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打好特色产业牌 奏响乡村振兴曲
发布时间:2025-08-17 08:42 浏览量: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南宁市扎实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今在邕城大地,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夯实乡村治理基础的重要支撑;一批特色鲜明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持续涌现,拓宽了产业增值空间,推动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
一根“金棒棒” 赋能产业发展
淮山健脾养胃促消化,是日常餐桌上的美味食材。作为广西淮山的生产重镇,邕宁区那楼镇种植淮山的历史悠久,素有“淮山之乡”美誉。其中,那头村是那楼淮山的核心产区,产出的淮山品质尤为出众。“那楼淮山口感软糯绵密且细腻无渣,入口回甘、自带清甜,备受消费者青睐。”那楼镇那头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珏韵介绍。
2016年,“那楼淮山”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经过多年的品牌宣传,那楼淮山深受市场欢迎,鲜淮山、淮山米粉和淮山酒等产品除了供应南宁,还销往广东、江苏等地,部分出口至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美国等市场。
那楼淮山不仅承载着乡土风味,更镌刻着特色农产品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印记。近日,记者来到那楼镇那头村淮山种植示范基地看到,那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锦泽正带领村民在刚收完淮山的地里进行田间管护,让历经一季收获的土地重新变得平整松软。“我种淮山30多年了,从一开始的10亩地慢慢扩种到现在的30亩。”苏锦泽笑着说,“光这30亩地就吸收了7至8名村民务工。我打算未来再扩种20亩,吸引更多乡亲发展种植、就业务工,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发展淮山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今年7月,那楼淮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那楼淮山成功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进一步证实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推动淮山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带动相关产业如农资销售、运输、加工等行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邕宁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培晋表示,邕宁区将持续延伸产业链,开发如淮山饮料、淮山糕点、淮山保健品等多样化的淮山深加工产品,探索“淮山+旅游”“淮山+文化”“淮山+电商”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覆盖率。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淮山种植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加强对那楼淮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和保护,让这根“金棒棒”走出广西、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一块“金疙瘩” 解锁增收密码
烈日炎炎,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连片的姜田内一棵棵生姜植株郁郁葱葱、茎粗叶肥;工人们麻利地把采收后的生姜剪去茎叶、码进筐里;货车满载着一筐筐色泽嫩黄诱人、香气辛辣浓郁的生姜,缓缓驶向洗姜坊。
同富村种植户卢宇强种植生姜已超过10年,他说:“我们同富村有很多生姜种植大户,我今年种植了100多亩生姜,因为今年气候比较好,生姜的品质有很大提升。”
卢宇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生姜产量5000多公斤,今年地头收购价是每公斤4元多,亩产值达2万多元,今年种植生姜的总产值预计能达200多万元。“现在正是收生姜比较繁忙的时候,周边村民来这里务工,一天收入有300多元。种植生姜是一个很好的助农增收产业。”
近年来,同富村生姜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2025年,该村生姜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总产量达1750万公斤,产值超亿元。目前,村里配套建起了25间洗姜坊,每间洗姜坊能吸纳20名以上村民就业,吸纳4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日收入300元以上。
同富村的生姜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前来收购,产品远销区内外。除了生姜产业,该村近年来在坛洛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还大力发展沃柑、红心蜜柚等现代化特色农业产业,带动了村里一大批农户增收致富。
随着生姜、柑橘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村里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盘活。在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多次动员努力下,同富村村民逐步摈弃“宁荒不流”的传统保守观念,积极配合土地小块并大块工作。截至今年上半年,该村累计成功流转土地面积达1.2万亩,每年仅土地流转就为村民带来近1500万元收入,土地服务费为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多元。2020年至今,同富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353万元,年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曾获评南宁市市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特征的农业变革正在深入推进,为农业生产持续注入新动力。近年来,西乡塘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不断以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在石埠街道、金陵镇、双定镇建设规模化蔬菜基地;种植香蕉、火龙果和柑橘等特色水果,建设“甜弯弯”“壮乡美”及金光一号系列等水果品牌,“甜弯弯”沃柑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打造现代种业全产业链,推进金陵瓜菜、水产、中药材,双定水果、畜禽,坛洛粮食、糖料蔗、水果,石埠瓜菜等重点种业。
下一步,西乡塘区将继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灵活用好网络直播带货、微商电商等平台,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农业”应用场景,推动城区农产品生产销售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记者余秋兰 吴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