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普京相会一事无成,双方为什么还在还在大赢特赢
发布时间:2025-08-16 18:30 浏览量:2
2025年8月15日,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一场全球瞩目的外交大戏拉开帷幕。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迎接俄罗斯总统普京,红毯从专机舷梯延伸数十米,两人握手长达十秒,笑容满面。
就在这一片“友好”氛围中,美军的B-2轰炸机和F-22战斗机编队低空呼啸而过,轰鸣声震动整个基地。这场面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手橄榄枝,一手大棒”。
随后的闭门会谈持续近三小时,成为两人历次会晤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当世界期待突破性协议时,特朗普却在联合记者会上坦然宣布:“没有协议就是没有协议。”
这场被媒体称为“双普会”的峰会,从策划阶段就充满戏剧性。普京此次访问打破了十年未踏足美国土地的记录,也终结了自2019年以来两国元首零会面的历史。地点特意选在阿拉斯加——这个距离俄罗斯仅80公里的美国飞地,地理上暗示着“近邻”,政治上却彰显着对抗。
会谈形式在最后一刻发生重大变化:从计划中的“一对一”变为“三对三”**。美方派出国务卿鲁比奥和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俄方则由外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坐镇。这一变动暴露了双方对单独密谈的深层戒备。
在随后的记者会上,两位领导人各说各话。普京称会谈“建设性且相互尊重”,强调需“消除冲突根源”。特朗普则打出**罕见的满分10分:“这是一场富有成效的会晤,我给它打10分!”
但当记者追问具体成果时,两人回避所有问题,没有提供任何细节。特朗普留下一句“在达成协议之前,没有任何协议”便结束发布会。
这场看似无果的会谈背后,实则隐藏着精明的政治算计。
对普京而言,这场峰会本身就是一场战略胜利。美国前驻北约大使卢特一针见血:“普京摆脱了国际孤立。他与美国总统同台,被视为大人物:受到热烈欢迎、走红毯、乘坐特朗普的座驾,还站在写着‘追求和平’的标语前”。在西方孤立俄罗斯的背景下,这张与美国总统并肩而立的照片传遍全球,价值超过千言万语。
普京在会谈中抛出关键让步:首次公开表示俄罗斯“真诚地希望结束这场冲突”,并同意特朗普提出的“领土交换+安全承诺”方案框架。这一表态为他赢得重要回报——特朗普承诺暂不施加新制裁,为俄罗斯经济赢得喘息空间。
特朗普同样收获颇丰。他成功将普京带到谈判桌前,部分兑现了其“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的竞选豪言。在记者会上,他兴奋宣称:“我们正在安排泽连斯基与普京见一面,我本人也会参加。”这句话实际上将压力全数转嫁给乌克兰。
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看得透彻:“特朗普没有输,但普京显然赢了。除了更多会谈,特朗普什么也没得到。普京逃过了制裁,没有面临停火。”这恰恰揭示了特朗普的真实目标——制造外交胜利的假象换取国内政治资本。
当美俄领导人笑容满面步出会场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面临政治生涯中最严峻的挑战。特朗普公开表示:“乌克兰必须同意这个方案。你看,乌克兰必须同意这件事。”这种直白的施压,无异于最后通牒。
泽连斯基被置于两难境地:接受“领土交换”意味着背叛乌东四州,拒绝则可能失去美国支持。他此前已排除正式移交任何领土的可能性,但特朗普与普京的默契显然已超越基辅的意愿。
欧洲盟友同样感到被出卖。美方刻意选择远离欧洲的阿拉斯加作为会址,将会谈限定在双边框架内。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只能通过新闻稿了解会谈进展,这种刻意排斥加深了欧洲对“美俄私相授受”的忧虑。
普京在记者会上的发言更是火上浇油,他“希望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建设性地接受美俄谈判的结果,而不是试图‘破坏正在出现的进展’”。这句话几乎剥夺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话语权。
尽管未达成书面协议,但普京在记者会上暗示存在未公开的谅解:“我预计今天的协议不仅将成为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参考点,还将开启俄美之间恢复务实关系的进程。”这种模糊表述为后续博弈留下空间。
普京在结束发言时突然用英语邀请特朗普访问莫斯科:“下次,去莫斯科吧!”特朗普笑着回应:“哦,这是个有趣的提议。我可能会因此受到一些批评,但确实有这种可能。”这一即兴互动暴露了双方对延续对话的期待。
市场的反应耐人寻味。俄罗斯MOEX指数当日上涨0.31%,反映出投资者对制裁缓解的期待。但这种乐观情绪能否持续,取决于特朗普接下来的行动——他承诺将“致电泽连斯基和北约领导人通报情况”。
特朗普的决策存在两种可能:说服欧洲接受“领土交换”方案,或突然转向制裁俄罗斯。兰德公司政治学家塞缪尔·夏拉普的评价最为中肯:“气氛积极,却几乎没有实质内容”。
在这场外交博弈中,美国的“胜利”需要打上沉重引号。
特朗普在霍士新闻专访中得意宣称:“当两个核武大国相处得很愉快,这是好事。我们是世界第一,他们是世界第二。这很重要。”这句话暴露了其外交理念的核心——大国交易主义,将小国利益视为可交换的筹码。
为证明自己的成就,特朗普甚至援引政敌希拉里·克林顿的话:“如果促成俄乌停火,那么她会提名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奖。”这种赤裸裸的荣誉追逐,揭示了其外交行动的个人政治动机。
普京则展现截然不同的战略耐心。他一面同意特朗普的部分提议,一面坚持“承认四州主权+乌中立化”的底线。俄罗斯学者将此次会谈视为“象征性破冰”,其价值在于阻止美俄关系继续恶化,而非实现真正突破。
军机轰鸣声散去,普京专机飞离阿拉斯加,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返回华盛顿。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斯卢茨基称此次会晤是“象征性破冰”,但冰面之下暗流涌动。
特朗普在登机前向记者炫耀:“我们是世界第一,他们是世界第二。当两个大国相处得很愉快,这是好事。”这句话暴露了这场外交秀的本质——强者游戏中的利益交换,而弱者只能成为筹码。
欧洲各国大使馆灯火通明,基辅总统府的电话线路灼热,世界在等待特朗普那几通“通报情况”的电话。当大国领袖把外交当作真人秀,国际秩序的根基已在无声中裂开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