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谈判结束!特朗普打10分?普京全面胜利?乌克兰成最大输家?
发布时间:2025-08-17 09:08 浏览量:1
10分!当地时间8月15日,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这次会晤如此评价。
据克里姆林宫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小范围会谈已经结束。双方会谈超过两个半小时。
会后他高调宣称会谈“满分10分”,核心成果是搞出了一个停火框架——用“领土调整加美国担保”来换俄罗斯停火。
但他精得很,具体怎么调整、担保啥?一概不提!只说“遗留问题不多”,把烫手山芋直接扔给了乌克兰。
普京也当场邀请特朗普访问莫斯科,得到的答复是“这大概率会发生”。
两位领导人刻意营造出一种心意相通、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围。
然而,这场近三小时的对话,并未公布任何协议,更没有联合声明。即便如此,从克里姆林宫到西方媒体,都普遍认为普京已经大获全胜。
仅仅是促成这次会晤,就彻底打破了俄罗斯长期以来的外交孤立。对普京来说,只要特朗普愿意坐下来,胜利的天平已然倾斜。
细看会晤前的安排,更能感受到其中微妙的权力拉扯。俄方一度传出消息,原计划是特朗普要登上普京专机的舷梯迎接,甚至在机舱内私密会谈。
尽管这个“最优待”方案最终被修正,但特朗普依然用自己的总统专车接送普京,两人并肩而坐,驶向会场——这本身就是一种破格的礼遇。
当然,特朗普也并非空手而归。此前,他高调威胁要对俄罗斯施加新一轮严厉制裁。
此刻,这场破冰之旅,正好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台阶:既然关系已经“缓和”,那些可能引爆更大贸易冲突的制裁威胁,自然可以顺水推舟地搁置。
你看,这不是顺理成章吗?这,是一场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的交易。
讽刺的是,当会谈围绕乌克兰命运展开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本人却成了局外人,甚至没接到邀请。他成了那个焦躁地守在会议室外,等待“判决”的“第三者”。
而他的国家,赫然沦为两国博弈的棋盘。特朗普事后轻描淡写地宣称,将向泽连斯基与北约通报会谈情形,这更似事后的告知,而非平等的协商。
双方都强调乌克兰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但“如何保障”,以及谁来“定义保障”,主动权显然已经不在基辅手里了。
普京重申,要真正结束战争,就必须解决导致俄罗斯陷入危机的“根本源头”,并要求美欧“充分考量俄方的合理关切”。什么意思?意思是基辅必须让步。
而特朗普宣称会“努力为乌克兰夺回被俄罗斯占领的部分领土”,可话锋一转,随即又警告说,这或许需要“某些交换,甚至土地变更”。
这与泽连斯基寸土不让的强硬立场南辕北辙,几乎是在暗示一种“土地换和平”的解决方案。甚至有消息说,华盛顿游说欧洲盟友,让他们接受允许俄罗斯保留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停火协议。
美国的立场,似乎正从鲜明的“亲乌克兰”悄然转向一个更务实、旨在平衡美俄关系的“中间地带”。
特朗普与普京之间展现出的亲近与融洽,与他此前和泽连斯基公开的摩擦,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普京冒险前来阿拉斯加时,特朗普感受到了被尊重。而面对一个在他看来“不识好歹”的泽连斯基,他的耐心显然有限得很。
联合记者会上,两位领导人侃侃而谈,透露出的信息却真假难辨,共识与分歧交织。普京表示,他感受到了特朗普理解冲突本质的“意愿”。
特朗普则说,虽然还没达成最终协议,但“机会很好”。两人甚至不约而同地认为,如果特朗普赢得2020年大选,这场冲突压根就不会发生。
可就在他们高谈阔论和平之时,前线的炮火从未停歇。俄乌双方的战报,一刻不停地在屏幕上闪烁,宣告着战场上的残酷现实。
外交舞台上的握手言和,与真枪实弹的硝烟弥漫,形成了巨大而令人不安的反差。
这不由让人思考:所谓的和平,究竟是台上的辞藻,还是能够真正抚平地面的伤痕?
这场阿拉斯加会晤,没有给出任何确定的答案,却不动声色地改变了所有角色的站位和期待。俄罗斯,无疑成功撕开了外交孤立的坚冰。美国,获得了回旋空间。而乌克兰的命运,则变得空前叵测,充满了不确定。
普京在告别时,抛出一句轻描淡写的“下次在莫斯科”,为这次会晤画上句号。特朗普积极的回应,则为这个故事留下了待续的伏笔。
只是,下一次的聚首,会在何种情景下展开?它将带来真正的和平曙光,还是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
这场在阿拉斯加上演的 “普特会”,以特朗普的 “10 分” 评价与普京的莫斯科之邀落幕,表面的融洽之下,是大国博弈的暗流涌动。没有协议的会晤,却在无形中重塑着力量的天平 —— 俄罗斯打破外交孤立,特朗普为搁置制裁找到台阶,而乌克兰,则成了这场交易中最沉默的 “代价”。
泽连斯基的缺席,早已注定了其国家命运被他人定义的无奈。
这场会晤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于达成了什么,而在于暴露了什么 。在大国的棋盘上,小国的命运往往轻如鸿毛;所谓的 “共识”,终究是强者之间各取所需的算计。而那些被卷入其中的普通人,只能在 “和平” 的承诺与炮火的轰鸣之间,等待一个遥遥无期的答案。
参考资料:
没有协议!特朗普给美俄领导人会晤打10分,未来与普京莫斯科见?-第一财经-2025-8-16