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会结束,普京乐了,特朗普变了,中国大陆在台海该做好准备了
发布时间:2025-08-16 20:00 浏览量:3
“谈判桌上没有赢家,只有谁输得更少。”这句话在2025年8月15日的阿拉斯加“普特会”后,显得格外刺眼。
当普京的专机率先起飞,穿越白令海峡返回莫斯科时,特朗普留在原地,面对欧洲盟友的连环质问:“你们究竟谈了什么?”
这场被外界期待为“俄乌冲突转折点”的峰会,最终以零协议收场,却让普京在全世界面前秀了一把外交柔术:他让特朗普在谈判桌上进退失据,而自己却带着战略缓冲期和全球舆论的微妙转向潇洒离场。
与此同时远在东亚的中国大陆,台海局势正悄然升温,52位美国专家预测,解放军若对台采取行动,极可能先封锁而非强攻。
而此刻普京的战术成功,或许正给北京上了一课:大国博弈,从来不是靠嗓门大,而是看谁能在看似无解的僵局中,找到对手最脆弱的软肋。
老实讲这场峰会从一开始就不对等,特朗普精心布置的武力秀场:B-2隐形轰炸机呼啸而过、F-22战机列阵迎接,结果却成了普京的舞台。
俄总统踏上阿拉斯加的那一刻,就已经赢了:这是十年来俄领导人首次访美,更是突破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令的象征性突破。
更绝的是普京的谈判策略,他开场就承认美俄关系跌至“冷战以来最低点”,却紧接着感谢特朗普的“美好祝愿”和“可信赖态度”,这种“先打一巴掌再给颗糖”的手法,既没让东道主下不来台,又为后续周旋留足空间。
而当记者高喊“普京总统,您能停止杀害平民吗?”时,他直接捂耳不答,与特朗普同乘“野兽”专车扬长而去,而俄媒次日渲染这一画面为“强者安抚焦虑者”。
最狠的一招在记者会,特朗普干巴巴地说“没有协议就是没有协议”,普京却用英语抛出“下次在莫斯科见?”的邀请,让美方陷入被动:既没拿到实利,又坐实了“密谋交易”的嫌疑。
坦白说特朗普这次的表现堪称“外交车祸现场”,会前他放话“谈不拢就当场离席”,结果超时谈判,威胁对俄贸易伙伴实施“二级制裁”,现场却只字未提。
更尴尬的是,他7月刚骂普京是“失败者”,会晤时又试图扮演“和平缔造者”冲击诺贝尔奖,最终记者会仅10分钟草草收场。
这种反复横跳,根源在于国内政治绳索的捆绑,共和党鹰派要求普京“归还全部乌领土”,民主党则紧盯“通俄门”阴影,当记者质问是否讨论俄干涉大选时,特朗普直接取消答问环节——进退失据,莫过于此。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半,俄方控制乌东18%领土,战场优势让普京有底气“耗下去”,而特朗普的制裁大棒看似凶猛,实则被俄方巧妙化解。
要知道普京的经济团队在会上大谈“北极能源合作”,暗示解除制裁可为美俄企业带来“数千亿美元利益”,这一手直接在西方的商业利益集团中埋下动摇制裁的种子。
不难看出普京的策略对中国大陆无疑是一面镜子,美国智库CSIS报告显示,52位专家预测解放军若对台行动,极可能先实施封锁而非两栖强攻,原因很简单:
首先是这样可以降低士兵的伤亡,毕竟跨海登陆战难度堪比诺曼底,封锁可削弱台军抵抗意志,况且直接轰炸会引发人道危机,封锁则更显得更加“温和”,倘若美日想要介入,那么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足以让其三思。
但风险同样存在,虽然拖延可能让台当局加固防御,但是也给美日提供趁虚而入的借口,因此“雷霆一击”与“围而不打”的平衡,将是北京的关键考量。
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在“普特会”当晚彻夜灯火通明,未被邀请的27国外长紧急磋商,德法领导人公开警告:“任何无乌参与的协议无效”。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在会晤当天发布视频,表面肯定“美国强硬立场”,实则划出红线:“不会用领土交易和平”。大国在密室决定小国命运,而当事人连谈判桌都上不去。
普京离场时那句“各国应当翻过这一页”,恰似对单极时代的悼词,而对北京而言,台海问题绝不能重蹈乌克兰覆辙,毕竟“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普京的阿拉斯加之行证明了一件事:在国际政治的牌桌上,规则由强者书写,而弱者只能祈祷自己不被当成筹码。
对中国大陆而言,台海局势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军事上强化区域拒止能力,经济上深化与金砖国家合作,外交上避免重蹈俄乌覆辙,绝不让台湾问题成为大国交易的牺牲品。
普京用一场“零协议”峰会让世界看到,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在谈判桌上签字画押,而中国大陆,是时候在台海写下自己的韵脚了。对此您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52位专家预测,大陆收复台湾前,会有一个前兆,美不会等最后时刻
2025-08-14 搜狐网
普特会,普京用两个多小时,再次向美国证明:俄罗斯不好对付
2025-08-15 非常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