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单刀赴会vs特朗普热情相迎:这场大国博弈谁赢了?

发布时间:2025-08-16 15:49  浏览量:1

作者 | 燕梳楼

俄美阿拉斯加会谈,举世关注。

很多人都天真地认为,他们会谈瓜分领土的问题,争夺矿产的问题,但都没有。

他们好像什么都谈了,好像又什么都没谈。普京说富有成果,特朗普说没达成协议,CNN说特朗普很愤怒, Fox News却说他们看起来好像很开心。

我更相信 Fox News的说法,因为他们从开始就不是奔着协议去的。普京单刀赴美彰显了大帝的硬汉胆略,而特朗普在握住普京双手的那一刻,离诺贝尔和平奖又近了一步。

双方各取所需。都是千年的狐狸,聊什么斋。后面接着开会接着吵,好像也更符合两个大国的利益,至少符合东方大国的利益。至于乌克兰和欧盟什么心情,没有人在乎。

关于这场历史性会晤,看点很多,今天我就从八个细节入手,带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背后的意味,仅供各位娱乐拍砖:

第一个细节:陪你走红毯,陪你坐专车。

特朗普对于普京的热情一直是个迷。这次也是拿出了最高的规格,红地毯,仪仗队,一样不少。更重要的是,他还像个小迷弟一样亲自到机场迎接。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无处安放的眼神,难以言说的感情,以乌克兰为幌子,把欧盟当桃子,他终于见到他了……当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像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普京的专车就停在旁边,但特朗普说,走,坐我的“野兽”座驾,咱们一起去会场。网友惊呼,这是通俄实锤了啊。都说普京赴的是鸿门宴,但特朗普此举,则是在拿命护普京周全啊。

第二个细节:你有轰炸机,我有旧毛衣。

普京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跑道两侧各停放两架F-22“猛禽”隐形战斗机,看起来好像是夹道欢迎,实际是武力威慑。当双普相见共同走在合影台时,美军战机编队则从头顶呼啸而来。

普京抬头望向天空,1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和4架F-35隐形战斗机轰鸣而过。他驻足观看,全程未显露任何情绪波动。值得注意的是,B-2并非阿拉斯加常驻装备,显然是美军刻意调来撑场面的。

很多媒体都注意到,参加谈判的三人组之一、俄外长拉夫罗夫特意穿了一件印着“CCCP(苏联)”字样的毛衣。这被媒体解读为在战略上蔑视西方的信号。

第三个细节,你想1+1,那我3+3。

普京想一对一谈,因为很多议题很敏感。最多各带一个翻译,这也是刚开始定下的形式。另外俄美两国代表团,包括外长、国防部、财政等方面,则进行5+5方式进行会谈。

但可能是白宫担心特朗普大嘴收不住,最后还得他们擦屁股,所以临时改为3+3会谈。俄方3人团:普京、外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美方3人团:特朗普,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

随便哪个拉出来都是影帝级别,所以这场谈判注定不可能有实质性结果。搞笑的是特朗普,前一天还说:如果俄罗斯不接受停战协议,将加大制裁。转眼之间就忘个干净,对着福克斯电视台吹嘘说:这次会谈我打10分。

第四个细节,你夸你的,我夸我的。

老朋友见面,自然要寒暄寒暄。但能达到这种段位的,还真不多见。普京握着特朗普的手说,咱们是邻居,很高兴看你身体健康,满面红光。然后夸奖说:你是真的想让美国再次伟大。

普京还引用特朗普此前说过的话:如果是你执政,乌克兰危机就不会发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些话从另一个大国总统的嘴里说出来,特朗普当然很高兴。所以也对着普京一阵彩虹屁,夸普京是天才,与普京的关系很美妙。

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曾经两个不共戴天的大国,竟然握手言和把酒言欢,甚至还互相喜欢上了,乌克兰欲哭无泪,欧盟则目瞪口呆。

第五个细节,你回白宫,我去墓地。

双方会谈结束后,特朗普回了华盛顿。双方约好了下一次莫斯科见,如果这次谈成了下次还怎么见?只有乌克兰相信特朗普,会给泽连斯基打电话。但那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而普京则在会谈后去了当地的苏联飞行员墓地。此前我就在文章中提到过,阿拉斯加曾是俄罗斯的殖民地,是100多年前700多万美元卖给美国的。在墓地,他单膝跪地,给每一位英雄都送上了一束鲜花。

此前他在联合记者会上曾表示,阿拉斯加承载着俄美共同的遗产。俄美两国是近邻,二战期间与美国的共同历史应有助于双方建立互利关系,俄罗斯会永远记得两国曾共同对抗敌人。谁是共同的敌人?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这次阿拉斯加会谈,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什么也没谈成,原计划6小时的会谈只谈了2个多小时就匆匆结束了,虽然特朗普说很多问题都达成了一致,遗留待解的问题很少,但傻子都知道,遗留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双方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都心照不宣地满足了对方。这其实才是国际政治的本质。普京想要乌东四州的名份,特朗普想要会晤来赢得和平奖的名声,双方连基本的战略互信都没有,不可能尿到一壶里。

红毯象征尊重,F-22传递威慑,反映特朗普“交易式外交”本质;用单刀赴美来打破孤立无援印象,以历史叙事淡化对抗,凸显普京务实外交风格。

乌克兰领土问题与北极控制权争夺仍是死结,阿拉斯加会晤只是“美俄晚餐”剧本的真人秀,吓得欧盟连夜开会,没有我们的会谈无效!

北极的寒风刮过布鲁塞尔,欧洲终于意识到:自己从来都不在餐桌上,只在菜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