了?身体好些了吗?知不知道今天是我毕业的日子?
毕业典礼开始了。校长,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威严的老警察,走上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祝贺我们顺利毕业,勉励我们要牢记入警誓言,忠诚履职,服务人民,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轮到颁发毕业证书和授予警衔的环节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证书和警衔标志,然后跟校长握手合影。每念到一个名字,台下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的心怦怦直跳,既紧张又期待。
“陈建国!”
终于,念到了我的名字。
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警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主席台。
校长站在台中央,他看起来大约六十多岁,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眼神锐利,不怒自威。他从秘书手中接过我的毕业证书和警衔,郑重地递给我。
“陈建国同学,恭喜你毕业。”校长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希望你今后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在公安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是!校长!保证完成任务!”我立正站好,大声回答,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我双手接过证书和警衔,转身面向台下,准备向校长敬礼告别。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
在主席台侧后方,靠近入口的地方,站着一个极其瘦小、佝偻着背的老人。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布褂子,满头银发,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红色的布包,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台上。
是外婆!是抚养我长大、供我读书的外婆!她怎么会在这里?!
我瞬间愣住了,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她不是身体不好吗?她是怎么来到这里的?谁带她来的?
我的目光和她交汇了。隔着遥远的人群,隔着喧闹的会场,我却清晰地看到了她眼中那激动的泪光,看到了她嘴角那抑制不住的笑容。她嘴唇翕动着,无声地对我说着两个字:“建国!”
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视线瞬间模糊了。
校长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边的动静,顺着我的目光望了过去。当他看清台下那个老人的面容时,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发生了变化。
那是一种极其复杂,又极其震撼的表情。震惊、疑惑、难以置信,紧接着,是深深的敬意和感动。
校长愣住了足足有几秒钟,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放下了手中的讲话稿,迈开脚步,缓缓地从主席台上走了下来。他没有走向下一个要颁发证书的同学,而是径直朝着台下的外婆走去。
全场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我和外婆,还有一直站在校长身边的秘书,明白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校长走到外婆面前,脚步放缓,脸上露出了无比温和、甚至带着一丝孺慕之情的笑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语气,说道:“老人家,您好!”
外婆显然也没想到校长会突然向她走来,她有些慌乱,有些不知所措,连连摆手:“不……不……校长……我……”
校长没有说话,只是伸出双手,轻轻地、却又无比庄重地,握住了外婆那双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手。
然后,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校长,这位在全省公安系统都享有盛誉的资深警官,对着一位衣着朴素、来自偏远农村的瘦小老人,缓缓地、郑重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校长向您,向陈建国的奶奶,致敬!”校长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响彻整个操场。
全场彻底安静了。紧接着,如雷般的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经久不息。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一定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
我站在台上,泪流满面,看着眼前这一幕,心脏剧烈地跳动着。我知道,校长认识外婆!他一定是知道了外婆为我所做的一切!
校长松开外婆的手,又转向我,他的眼眶也有些湿润,他看着我,郑重地说:“陈建国同学,你今天的毕业,为你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你未来的路还很长,责任也更重。希望你不要忘记,是谁把你送到了这里,是谁用她一生的辛劳,支撑起了你的梦想。你要记住,这份恩情,这份责任,要用你的一生去回报!”
说完,校长再次对着外婆,深深地鞠了一躬。
然后,在全场师生敬畏和感动的目光中,校长亲自搀扶着外婆,慢慢地走回了主席台。
秘书连忙上前,轻声在校长耳边说着什么,校长摆摆手,示意他不用担心。
外婆坐在主席台的嘉宾席上,依旧有些恍惚,但她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自豪的笑容。她看着台下精神抖擞的毕业生,看着身边这位让她敬佩的校长,眼神里充满了欣慰。
毕业典礼继续进行,但我已经听不清校长在说什么了。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刚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校长向我的外婆敬礼……
我知道,从今天起,我的人生,将不再仅仅属于我自己。我的肩上,扛着警徽,扛着人民的期望,更扛着外婆那份沉甸甸的爱与付出。
第六章:无声的“告白”和永恒的“传承”
毕业典礼结束后,场面一度有些混乱。同学们纷纷上台合影留念,互相道别。而我,则在秘书的引导下,快步走下主席台,来到了外婆身边。
“外婆!”我扑到她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声音哽咽,“您怎么来了?谁带您来的?您身体怎么样?”
外婆看着我,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她轻轻拍着我的手背,说:“建国,别激动,外婆没事儿。是……是学校的李秘书……哦不,是校长,他开车来接我的。”
原来,校长早就知道了我的情况。他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我藏在档案里的一封没寄出去的信,信里提到了外婆为了供我上学,吃了很多苦。校长被深深感动了,就派人去我们老家进行了核实。
核实的过程并不容易,外婆一开始说什么都不肯承认自己做了多少贡献,总是把功劳推到我身上,说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后来还是村里那些淳朴的乡亲们,七嘴八舌地把外婆这些年为了我受的苦、遭的罪,都告诉了前来调查的人。校长听了之后,沉默了很久,眼圈都红了。
所以,今天,他特意安排人把外婆接来,就是要当众感谢这位伟大的老人,也要让她的孙子,记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和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校长走过来,笑着对外婆说:“老人家,刚才在台上,我没来得及问,您是建国的什么人啊?”
外婆挺直了腰板,骄傲地说:“我是他外婆!是我把他拉扯大的!”
校长连连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敬意:“老人家,您辛苦了!真是辛苦了!您养育了一个好孙子啊!陈建国是个好同志,是我们警校的骄傲!”
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们,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向外婆表示祝贺和感谢。大家都被这位伟大的外婆感动了。
有人问外婆:“奶奶,您把孙子培养成这么优秀的警察,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啊?”
外婆想了想,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我啊……我就盼着他能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好好为人民服务,别像我一样,没文化,只能干些力气活……”
听到这话,我的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外婆啊外婆,您的心愿,不正是我现在所追求的吗?
校长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陈建国,你外婆为你付出了太多。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人民警察了。希望你用实际行动,回报她的养育之恩,也告慰她的辛劳。”
我用力点头,泪水模糊了视线:“是!校长!我一定会的!”
校长又对外婆说:“老人家,今天是喜庆的日子,我们就不耽误您了。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一会儿会有人开车送您回家。以后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您随时跟我们联系。”
外婆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谢谢校长,谢谢大家……我……我就是想来看看我孙子毕业……”
看着外婆激动又有些局促的样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外婆其实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感谢,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我好好地成长,过上好日子。
在众人的簇拥下,外婆被安排上了校车。临上车前,她拉着我的手,又叮嘱了一遍:“建国,好好工作,别怕吃苦,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别辜负了这身衣服,别……别让外婆担心……”
“嗯!外婆!您放心!”我用力点头,强忍着泪水。
校车缓缓开动了,外婆趴在车窗上,不停地朝我挥手。我站在原地,目送着校车远去,直到它消失在路的尽头。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被一种巨大的暖流包裹着。我知道,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看到了我的成长,看到了我的“毕业”。这份来自亲情的馈赠,这份来自校长的敬意,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强大的动力。
警察的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危险。我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处理案件,巡逻防控,调解纠纷……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责任心、耐心和勇气。
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也亲眼目睹了社会的阴暗面。有时候,我也会感到疲惫,感到迷茫,甚至会产生退缩的念头。
每当这时,我就会拿出外婆给我织的那件灰色毛衣,穿在身上。或者,我会拿出那张已经泛黄的录取通知书,看看外婆歪歪扭扭的字迹。我就会想起毕业典礼上,校长向外婆敬礼的那一幕,想起外婆那双布满老茧、却充满力量的手,想起她那句朴实无华的期望:“好好当警察,抓坏人,做大事。”
这些,都会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我的心中,让我重新振作起来。我知道,我不能让外婆失望,不能让那位可敬的校长失望,更不能辜负这身神圣的警服。
我努力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用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警时的誓言。
几年后,我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副所长。虽然职位不高,但我知道,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外婆和校长对我的期望。
有一天,我正在所里值班,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苍老,却充满喜悦的声音:“喂?是建国吗?”
是外婆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外婆!您怎么打电话来了?您身体还好吗?”我急忙问道。
“我挺好的,挺好的!”外婆笑着说,“建国啊,外婆今天……给你邮寄了点东西,收到了吗?”
“邮寄?”我愣了一下,“什么东西啊?”
“就是……就是我攒了点钱,给你买了一套新警服……”外婆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好意思,“也不知道合不合身……”
我的心猛地一颤。我知道,外婆一辈子省吃俭用,哪里有钱买新警服?这一定是她又偷偷去捡废品,或者打零工攒下的钱。
“外婆!您别再乱花钱了!”我的声音有些哽咽,“警服组织上会发的!您留着自己用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哎呀,组织发的哪有外婆买的称心啊……”外婆还在那边念叨着,“你快看看合不合身……”
挂了电话,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外婆的爱,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就像那涓涓细流,虽然不起眼,却能滋润心田,源远流长。
我打开衣柜,里面整齐地挂着几套警服。而在最上面,放着一个包裹。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果然是一套崭新的警服,布料厚实,做工精良,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阳光的味道。
包裹里,还有一张小纸条,是外婆的字迹,虽然依旧歪歪扭扭,但比以前有力了许多:
“建国:
新警服,试试。要合身。
好好工作,对得起这身衣服。
别累着,多吃饭。
外婆想你。
——爱你的外婆”
我拿着那张纸条,贴在胸口,泪水无声地滑落。
是啊,外婆,我会的。我会永远记得您的付出,您的期望。我会好好工作,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您的养育之恩。
我会像您一样,把这份爱与责任,传递下去。
窗外,阳光正好。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夕阳下佝偻着身子,却挺直了脊梁,为我撑起一片天的身影。那份来自泥土的芬芳,那份源于草根的坚韧,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了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底色。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职位高低,我永远都是那个在田埂上追逐梦想,在煤油灯下刻苦学习的穷小子。而支撑我走到今天的,是外婆那双粗糙却温暖的手,是她那句朴实却有力的“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
毕业那一天,校长向我的外婆敬礼拥抱。那不仅仅是对一位伟大母亲的致敬,更是对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爱的礼赞。这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